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运输汽车专用车中的可移动式斜渡板,它包括中渡板组成、前立柱组成、后立柱组成、连接支撑梁、上渡板组成、夹紧装置和下渡板组成;中渡板组成的两端下部通过法兰分别连接前立柱组成和后立柱组成;位于前立柱组成和后立柱组成之间,在中渡板组成的中间处下部法兰连接有连接支撑梁,构成整体式框架;在中渡板组成的两侧端部,位于前立柱组成一侧,铰接有上渡板组成,位于后立柱组成一侧,铰接有下渡板组成;在上渡板组成端部还铰接有夹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运输汽车专用车用斜渡板的使用性能,提高了操作效率和方便使用,满足了运输汽车的专用车装卸小汽车的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领域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铁路运输汽车用部件,特别是关于一种在铁路运输领域中用于运输汽车专用车中的可移动式斜渡板。
技术介绍
铁路运输汽车专用车的发展实现了小汽车的铁路运输,现有运输汽车专用车已发展有几代产品,适应了铁路运输小汽车的需要。根据专用车的结构及装卸现场情况,在装卸小汽车车时,须在地面与专用车间搭接斜渡板,以实现小汽车的顺利装卸,目前我国采用的斜渡板大多采用搭接的结构形式,其结构简单,但是比较笨重,搭接困难,搭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运输汽车专用车中的可移动式斜渡板,该斜渡板使用方便、使用效率较高,并且能整体移动,满足运输汽车的专用车装卸小汽车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运输汽车专用车中的可移动式斜渡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渡板组成、前立柱组成、后立柱组成、连接支撑梁、上渡板组成、夹紧装置和下渡板组成,所述中渡板组成、上渡板组成和下渡板组成均由两个爬梯构成;所述中渡板组成的两端下部通过法兰分别连接所述前立柱组成和后立柱组成;位于所述前立柱组成和后立柱组成之间,在所述中渡板组成的中间处下部法兰连接有所述连接支撑梁,构成整体式框架;在所述中渡板组成的两侧端部,位于所述前立柱组成一侧,铰接有所述上渡板组成,位于所述后立柱组成一侧,铰接有所述下渡板组成;在所述上渡板组成端部还铰接有所述夹紧装置。所述后立柱组成包括四个立柱,四个所述立柱上部设置有一连接横梁,底部分别依次设置有一调节螺栓和一底座;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连接一支撑梁,靠近外侧的两个所述支撑梁上,还分别设置有一承载移动轮;每个所述立柱的顶部和中部还分别焊接有一法兰连接板。所述前立柱组成与所述后立柱组成结构相同,所述前立柱组成的高度大于所述后立柱组成的高度,在所述前立柱组成中,位于中间的两个立柱之间增设一支撑斜梁。所述中渡板组成中每个爬梯均包括两个边框及在所述两个边框内纵向设置的若干横梁,位于所述两个边框的两端上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法兰连接座,位于中部分别设置有一法兰连接板,在两个边框的两侧端部还分别设置有一折页连接座。所述上渡板组成中每个爬梯均包括两个边框和设置在所述两个边框内的若干横梁,位于所述两个边框一侧端部设置有与所述中渡板组成上的折页连接座配合的折页,所述两个边框另一侧端部连接所述夹紧装置;所述下渡板组成结构与所述上渡板组成结构相同,其一侧端部设置有所述中渡板组成上的折页连接座配合的折页。每个所述连接支撑梁均包括三个支撑梁和三个法兰连接板,两个所述支撑梁连接呈“人”字型,在所述“人”字型两个支撑梁的顶部以及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一法兰连接板;第三个所述支撑梁设置在两个“人”字型所述支撑梁的中间。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采用上渡板组成、中渡板组成、下渡板组成铰接的方式,中渡板组成下端设有前、后立柱组成和连接支撑梁、前、后立柱组成下端设有承载移动轮和支撑承载用调节螺栓及底座,组成了可移动式的斜渡板,提高了斜渡板的使用效率和操作方便性能。2、本技术由于在未使用时,上渡板组成和下渡板组成可以叠放在中渡板组成上,方便停放和保管。3、本技术由于中渡板组成下端设有承载移动轮,可以方便地实现斜渡板的整体移动。4、本技术由于中渡板组成下端设有承载用调节螺栓和底座,在装卸小汽车时,须调整承载用调节螺栓和底座,支撑起整个斜渡板,提高斜渡板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使小汽车进行安全装卸。本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领域中。