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3251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7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压铸模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包括有上模板、上模块、下模板、下模块以及注塑通道,上模块与下模块之间具有压铸腔,注塑通道与压铸腔连通并在该压铸腔内形成有变速器壳,所述的变速器壳具有内孔和侧围边沿,上模板上设置有两处侧位局部加压机构,侧位局部加压机构顶靠在侧围边沿,上模板上还设置有孔径局部加压机构,孔径局部加压机构顶靠在内孔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具有双个位置的局部加压装置,采用接触式加压和非接触加压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侧位局部加压机构主要是直接与产品的侧围边沿接触进行侧部的加压,保证侧围边沿的产品质量,提高铸件合格率,降低制造成本。

Double position compression moulding di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ie-casting mould, provides a dual position pressure die, including a template, template, module, module and the injection channel, die casting cavity between the upper module and the lower module, injection molding and die casting cavity connected with the channel transmission housing is formed in the die cavity, and hole in the transmission housing side with the enclosure on the edge tem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two side of a local pressurization mechanism, the lateral local pressurization mechanism against the side edge of the templat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mechanism of aperture local pressurization mechanism against the inner hole aperture local pressurization.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cal pressurization device with double position, the contact pressure and contact with the non pressurized manner, the lateral local pressurization mechanism is mainly directly with the product side edge contact pressure on the side of the side edge, to ensure product quality, improve the pass rate, reduce manufacturing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铸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
技术介绍
在生产变速器壳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挤压铸造的生产方式生产铸件,由于壁厚尺寸不一,会导致凝固顺序不同,由此在壁厚处会产生缩松缩孔等缺陷,导致产品的质量不能达到要求,如图1所示的变速器壳,这里变速壳体的外部侧围具有两处凹凸错落的复杂结构,同时变速器壳具有一个内孔,这里内孔内侧的边沿较小,在进行挤压时根本没有相应的空间供挤压设置进行支撑,这样就会造成内孔处的产品质量下降,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压铸模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用性好,能够避免变速器壳的侧部以及内孔出现缩孔、缩松现象的双位置加压压铸模。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包括有上模板、上模块、下模板、下模块以及注塑通道,所述的上模块与下模块之间具有压铸腔,注塑通道与压铸腔连通并在该压铸腔内形成有变速器壳,所述的变速器壳具有内孔和侧围边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板上设置有两处侧位局部加压机构,所述的侧位局部加压机构顶靠在侧围边沿,所述的上模板上还设置有孔径局部加压机构,所述的孔径局部加压机构顶靠在内孔处。为优化上述方案采取的措施具体包括:在上述的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中,所述的侧位局部加压机构包括有侧压气缸、侧压连接杆、侧压顶杆、侧压带动块以及侧压顶块,所述的侧压连接杆的一端与侧压气缸连接,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侧压顶杆,侧压顶杆与侧压带动块固定连接,侧压顶块设置在侧压带动块上并依靠侧压带动块运动能够顶压到侧围边沿上。在上述的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中,所述的侧压气缸上设置有固定外套件,所述的侧压气缸通过固定外套件设置在上模板上,在侧压带动块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导轨块,所述的固定外套件内设固定限位导轨块的安装位置。在上述的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中,所述的侧压顶块与侧围边沿的接触处上开设有多个与侧围边沿形状相适应的顶压凹凸口。在上述的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中,所述的压铸腔内的内孔处一体形成有渣包体,孔径局部加压机构同时穿过上模板和上模块后并顶靠在内孔处的渣包体内,压铸时孔径局部加压机构挤压渣包体再把压力传递到变速器壳体产品的内孔内侧的其它区域,并对内孔内侧的其它区域进行压力补缩。在上述的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中,所述的套扣连接件的中间横向直径大于两头的上套卡头以及下套卡头的横向直径。在上述的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中,所述的上模板具有限位容置孔,所述的限位容置孔卡挡限位住下套卡头的运动位置。在上述的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中,所述的上模块上开设有与限位容置孔相通的挤压孔,挤压孔与变速器壳体的内孔相通,所述的挤压孔、限位容置孔和内孔的中心点处于通一纵向直线上,所述的套扣连接件位于限位容置孔,作用杆件的上端处于限位容置孔处,下端穿过挤压孔后顶压在内孔处的渣包体上。