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满雄专利>正文

一种中型边刹活动脚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8331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型边刹活动脚轮,它包括有底板、立置铆钉、钢球、第一波盘、支架、轮子、螺栓、防松螺母、防缠盖、第二波盘、边刹片、脚踏板、弹性波浪圈,边刹片、脚踏板和弹性波浪圈按从内往外的顺序通过螺栓叠置安装在轮子的同一侧,支架的该侧对应开设有一槽口,边刹片的刹轮部分从该槽口伸入位于轮子的上方;边刹片的外侧上对应设有一与脚踏板顶部边缘处的一圆弧凹位相吻合的圆弧凸起,在边刹片处于松脱状态时,通过该圆弧凸起与该圆弧凹位相接触,以防止脚踏板松动,所述脚踏板的底部边缘处形成有一与边刹片的底部挡位配合的弧形卡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方案后,其刹轮效果佳,通过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轮子,控制方便灵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器械的
,尤其是指一种中型边刹活动脚轮
技术介绍
脚轮作为各式需要推、拖、拉等台车或工具箱、行李箱、桌子、椅子等滑动器具需承受一定负载重量,又能顺畅移动及停止移动,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其种类繁多,目前,现有一种带边刹功能的脚轮,通过其一刹轮结构来使得脚轮轮体停止工作,具有一定的刹轮效果,但是就整体而言,该种结构的脚轮的刹轮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仍有待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可靠、使用方便、动作平稳的中型边刹活动脚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型边刹活动脚轮,它包括有底板、立置铆钉、钢球、第一波盘、支架、轮子、螺栓、防松螺母、防缠盖、第二波盘,其中,所述底板、第一波盘、第二波盘按从上往下的顺序通过立置铆钉铆合在支架的上端,并且,该底板和第一波盘对应设在支架的上端顶部,该第二波盘对应设在支架的上端内部,同时,所述第一波盘和第二波盘通过各自钢球与支架的顶部开口边缘相接触,实现其滑动旋转;所述轮子通过横穿支架脚部的螺栓活动安装在支架的轮子安装位上,并且,该螺栓经防松螺母锁紧,同时,轮子的两侧分别装有防缠盖;它还包括有边刹片、脚踏板以及用于防止脚踏板松动的弹性波浪圈,其中,所述边刹片、脚踏板和弹性波浪圈按从内往外的顺序通过上述螺栓叠置安装在轮子的同一侧,并且,上述支架的该侧对应开设有一供边刹片的刹轮部分伸进的槽口,边刹片的刹轮部分从该槽口伸入位于轮子的上方;所述边刹片的外侧上对应设有一与脚踏板顶部边缘处的一圆弧凹位相吻合的圆弧凸起,在边刹片处于松脱状态时,通过该圆弧凸起与上述圆弧凹位相接触,以防止脚踏板松动,同时,所述脚踏板的底部边缘处形成有一与边刹片的底部挡位配合的弧形卡位,通过该弧形卡位与底部挡位的配合,对脚踏板起定位及防止其回弹的作用。所述第二波盘与立置铆钉的底部之间夹垫有铁介子。所述脚踏板的刹车端上设有标记点。所述螺栓为六角法兰面螺栓。本技术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其最大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独特设计的脚踏板和边刹片,使得其刹轮效果佳,通过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轮子,控制方便灵活。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刹轮前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刹轮前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刹轮前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刹轮后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刹轮后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边刹片的主视图。 图7为本技术的边刹片的侧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脚踏板的主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脚踏板的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的弹性波浪圈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I至附图10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中型边刹活动脚轮,它包括有底板I、立置铆钉2、钢球3、第一波盘4、支架5、轮子6、螺栓7、防松螺母8、防缠盖9、第二波盘20、边刹片10、脚踏板11以及用于防止脚踏板11松动的弹性波浪圈12,其中,本实施例所述底板I、第一波盘4、第二波盘20按从上往下的顺序通过立置铆钉2铆合在支架5的上端,并且,该底板I和第一波盘4对应设在支架5的上端顶部,该第二波盘20对应设在支架5的上端内部,且该第二波盘20与立置铆钉2的底部之间夹垫有铁介子18,同时,所述第一波盘4和第二波盘20通过各自钢球3与支架5的顶部开口边缘相接触,实现其滑动旋转;所述轮子6通过横穿支架5脚部的螺栓7 (具体为六角法兰面螺栓)活动安装在支架5的轮子安装位上,并且,该螺栓7经防松螺母8锁紧,同时,轮子6的两侧分别装有防缠盖9,能有效防止脚轮在运转过程中将杂物卷入轮子6两边的深沟球轴承内以及螺栓7上;所述边刹片10、脚踏板11和弹性波浪圈12按从内往外的顺序通过上述螺栓7叠置安装在轮子6的同一侧,并且,上述支架5的该侧对应开设有一供边刹片10的刹轮部分伸进的槽口 13,边刹片10的刹轮部分从该槽口 13伸入位于轮子6的上方;所述边刹片10的外侧上对应设有一与脚踏板11顶部边缘处的一圆弧凹位15相吻合的圆弧凸起14,在边刹片10处于松脱状态时,通过该圆弧凸起14与上述圆弧凹位15相接触,以防止脚踏板11松动,同时,所述脚踏板11的底部边缘处形成有一与边刹片10的底部挡位16相配合的弧形卡位17,通过该弧形卡位17与底部挡位16的配合,实现对脚踏板11的定位及防止其回弹的作用。