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砂箱式铸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8583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砂箱式铸模装置铸造叠箱式上模具和下模具的方法,该装置包括一个上砂箱和一个下砂箱,每一个砂箱都设有一个开口和至少一个型砂填入口用于注入型砂,一个在上表面和下表面有符合上下砂箱式样的双面模板,以及上下的压铸部件,每个压铸部件从相应砂箱铸型空间插入和缩回,挤压型砂成模具,    上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插入上下挤压部件至各自砂箱上中对着双面模板相应式样的铸型空间,确定由上砂箱,双面模板上表面以及上压铸部件组成的上铸模空间,确定由下砂箱,双面模板下表面以及下压铸部件组成的下铸模空间,其中,每个铸模空间都有个初始体积;    第一次注入阶段,从型砂填入口注入型砂到每个具有一定初始体积的铸型空间;    在初始体积基础上,通过缩回上下挤压部件达一个预设距离,增加每个铸模空间的体积;    第二次注入阶段,从型砂填入口向已经增大体积的铸型空间注入型砂;    在第二次注入型砂后,推进上下挤压部件,压挤在上下铸模空间内的型砂铸造叠箱铸造的上下模具;然后    将成型的上下模具从上下砂箱中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模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将成型模具从砂箱中移出的无 砂箱式铸模方法。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早期公布的N0.62[1987年]-16736公开了一种无砂箱式铸模来 铸造叠箱铸型的装置,包括两对上下砂箱,其中一个上砂箱和一个下砂箱为 一对。在该装置中,装置上部设有一个压挤造模机,从水平面的方向看,该 压挤造模机从水平方向挤压模型。此外,在下部或者接近底部处设有一个起 模机,用于铸造模具以及以相对于水平面方向垂直地将模具从砂箱中移出。 两对砂箱上箱和下箱在压挤造模机和起模机间交替间隔地往复运动。在此过 程中,由于一个夹在上砂箱和下砂箱之间的可替换的双面模板能够在地面附 近被替换,故必要劳动力减少。然而,该先前技术的装置存在着问题。型砂不足可能会影响到砂箱,甚 至导致模具缺少预期的硬度。因此,需要一种无砂箱铸模方法来稳定容易地 生产出具有预期要求硬度的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利用无砂箱式铸造装置铸造叠箱式上模具和下模具,该装置包括 一个上砂箱和一个下砂箱。每一个砂箱都设有一个开口和至少一个型砂填入 口用于注入型砂, 一个在上表面和下表面有符合上下砂箱式样的双面模板, 以及上下的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无砂箱式铸模装置铸造叠箱式上模具和下模具的方法,该装置包括一个上砂箱和一个下砂箱。每一个砂箱都设有一个开口和至少一个型砂填入口用于注入型砂,一个在上表面和下表面有符合上下砂箱式样的双面模板,以及上下的压铸部件,每个压铸部件从相应砂箱铸型空间插入和缩回,挤压型砂成模具,上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插入上下挤压部件至各自砂箱上中对着双面模板相应式样的铸型空间,确定由上砂箱,双面模板上表面以及上压铸部件组成的上铸模空间,确定由下砂箱,双面模板下表面以及下压铸部件组成的下铸模空间,其中,每个铸模空间都有个初始体积;第一次注入阶段,从型砂填入口注入型砂到每个具有一定初始体积的铸型空间;在初始体积基础上,通过缩回上下挤压部件达一个预设距离,增加每个铸模空间的体积;第二次注入阶段,从型砂填入口向已经增大体积的铸型空间注入型砂;在第二次注入型砂后,推进上下挤压部件,压挤在上下铸模空间内的型砂铸造叠箱铸造的上下模具;然后将成型的上下模具从上下砂箱中取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完成每个铸模空间的体积增 加,并达到理想体积之后开始第二次注入型砂。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上下挤压部件仍在后退以增 加加工空间的同时第二次注入型砂,故在增加体积至达到预期体积值之前第 二次注入型砂的步骤就已开始。4、 根据权利要求l, 2和3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上述第一次和第二次型砂注入过程中,上砂箱和下砂箱处在垂直位置,然 而,在将成模从中取出的时候,其处在水平位置。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上下砂箱从水平位置回复到其 垂直位置,确定铸模空间时,成型模具己被取出。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每个上下挤 压部件都是压挤板或者压挤底座。7、 一种无砂箱式铸模装置铸造叠箱式上模具和下模具的方法,该装置 包括一个上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田实小宫山贵之
申请(专利权)人: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