压缩机螺旋转子铸造成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0852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螺旋转子铸造成型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制备一第一模具,而在第一模具内具有一轴向相连的螺旋部模型;制备一砂模,其是在上述第一模具内灌注砂浆,并待砂浆凝固成形后,再将模型脱模后即形成砂模,其内形成有螺旋部的铸模腔室;制备一第二模具,第二模具包括一上砂箱、及一下砂箱,将砂模容设于下砂箱,上砂箱内并具有一第一枢轴部和第二枢轴部的模穴,定位并结合上砂箱、及下砂箱;浇铸成形,将液态状的铸件材料注入铸模腔室、及模穴,待铸件材料成形后脱模即为一具有螺旋部且其二端分别与第一枢轴部、第二枢轴部轴向相连的转子铸件;此方法能节省大量的材料,以及节省制造工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縮机转子铸造成型方法,尤其指一种适用于制造压 縮机螺旋转子铸造成型的方法。
技术介绍
转子可谓是压縮机的心脏,而转子的制造工艺更深深的影响到整体压 縮机的效能、寿命、以及成本等重要因素。其中螺旋转子更是目前最为广 泛应用的转子类型之一,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如冷煤压縮机、空气压縮 机、冷冻压縮机及干式压縮机等。然而,现今的螺旋转子制造方法多是以传统机械加工的制造方法进行, 亦即是将原始金属材料经过切锯成金属块材,然后金属块材再经工具机切 削、车削等加工步骤,从而完成螺旋转子的螺旋部、枢接固定转子的枢接 轴、以及驱动转子的驱动轴等螺旋转子的各重要部件。前述可知,传统的螺旋转子制造方法不仅耗时费工,再加上金属材料 的浪费,再者因其加工过程中需要长时间大量的切削作业,而容易造成工 具机或切削刀具的毁损,增加相当多的制造成本。由此可知,如何达成一种节省材料、精简制造程序及大幅减少制造成 本的压縮机转子的制造方法,实在是产业上的一种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压縮机螺旋转子铸造成型的 方法,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制备一第一模具,而在第一模具内具有一轴向相连的螺旋部模型;制备一砂模,其是在上述第一模具内灌注砂浆,并待砂浆凝固成形后, 再将模型脱模后即形成砂模,其内形成有螺旋部的铸模腔室;制备一第二模具,第二模具包括一上砂箱、及一下砂箱,将砂模设于 下砂箱,上砂箱内并具有一第一枢轴部和第二枢轴部的模穴,定位并结合 上砂箱、及下砂箱;浇铸成形,将液态状的铸件材料注入铸模腔室、及模穴,待铸件材料 成形后脱模即为一具有螺旋部且其二端分别与第一枢轴部、第二枢轴部轴 向相连的转子铸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节省大量的材料,可精简 整体的制造程序,以及节省制造工时,更可大幅减少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模具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砂模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模具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转子铸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A、 制备一第一模具,而在第一模具内具有一轴向相连的螺旋部模型;B、 制备一砂模,其是在上述第一模具内灌注砂浆,并待砂浆凝固成形 后,再将模型脱模后即形成砂模,其内形成有螺旋部的铸模腔室;C、 制备一第二模具,第二模具包括一上砂箱、及一下砂箱,将砂模设 于下砂箱,上砂箱内并具有一第一枢轴部和第二枢轴部的模穴,定位并结合上砂箱、及下砂箱;D、浇铸成形,将液态状的铸件材料注入铸模腔室、及模穴,待铸件材 料成形后脱模即为一具有螺旋部且其二端分别与第一枢轴部、第二枢轴部 轴向相连的转子铸件;再者,本专利技术步骤D完成之后可进行另一步骤E来加工转子铸件,其 可利用数控机床或其它加工方式,来进一步进行精密加工以达到预定之尺 寸以及转子表面精度,用以完成一压縮机转子之成品。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枢轴部可为枢接轴,其主要是用来枢接固定转子 本身;而第二枢轴部可为驱动轴,其用来连接动力源以驱动压縮机转子, 前述动力源可以是电动马达或是其它等效装置;其中,本专利技术步骤C的第二模具可更包括有一贯通上砂箱、及下砂箱 并连通至铸模腔室之浇路;步骤D液态状的铸件材料可透过浇路由底部及转子模具顶部同时缓慢 充满铸模腔室、及模穴。