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章仁专利>正文

用于熔模铸造的流道模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807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熔模铸造的流道模胎,具有与所要求的铸造浇注系统相适应的外表面形状,该模胎为中空的空心结构,底部和顶部均呈开口状,在其侧壁上开设多个使侧壁外部与内部相通的通孔。这种模胎能够有效地克服模壳变形、裂纹等问题,并提高热传导能力,缩短化蜡时间,减轻模型重量;还可进行组合,以形成所需的铸件浇注系统。(*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熔模铸造的流道模胎,特别是用于熔模(失蜡)精密铸造的流道模胎。在目前的精密铸造工业中,通常采用工业蜡料来构造模壳型腔(包括浇注系统及铸件产品型腔)。在铸造的制模壳过程中,通过加热(蒸汽)使蜡型熔化变成液态从模壳中流出,从而构成型腔,焙烧后,将熔化的金属液体浇注到型腔中,冷却后即形成铸件产品。由于工业蜡料在加热到54℃以上即为糊状,60℃以上即为液态状,其从固态到液态的膨胀系数一般为1%,而模壳材料必须是耐火材料,其膨胀系数一般仅为10-7。因此,在加热化蜡(脱蜡)的过程中,蜡料与模壳材料的膨胀系数相差很大,蜡料在受热后的膨胀使得在模壳内形成巨大的内应力,从而导致模壳变形、裂纹,甚至破损,最终不但不能制造出合格的铸件,而且在浇注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跑火”(即,浇注的液态熔融金属从模壳的破裂处流出)。同时,由于蜡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造成化蜡(脱蜡)过程缓慢。针对上述问题,国外曾专利技术了“失蜡铸造用金属流道模型”,即,用金属流道(浇道)模型浸蜡,从而形成模壳的浇道型腔。采用这种模型,由于浇道的型腔由金属材料和蜡料共同构成,因此,在化蜡过程中,热传导能力相对来说较为提高,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熔模铸造的流道模胎(1、2),具有与所要求的铸造浇注系统相适应的外表面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胎(1、2)为中空的空心结构,并且所述模胎(1、2)底部和顶部均呈开口状,在所述模胎(1、2)的侧壁(11、21)上开设有多个使所述侧壁(11、21)的外部与内部相通的通孔(12、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熔模铸造的流道模胎(1、2),具有与所要求的铸造浇注系统相适应的外表面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胎(1、2)为中空的空心结构,并且所述模胎(1、2)底部和顶部均呈开口状,在所述模胎(1、2)的侧壁(11、21)上开设有多个使所述侧壁(11、21)的外部与内部相通的通孔(12、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熔模铸造的流道模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2、22)沿着模胎(1、2)的壁厚方向均匀地开设。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章仁
申请(专利权)人:苏章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