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中渡板组成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后立柱组成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前立柱组成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连接支撑梁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上渡板组成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下渡板组成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中渡板组成I、前立柱组成2、后立柱组成3、连接支撑梁4、上渡板组成5、夹紧装置6和下渡板组成7,其中,中渡板组成I、上渡板组成5和下渡板组成7均由两个爬梯构成(如图2所示)。中渡板组成I的两端下部通过法兰分别连接前立柱组成2和后立柱组成3,由前立柱组成2和后立柱组成3将中渡板组成I中的两个爬梯连接成一体;位于前立柱组成2和后立柱组成3之间,在中渡板组成I的中间处下部法兰连接有连接支撑梁4,构成整体式框架。在中渡板组成I的两侧端部,位于前立柱组成2的一侧,中渡板组成I 一端部铰接有上渡板组成5,在上渡板组成5的端部还铰接有夹紧装置6,实现与运输汽车专用车的连接;位于后立柱组成3的一侧,中渡板组成I另一端部铰接有下渡板组成I。如图3、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中渡板组成I中每个爬梯均包括两个边框11及在两个边框11内纵向设置的若干横梁12,位于两个边框11的两端上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法兰连接座13,位于两个边框11的中部分别设置有一法兰连接板14,分别用于法兰连接前立柱组成2、后立柱组成3和连接支撑梁4。在两个边框11的两侧端部还分别设置有一折页连接座15,用于连接上渡板组成5、下渡板组成7。如图5所示,上述各实施例中,后立柱组成3包括四个立柱31,四个立柱31上部设置有一连接横梁32,底部分别依次设置有一用于调节支撑承载的调节螺栓33和一底座34。相邻的两个立柱31之间连接一支撑梁35,以加固后立柱组成3的支撑强度。在靠近外侧的两个支撑梁35上,还分别设置有一承载移动轮36,以实现本技术的可移动功能。每个立柱31的顶部和中部还分别焊接有一法兰连接板37,位于顶部的法兰连接板37用于连接中渡板组成I上的法兰连接座13,位于中部的法兰连接板37用于与两个连接支撑梁4连接。如图6所示,上述各实施例中,前立柱组成2与后立柱组成3具有相同的结构,前立柱组成2的高度大于后立柱组成3的高度。为了保证前立柱组成2的支撑强度,在位于中间的两个立柱31之间,增设一支撑斜梁21。如图7所示,上述各实施例中,连接支撑梁4包括三个支撑梁41和三个法兰连接板42,其中,两个支撑梁41连接呈“人”字型,在“人”字型的两个支撑梁41顶部以及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一法兰连接板42,用于连接中渡板组成I及前立柱组成2和后立柱组成3。第 三个支撑梁41设置在两个“人”字型支撑梁41的中间,以加固连接支撑梁4的稳固性。如图8所示,上述各实施例中,上渡板组成5结构与中渡板组成I结构类似,上渡板组成5中每个爬梯均包括两个边框51和设置在两个边框51内的若干横梁52,位于两个边框51 —侧端部设置有折页53,与中渡板组成I上的折页连接座15配合安装,以实现将上渡板组成5与中渡板组成I折叠式连接成一体。两个边框51另一侧端部用于连接夹紧装置6,以便将本技术的可移动式斜渡板固定在运输汽车专用车的上层端渡板上。如图9所示,上述各实施例中,下渡板组成7中每个爬梯均包括两个边框71和设置在两个边框71内的若干横梁72,位于两个边框71 一侧端部设置有折页73,与中渡板组成I上的折页连接座15配合安装,以实现将下渡板组成7与中渡板组成I折叠式连接成一体。在本技术的可移动式斜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运输汽车专用车中的可移动式斜渡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渡板组成、前立柱组成、后立柱组成、连接支撑梁、上渡板组成、夹紧装置和下渡板组成,所述中渡板组成、上渡板组成和下渡板组成均由两个爬梯构成;所述中渡板组成的两端下部通过法兰分别连接所述前立柱组成和后立柱组成;位于所述前立柱组成和后立柱组成之间,在所述中渡板组成的中间处下部法兰连接有所述连接支撑梁,构成整体式框架;在所述中渡板组成的两侧端部,位于所述前立柱组成一侧,铰接有所述上渡板组成,位于所述后立柱组成一侧,铰接有所述下渡板组成;在所述上渡板组成端部还铰接有所述夹紧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杨兆春,朱丽,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