据此,可使液态状的铸件材料流动平稳,喷溅现 象可降到最低;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液态状之铸件材料可透过浇路由上下同时 填充,填充完成后熔渣可上升到最顶端冒口处。最后机械加工去除该处。又,本专利技术的浇路可在入口处成有一浇槽,其主要使液态金属浮渣不 致进入铸模腔室、及模穴内,具有挡渣及减少冲击力之功用;此外,本发 明的砂模可为一树脂砂模。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的步骤如下先制备第一模具l,即图 1中之步骤A,此第一模具1由具有一轴向相连的螺旋部2及模具外模3组 成,如图2所示,图中螺旋部2为压縮机转子主要工作区,而外模3在本 例中起第一模具砂型的成型作用。接着制备一砂模5,亦即图1中所示的步骤B,是在具有一螺旋部2和 外模3的第一模具1内灌置高温砂浆,并使砂浆凝固成形,随即形成砂模5,再脱模模型及外模3,就形成内部有螺旋部2的砂模5,如图3所示。本实 施例之砂模5采用树脂砂模方式,其优点如下铸件尺寸的精度高,能够 有效率的制造出精密的铸件。再者,由短时间内能制造出强度高而干燥的 铸模,而且所用砂量少,适合大量生产的铸造法,同时占工厂面积也不大。 之后,再制备第二模具6,即图1中所示的步骤C。请参阅图4,第二模具 6包括一上砂箱及一下砂箱,将具有前述铸模腔室7之砂模5容设于下砂箱 6内。其中,上砂箱与下沙箱相同。将上、下沙箱通过定位结合后进行浇注。 此外,如图4所示,将浇注的浇道8并分四路进入铸模腔室7。其中每个铸 模腔室上均设有冒口9,起融渣作用,保证铸件质量。当第二模具6组装制备完成后,即可进行浇铸成形,亦即图1中所示 的步骤D。浇铸成形步骤主要是将液态状之铸件材料注入浇路10,透过浇 路10并利用连通管原理,而使液态状之铸件材料逐一充满铸模腔室7、及 模穴11,而最终流至冒口 9。原充满于模具内的空气及废气会由冒口 9排 出,以及杂质、熔渣或原附于铸模腔室7、及模穴ll内不洁之物亦因密度 关系会随着液态状之铸件材料而流至冒口 9处。待模具内液态状的铸件材 料冷却凝固成形后,便可进行脱模。脱模后即完成一具有螺旋部14,且于 其二端分别与第一枢轴部15、第二枢轴部13轴向相连的转子铸件12。请参阅图5,脱模后的转子铸件7仍需进行另一加工程序,亦即图1中 所示之步骤E。首先,可先锯除第一枢轴部15下端面的浇路16、及第二枢 轴部13上端面之冒口 9部份,因为此二部份是属于铸造过程中之副产物, 其本来就不属于压縮机转子的部件。接着可利用工具机或其它方式进行精 密加工,以达到预定之尺寸以及提高转子表面精度,用以完成一压縮机转 子之成品,亦即图1中所示之步骤E。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专利技术所主张的权利范围 自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螺旋转子铸造成型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A)、制备一第一模具,而在第一模具内具有一轴向相连的螺旋部模型; (B)、制备一砂模,其是在上述第一模具内灌注砂浆,并待砂浆凝固成形后,再将模型脱模后即形成砂模,其内形成有螺旋部的铸模腔室; (C)、制备一第二模具,第二模具包括一上砂箱、及一下砂箱,将砂模容设于下砂箱,上砂箱内并具有一第一枢轴部和第二枢轴部的模穴,定位并结合上砂箱、及下砂箱; (D)、浇铸成形,将液态状的铸件材料注入铸模腔室、及模穴,待铸件材料成形后脱模即为一具有螺旋部且其二端分别与第一枢轴部、第二枢轴部轴向相连的转子铸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螺旋转子铸造成型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A)、制备一第一模具,而在第一模具内具有一轴向相连的螺旋部模型;(B)、制备一砂模,其是在上述第一模具内灌注砂浆,并待砂浆凝固成形后,再将模型脱模后即形成砂模,其内形成有螺旋部的铸模腔室;(C)、制备一第二模具,第二模具包括一上砂箱、及一下砂箱,将砂模容设于下砂箱,上砂箱内并具有一第一枢轴部和第二枢轴部的模穴,定位并结合上砂箱、及下砂箱;(D)、浇铸成形,将液态状的铸件材料注入铸模腔室、及模穴,待铸件材料成形后脱模即为一具有螺旋部且其二端分别与第一枢轴部、第二枢轴部轴向相连的转子铸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縮机螺旋转子铸造成型的方法,在步骤(D) 完成之后可进行另一步骤(E)来加工转子铸件,其可利用数控机床或其它 加工方式,来进一步进行精密加工以达到预定之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启顺李庆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汉钟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