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用金属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964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铸造用金属模(1),包括:具有四个(至少一个)浇口(5)的下模(6),与下模(6)合模而形成型腔的上模(7),与下模(6)以及上模(7)合模而形成型腔、分割(成至少两个)的边模(2a、2b)。铸造用金属模(1)的连通型腔(成形体部(8a)成形空间)和浇口(5)的内浇道(4)的上表面由边模(2a、2b)的平面部构成,内浇道(4)的其他面由下模(6)的凹部构成,内浇道(4)避开了边模(2a、2b)彼此的分模面(3)。这种铸造用金属模(1)开模容易,并且能够在所希望的位置上形成所希望的数量的浇铸系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形出铸件制品的铸造用金属模。详细地说,涉及开模容易,并且能够在所希望的位置形成所希望的数量的浇口的铸造用金属模。
技术介绍
铸造是一种在具有制品形状的型腔(成形空间)的铸模(金属模、砂模等)中填充金属熔液,使其金属熔液冷却·固化而获得制品的成形方法,能够在一个工序中制造出复杂形状的制品,所以用于例如气缸体、横梁、车轮等汽车用零部件的制造。而且,近年来,一直进行利用具有多个浇口的铸造用金属模(以下仅称为金属模)的铸造(特开平5-269563号公报等)。由于这种铸造用金属模从多个浇口向金属模内注入金属熔液,具有金属熔液在金属模内流动的距离短,金属熔液的温度降低小的特征,并且具有熔液在金属模内流动性良好,铸造缺陷少,能够对应于薄壁制品的优点。另一方面,具有多个浇口的铸造用金属模具有金属熔液暴露在外部空气中的部分多,该部分容易氧化的缺点。因此,多采用使浇口开口在型腔的外周上,通过内浇道连通型腔和浇口的结构。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在浇口处使用金属网等,氧化膜保持于在后面的工序中被切除的浇口部上,所以与将浇口直接开口在型腔上的结构相比氧化膜不易残留在制品表面上。另外,在铸造中,多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造用金属模,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浇口的下模,与上述下模合模而形成型腔的上模,与上述下模以及上模合模而形成型腔、至少分割成两个的边模,其特征是,连通上述型腔和上述浇口的内浇道是其上表面由上述边模的平面部构成,其他的表面由上述下模的 凹部构成,避开了上述至少分割成两个的边模彼此的分模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2-7-29 219801/20021.一种铸造用金属模,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浇口的下模,与上述下模合模而形成型腔的上模,与上述下模以及上模合模而形成型腔、至少分割成两个的边模,其特征是,连通上述型腔和上述浇口的内浇道是其上表面由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木达也
申请(专利权)人:旭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