在上述的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中,所述的挤压孔的入口处开设有入口槽,在所述的入口槽上设置有方向定位件,所述的方向定位件上具有定位孔,所述的方向定位件套在作用杆上的外围并贴合在入口槽处。在上述的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中,所述的入口槽与挤压孔之间具有台阶边沿,作用杆位于台阶边沿处的位置具有卡挡凸沿,所述的卡挡凸沿抵靠在台阶边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具有双个位置的局部加压装置,采用接触式加压和非接触加压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侧位局部加压机构主要是直接与产品的侧围边沿接触进行侧部的加压,保证侧围边沿的产品质量,而孔径局部加压机构是采用非接触式的方式进行,而是挤压渣包体,利用渣包体进行过渡,将挤压渣包的压力进行传递方式对产品进行补缩,当渣包体受到挤压时压力就从跑向渣包体的四周,也就是内孔的各个内孔壁处,结构简单,通用性好,从而保证内孔壁处的质量,避免缩松、针孔等缺陷,提高铸件合格率,降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双位置加压压铸模的内孔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双位置加压压铸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双位置加压压铸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侧位局部加压机构与变速器壳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双位置加压压铸模的另一方向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图中,上模板1;上模块2;下模板3;下模块4;注塑通道5;压铸腔6;变速器壳7;内孔8;渣包体9;孔径局部加压机构10;第一加压气缸11;作用杆件12;伸出杆件13;套扣连接件14;上扣凹槽15;下扣凹槽16;加压气管17;限位容置孔18;入口槽19;方向定位件20;定位孔21;台阶边沿22;卡挡凸沿23;侧围边沿24;侧位局部加压机构25;侧压气缸26;侧压连接杆27;侧压顶杆28;侧压带动块29;侧压顶块30;固定外套件31;限位导轨块32;顶压凹凸口33。如图2、图5以及图4所示,本双位置加压压铸模包括有上模板1、上模块2、下模板3、下模块4以及注塑通道5,上模块2与下模块4之间具有压铸腔6,注塑通道5与压铸腔6连通并在该压铸腔6内形成有变速器壳7,变速器壳7具有内孔8和侧围边沿24,上模板1上设置有两处侧位局部加压机构25,侧位局部加压机构25顶靠在侧围边沿24,上模板1上还设置有孔径局部加压机构10,孔径局部加压机构10顶靠在内孔8处,这里本专利技术最大的创新是具有双个位置的局部加压装置,采用接触式加压和非接触加压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侧位局部加压机构25主要是直接与产品的侧围边沿24接触进行侧部的加压,保证侧围边沿24的产品质量,而孔径局部加压机构是采用非接触式的方式进行,通过在内孔8形成渣包体9,通过挤压渣包体9将挤压渣包的压力进行传递方式对产品进行补缩,从而保证内孔处的产品质量。侧位局部加压机构25包括有侧压气缸26、侧压连接杆27、侧压顶杆28、侧压带动块29以及侧压顶块30,侧压连接杆27的一端与侧压气缸26连接,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侧压顶杆28,侧压顶杆28与侧压带动块29固定连接,侧压顶块30设置在侧压带动块29上并依靠侧压带动块29运动能够顶压到侧围边沿24上,这里侧压气缸26就带动侧压连接杆27运动,从而使得侧压顶杆28作用在侧压带动块29上,这样侧压带动块29就作用在侧压顶块30使得侧压顶块30能够顶靠在侧围边沿24上,从而实现与产品接触式的加压方式,侧压气缸26上设置有固定外套件31,侧压气缸26通过固定外套件31设置在上模板1上,在侧压带动块29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导轨块32,所述的固定外套件31内设固定限位导轨块32的安装位置。这里固定外套件31可以保证侧压气缸26的安装位置,限位导轨块32可以限制侧压带动块29的运动位置,防止在侧压时位置发生偏移,保证侧压的产品质量,侧压顶块30与侧围边沿24的接触处上开设有多个与侧围边沿24形状相适应的顶压凹凸口33,这里通过顶压凹凸口33就与侧围边沿24紧紧贴合,从而实现补缩。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压铸腔6内的内孔8处一体形成有渣包体9,上模板1上还设置有孔径局部加压机构10,孔径局部加压机构10同时穿过上模板1和上模块2后并顶靠在内孔8处的渣包体9内,压铸时孔径局部加压机构10挤压渣包体9再把压力传递到变速器壳7体产品的内孔8内侧的其它区域,并对内孔8内侧的其它区域进行压力补缩,这里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包括有上模板、上模块、下模板、下模块以及注塑通道,所述的上模块与下模块之间具有压铸腔,注塑通道与压铸腔连通并在该压铸腔内形成有变速器壳,所述的变速器壳具有内孔和侧围边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板上设置有两处侧位局部加压机构,所述的侧位局部加压机构顶靠在侧围边沿,所述的上模板上还设置有孔径局部加压机构,所述的孔径局部加压机构顶靠在内孔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包括有上模板、上模块、下模板、下模块以及注塑通道,所述的上模块与下模块之间具有压铸腔,注塑通道与压铸腔连通并在该压铸腔内形成有变速器壳,所述的变速器壳具有内孔和侧围边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板上设置有两处侧位局部加压机构,所述的侧位局部加压机构顶靠在侧围边沿,所述的上模板上还设置有孔径局部加压机构,所述的孔径局部加压机构顶靠在内孔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位局部加压机构包括有侧压气缸、侧压连接杆、侧压顶杆、侧压带动块以及侧压顶块,所述的侧压连接杆的一端与侧压气缸连接,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侧压顶杆,侧压顶杆与侧压带动块固定连接,侧压顶块设置在侧压带动块上并依靠侧压带动块运动能够顶压到侧围边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压气缸上设置有固定外套件,所述的侧压气缸通过固定外套件设置在上模板上,在侧压带动块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导轨块,所述的固定外套件内设固定限位导轨块的安装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压顶块与侧围边沿的接触处上开设有多个与侧围边沿形状相适应的顶压凹凸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位置加压压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铸腔内的内孔处一体形成有渣包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挺唐卫平莫志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