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型金属双刹活动脚轮,它包括有底板、第一铆钉、钢球、第一波盘、第二波盘、叉架、轮子、螺栓、防松螺母、齿圈、支承架、制动脚踏板、复位脚踏板、双刹片、刹制弹簧片、第二铆钉、第三铆钉,支承架安装在叉架上,制动脚踏板通过第二铆钉铆合在支承架上;复位脚踏板设在该制动脚踏板的下方,且经第三铆钉铆合在制动脚踏板上,复位脚踏板经第一插销与双刹片一端枢接,双刹片的该端底部设有位于轮子上方的刹制弹簧片;双刹片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插销安装在支承架的上端内部,双刹片的该端往齿圈方向延伸有多个插齿,双刹片上往支承架的顶板底部方向延伸有与其抵触的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刹轮效果更好,安全可靠性更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器械的
,尤其是指一种重型金属双刹活动脚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脚轮的种类已越来越多,但总体质量还是参差不齐,目前,现有一种重型金属双刹活动脚轮,就整体而言,由于其设计上的不足,使得其存在结构笨重复杂、操作麻烦、安全稳定性差、刹车效果不理想等缺点,仍有待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可靠、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快捷、动作平稳的重型金属双刹活动脚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重型金属双刹活动脚轮,它包括有底板、第一铆钉、钢球、第一波盘、第二波盘、叉架、轮子、螺栓、防松螺母、齿圈,其中,所述底板、第一波盘、第二波盘、齿圈按从上往下的顺序通过立置的第一铆钉铆合在叉架的上端,并且,该底板和第一波盘对应设在叉架的上端顶部,第二波盘和齿圈对应设在叉架的上端内部,同时,所述第一波盘和底板之间和第一波盘和第二波盘之间均设置有钢球,通过钢球实现其滑动旋转;所述轮子通过横向穿过叉架下端脚部的螺栓安装在该叉架的轮子安装位内,并且,该螺栓经防松螺母锁紧;它还包括有支承架、制动脚踏板、复位脚踏板、双刹片、刹制弹簧片、第二铆钉、第三铆钉,其中,所述支承架倾斜安装在叉架上,同时,制动脚踏板通过横穿支承架的第二铆钉铆合在该支承架的制动脚踏板安装位上;所述复位脚踏板对应设在该制动脚踏板的下方,并且通过第三铆钉铆合在该制动脚踏板上,同时,该复位脚踏板通过第一插销与双刹片的一端枢接,并且,在双刹片的该端底部设置有刹轮时用于刹紧轮子的刹制弹簧片,位于轮子的上方;所述双刹片的另一端通过横穿支承架的第二插销安装在支承架的上端内部,且位于轮子的上方,并且,双刹片的该端往齿圈的方向延伸有多个在刹轮时用于卡住齿圈的插齿,同时,在该双刹片上往支承架的顶板底部方向延伸有与其相抵触的压板。所述制动脚踏板为金属件。所述复位脚踏板为金属件。本技术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其最大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独特设计的制动脚踏板、复位脚踏板和双刹片,使得其刹轮效果更好,安全可靠性更高,在满足刹轮功能的同时,又能实现叉架的定向,操作方便简单。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刹轮前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刹轮前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刹轮前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刹轮后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刹轮后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刹轮后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复位脚踏板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复位脚踏板的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双刹片的侧视图。图10为本技术的双刹片的俯视图。 图11为本技术的刹制弹簧片的主视图。图12为本技术的刹制弹簧片的侧视图。