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造合金把手的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7138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合金把手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导柱机构、复位机构及侧抽芯机构,所述上模座设置有浇注口,所述上模座及下模座分别设置有上模仁及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及下模仁之间为把手型腔,所述上模仁及下模仁内设置有水道,所述把手型腔一侧连通有若干渣包及防旋渣包;所述浇注口连通至所述把手型腔长边中央。模具进料由冷室压铸的偏心进料改成热室的中心进料,使模具在正常生产中更加安全,避免了喷模的发生。节省原材料和制造成本,由于中心进料模腔受热均匀,填充速度快,避免的产生冷隔。加上渣包和排气的优化进一步避免了沙孔,憋气。大大缩短了产品成型周期,提高产品的合格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合金把手的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压铸模具是铸造液态模锻的一种方法,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把手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把手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现有技术中冷室压铸模具比较大,制造成本大,产品表面有冷隔,沙孔,进料口缩松。导致产能低下,合格率不高,产品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合金把手的压铸模具。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种用于制造合金把手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导柱机构、复位机构及侧抽芯机构,所述上模座设置有浇注口,所述上模座及下模座分别设置有上模仁及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及下模仁之间为把手型腔,所述上模仁及下模仁内设置有水道,所述把手型腔一侧连通有若干渣包及防旋渣包;所述浇注口连通至所述把手型腔长边中央。进一步的,所述渣包设置于所述把手型腔长边一侧,所述防旋渣包设置于所述把手型腔弯角及端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模具进料由冷室压铸的偏心进料改成热室的中心进料,使模具在正常生产中更加安全,避免了喷模的发生。节省原材料和制造成本,由于中心进料模腔受热均匀,填充速度快,避免的产生冷隔。加上渣包和排气的优化进一步避免了沙孔,憋气。大大缩短了产品成型周期,提闻广品的合格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本技术主视图;图2本技术俯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下模座,2、上模座,3、浇注口,4、侧抽芯机构,6、导柱机构,7、复位机构,8、上模仁,9、下模仁,10、水道,12、渣包,13、防旋渣包,14、把手型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照图I、图2所示,一种用于制造合金把手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座2、下模座I、导柱机构6、复位机构7及侧抽芯机构4,所述上模座2设置有浇注口 3,所述上模座2及下模座I分别设置有上模仁8及下模仁9,所述上模仁8及下模仁9之间为把手型腔14,所述上模仁8及下模仁9内设置有水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型腔14 一侧连通有若干渣包12及防旋渣包13 ;所述浇注口 3连通至所述把手型腔14长边中央。进一步的,所述渣包12设置于所述把手型腔14长边一侧,所述防旋渣包13设置于所述把手型腔14弯角及端部。通过热室机把料压射到模具内,省去人为的给汤。材料通过流道快速填充满把手 型腔,渣包把在填充时包裹的空气排出把手型腔。此产品重量比较重,产品外观偏于方形。在压铸时容易造成缺陷,影响到日后产品的抛光电镀,造成成品质量不高。为此加大渣包,在把手型腔角落附近设计了这种防旋渣包(渣包比较大,防止渣包内的废料倒流到把手型腔内),为了防止产品粘静模,导致拉断滑块镶针,在产品两端增加了钩针。模具压铸后冷却开模,产品通过钩针顶出。经实践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合格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制造合金把手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座(2)、下模座(I)、导柱机构(6)、复位机构(7)及侧抽芯机构(4),所述上模座⑵设置有浇注口(3),所述上模座⑵及下模座(I)分别设置有上模仁(8)及下模仁(9),所述上模仁(8)及下模仁(9)之间为把手型腔(14),所述上模仁⑶及下模仁(9)内设置有水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型腔(14) 一侧连通有若干渣包(12)及防旋渣包(13);所述浇注口(3)连通至所述把手型腔(14)长边中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制造合金把手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渣包(12)设置于所述把手型腔(14)长边一侧,所述防旋渣包(13)设置于所述把手型腔(14)弯角及端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合金把手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导柱机构、复位机构及侧抽芯机构,所述上模座设置有浇注口,所述上模座及下模座分别设置有上模仁及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及下模仁之间为把手型腔,所述上模仁及下模仁内设置有水道,所述把手型腔一侧连通有若干渣包及防旋渣包;所述浇注口连通至所述把手型腔长边中央。模具进料由冷室压铸的偏心进料改成热室的中心进料,使模具在正常生产中更加安全,避免了喷模的发生。节省原材料和制造成本,由于中心进料模腔受热均匀,填充速度快,避免的产生冷隔。加上渣包和排气的优化进一步避免了沙孔,憋气。大大缩短了产品成型周期,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文档编号B22D17/22GK202655597SQ201220252009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朱晓清 申请人:江苏英岗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造合金把手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座(2)、下模座(1)、导柱机构(6)、复位机构(7)及侧抽芯机构(4),所述上模座(2)设置有浇注口(3),所述上模座(2)及下模座(1)分别设置有上模仁(8)及下模仁(9),所述上模仁(8)及下模仁(9)之间为把手型腔(14),所述上模仁(8)及下模仁(9)内设置有水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型腔(14)一侧连通有若干渣包(12)及防旋渣包(13);所述浇注口(3)连通至所述把手型腔(14)长边中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英岗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