此外,为了方便使用者辨识,本实施例所述脚踏板11的刹车端上设有标记点19。总之,在采用以上方案后,本技术只需通过较小的力就能实现其刹轮功能,并且其刹轮效果佳,值得推广。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子只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中型边刹活动脚轮,它包括有底板(I)、立置铆钉(2)、钢球(3)、第一波盘(4)、支架(5)、轮子(6)、螺栓(7)、防松螺母(8)、防缠盖(9)、第二波盘(20),其中,所述底板(I)、第一波盘(4)、第二波盘(20)按从上往下的顺序通过立置铆钉(2)铆合在支架(5)的上端,并且,该底板(I)和第一波盘(4)对应设在支架(5)的上端顶部,该第二波盘(20)对应设在支架(5 )的上端内部,同时,所述第一波盘(4)和第二波盘(20 )通过各自钢球(3 )与支架(5)的顶部开口边缘相接触,实现其滑动旋转;所述轮子(6)通过横穿支架(5)脚部的螺栓(7)活动安装在支架(5)的轮子安装位上,并且,该螺栓(7)经防松螺母(8)锁紧,同时,轮子(6)的两侧分别装有防缠盖(9);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边刹片(10)、脚踏板(11)以及用于防止脚踏板(11)松动的弹性波浪圈(12),其中,所述边刹片(10)、脚踏板(11)和弹性波浪圈(12)按从内往外的顺序通过上述螺栓(7)叠置安装在轮子(6)的同一侧,并且,上述支架(5)的该侧对应开设有一供边刹片(10)的刹轮部分伸进的槽口( 13),边刹片(10)的刹轮部分从该槽口( 13)伸入位于轮子(6)的上方;所述边刹片(10)的外侧上对应设有一与脚踏板(11)顶部边缘处的一圆弧凹位(15)相吻合的圆弧凸起(14),在边刹片(10)处于松脱状态时,通过该圆弧凸起(14)与上述圆弧凹位(15)相接触,以防止脚踏板(11)松动,同时,所述脚踏板(11)的底部边缘处形成有一与边刹片(10)的底部挡位(16)相配合的弧形卡位(17),通过该弧形卡位(17)与底部挡位(16)的配合,对脚踏板(11)起定位及防止其回弹的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中型边刹活动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盘(20)与立置铆钉(2)的底部之间夹垫有铁介子(18)。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中型边刹活动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11)的刹车端上设有标记点(19)。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中型边刹活动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7)为六角法兰面螺栓。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型边刹活动脚轮,它包括有底板、立置铆钉、钢球、第一波盘、支架、轮子、螺栓、防松螺母、防缠盖、第二波盘、边刹片、脚踏板、弹性波浪圈,边刹片、脚踏板和弹性波浪圈按从内往外的顺序通过螺栓叠置安装在轮子的同一侧,支架的该侧对应开设有一槽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型边刹活动脚轮,它包括有底板(1)、立置铆钉(2)、钢球(3)、第一波盘(4)、支架(5)、轮子(6)、螺栓(7)、防松螺母(8)、防缠盖(9)、第二波盘(20),其中,所述底板(1)、第一波盘(4)、第二波盘(20)按从上往下的顺序通过立置铆钉(2)铆合在支架(5)的上端,并且,该底板(1)和第一波盘(4)对应设在支架(5)的上端顶部,该第二波盘(20)对应设在支架(5)的上端内部,同时,所述第一波盘(4)和第二波盘(20)通过各自钢球(3)与支架(5)的顶部开口边缘相接触,实现其滑动旋转;所述轮子(6)通过横穿支架(5)脚部的螺栓(7)活动安装在支架(5)的轮子安装位上,并且,该螺栓(7)经防松螺母(8)锁紧,同时,轮子(6)的两侧分别装有防缠盖(9);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边刹片(10)、脚踏板(11)以及用于防止脚踏板(11)松动的弹性波浪圈(12),其中,所述边刹片(10)、脚踏板(11)和弹性波浪圈(12)按从内往外的顺序通过上述螺栓(7)叠置安装在轮子(6)的同一侧,并且,上述支架(5)的该侧对应开设有一供边刹片(10)的刹轮部分伸进的槽口(13),边刹片(10)的刹轮部分从该槽口(13)伸入位于轮子(6)的上方;所述边刹片(10)的外侧上对应设有一与脚踏板(11)顶部边缘处的一圆弧凹位(15)相吻合的圆弧凸起(14),在边刹片(10)处于松脱状态时,通过该圆弧凸起(14)与上述圆弧凹位(15)相接触,以防止脚踏板(11)松动,同时,所述脚踏板(11)的底部边缘处形成有一与边刹片(10)的底部挡位(16)相配合的弧形卡位(17),通过该弧形卡位(17)与底部挡位(16)的配合,对脚踏板(11)起定位及防止其回弹的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满雄
申请(专利权)人:杨满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