图13为本技术的刹制弹簧片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I至附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重型金属双刹活动脚轮,它包括有底板I、第一铆钉2、钢球3、第一波盘4、第二波盘5、叉架6、轮子7、螺栓8、防松螺母9、齿圈10、支承架11、制动脚踏板12 (具体为金属件)、复位脚踏板13 (具体为金属件)、双刹片14、刹制弹簧片15、第二铆钉16、第三铆钉17,其中,本实施例所述底板I、第一波盘4、第二波盘5、齿圈10按从上往下的顺序通过立置的第一铆钉2铆合在叉架6的上端,并且,该底板I和第一波盘4对应设在叉架6的上端顶部,且该第一波盘4是焊接在叉架6的上端顶部,第二波盘5和齿圈10对应设在叉架6的上端内部,同时,所述第一波盘4和底板I之间和第一波盘4和第二波盘5之间均设置有钢球3,通过钢球3实现其滑动旋转;所述轮子7通过横向穿过叉架6下端脚部的螺栓8安装在该叉架6的轮子安装位内,并且,该螺栓8经防松螺母9锁紧;所述支承架11倾斜安装在叉架6上,同时,制动脚踏板12通过横穿支承架11的第二铆钉16铆合在该支承架11的制动脚踏板安装位上;所述复位脚踏板13对应设在该制动脚踏板12的下方,并且通过第三铆钉17铆合在该制动脚踏板12上,同时,该复位脚踏板13通过第一插销18与双刹片14的一端枢接,并且,在双刹片14的该端底部设置有刹轮时用于刹紧轮子7的刹制弹簧片15,位于轮子7的上方;所述双刹片14的另一端通过横穿支承架11的第二插销19安装在支承架11的上端内部,且位于轮子7的上方,并且,双刹片14的该端往齿圈10的方向延伸有三个在刹轮时用于卡住齿圈10的插齿20,同时,在该双刹片14上往支承架11的顶板底部方向延伸有与其相抵触的压板21。使用时,当踩下制动脚踏板12时,双刹片14 一端底部的刹制弹簧片15接触轮子7,使轮子7不能转动,同时,双刹片14的另一端插齿20卡住齿圈10,使叉架6不能转动,实现刹轮及定向的作用;而当踩下复位脚踏板13时,双刹片14的两端分别离开轮子7和齿圈10,回复到刹制前状态。总之,在采用以上方案后,本技术的操作方便简单、刹轮效果更好、安全可靠性更高,在满足刹轮功能的同时,又能实现叉架6的定向,值得推广。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子只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型金属双刹活动脚轮,它包括有底板(1)、第一铆钉(2)、钢球(3)、第一波盘(4)、第二波盘(5)、叉架(6)、轮子(7)、螺栓(8)、防松螺母(9)、齿圈(10),其中,所述底板(1)、第一波盘(4)、第二波盘(5)、齿圈(10)按从上往下的顺序通过立置的第一铆钉(2)铆合在叉架(6)的上端,并且,该底板(1)和第一波盘(4)对应设在叉架(6)的上端顶部,第二波盘(5)和齿圈(10)对应设在叉架(6)的上端内部,同时,所述第一波盘(4)和底板(1)之间和第一波盘(4)和第二波盘(5)之间均设置有钢球(3),通过钢球(3)实现其滑动旋转;所述轮子(7)通过横向穿过叉架(6)下端脚部的螺栓(8)安装在该叉架(6)的轮子安装位内,并且,该螺栓(8)经防松螺母(9)锁紧;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支承架(11)、制动脚踏板(12)、复位脚踏板(13)、双刹片(14)、刹制弹簧片(15)、第二铆钉(16)、第三铆钉(17),其中,所述支承架(11)倾斜安装在叉架(6)上,同时,制动脚踏板(12)通过横穿支承架(11)的第二铆钉(16)铆合在该支承架(11)的制动脚踏板安装位上;所述复位脚踏板(13)对应设在该制动脚踏板(12)的下方,并且通过第三铆钉(17)铆合在该制动脚踏板(12)上,同时,该复位脚踏板(13)通过第一插销(18)与双刹片(14)的一端枢接,并且,在双刹片(14)的该端底部设置有刹轮时用于刹紧轮子(7)的刹制弹簧片(15),位于轮子(7)的上方;所述双刹片(14)的另一端通过横穿支承架(11)的第二插销(19)安装在支承架(11)的上端内部,且位于轮子(7)的上方,并且,双刹片(14)的该端往齿圈(10)的方向延伸有多个在刹轮时用于卡住齿圈(10)的插齿(20),同时,在该双刹片(14)上往支承架(11)的顶板底部方向延伸有与其相抵触的压板(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金属双刹活动脚轮,它包括有底板(I)、第一铆钉(2)、钢球(3)、第一波盘(4)、第二波盘(5)、叉架(6)、轮子(7)、螺栓(8)、防松螺母(9)、齿圈(10),其中,所述底板(I)、第一波盘(4)、第二波盘(5)、齿圈(10)按从上往下的顺序通过立置的第一铆钉(2)铆合在叉架(6)的上端,并且,该底板(I)和第一波盘(4)对应设在叉架(6)的上端顶部,第二波盘(5)和齿圈(10)对应设在叉架(6)的上端内部,同时,所述第一波盘(4)和底板(I)之间和第一波盘(4)和第二波盘(5)之间均设置有钢球(3),通过钢球(3)实现其滑动旋转;所述轮子(7)通过横向穿过叉架(6)下端脚部的螺栓(8)安装在该叉架(6)的轮子安装位内,并且,该螺栓(8)经防松螺母(9)锁紧;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支承架(11)、制动脚踏板(12)、复位脚踏板(13)、双刹片(14)、刹制弹簧片(15)、第二铆钉(16)、第三铆钉(17),其中,所述支承架(11)倾斜安装在叉架(6)上,同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满雄,
申请(专利权)人:杨满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