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砂箱式铸模装置铸造叠箱式上模具和下模具的方法,该装置包括一个上砂箱和一个下砂箱,每一个砂箱都设有一个开口和至少一个型砂填入口用于注入型砂,一个在上表面和下表面有符合上下砂箱式样的双面模板,以及上下的压铸部件,每个压铸部件从相应砂箱铸型空间插入和缩回,挤压型砂成模具, 上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插入上下挤压部件至各自砂箱上中对着双面模板相应式样的铸型空间,确定由上砂箱,双面模板上表面以及上压铸部件组成的上铸模空间,确定由下砂箱,双面模板下表面以及下压铸部件组成的下铸模空间,其中,每个铸模空间都有个初始体积; 第一次注入阶段,从型砂填入口注入型砂到每个具有一定初始体积的铸型空间; 在初始体积基础上,通过缩回上下挤压部件达一个预设距离,增加每个铸模空间的体积; 第二次注入阶段,从型砂填入口向已经增大体积的铸型空间注入型砂; 在第二次注入型砂后,推进上下挤压部件,压挤在上下铸模空间内的型砂铸造叠箱铸造的上下模具;然后 将成型的上下模具从上下砂箱中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模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将成型模具从砂箱中移出的无 砂箱式铸模方法。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早期公布的N0.62[1987年]-16736公开了一种无砂箱式铸模来 铸造叠箱铸型的装置,包括两对上下砂箱,其中一个上砂箱和一个下砂箱为 一对。在该装置中,装置上部设有一个压挤造模机,从水平面的方向看,该 压挤造模机从水平方向挤压模型。此外,在下部或者接近底部处设有一个起 模机,用于铸造模具以及以相对于水平面方向垂直地将模具从砂箱中移出。 两对砂箱上箱和下箱在压挤造模机和起模机间交替间隔地往复运动。在此过 程中,由于一个夹在上砂箱和下砂箱之间的可替换的双面模板能够在地面附 近被替换,故必要劳动力减少。然而,该先前技术的装置存在着问题。型砂不足可能会影响到砂箱,甚 至导致模具缺少预期的硬度。因此,需要一种无砂箱铸模方法来稳定容易地 生产出具有预期要求硬度的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利用无砂箱式铸造装置铸造叠箱式上模具和下模具,该装置包括 一个上砂箱和一个下砂箱。每一个砂箱都设有一个开口和至少一个型砂填入 口用于注入型砂, 一个在上表面和下表面有符合上下砂箱式样的双面模板, 以及上下的压铸部件,每个压铸部件从相应砂箱的相应铸型空间插入和縮 回,挤压型砂成模具。其中一种方法包含的步骤是通过插入上下挤压部件至各自砂箱上中对 着双面模板相应式样的铸型空间,确定由上砂箱,双面模板上表面以及上压 铸部件组成的上铸模空间,确定由下砂箱,双面模板下表面以及下压铸部件 组成的下铸模空间,其中,每个铸模空间都有个初始体积;第一次注入阶段, 从型砂填入口注入型砂到每个具有一定初始体积的铸模空间,在初始体积基 础上,通过縮回上下挤压部件达一个预设距离,增加每个铸模空间的体积; 第二次注入阶段,从型砂填入口向己经增大体积的铸模空间注入型砂;在第 二次注入型砂后,推进上下挤压部件,压挤在上下铸模空间内的型砂铸造叠 箱铸造的上下模具;然后将成型的上下模具从上下砂箱中取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注入型砂的过程中,上砂箱 和下砂箱在其垂直位置,但是在取出模具的过程中他们处在水平位置。在这 种情况下,当上砂箱和下砂箱从水平位置回复到垂直位置的时候完成铸模空 间的确定,在此过程的同时,起模完成移动至垂直位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法包括,在上下砂箱处于水平位置时,将双面模板夹 紧于其间;通过插入上下挤压部件至各自砂箱上中对着双面模板相应式样的 铸型空间,确定由上砂箱,双面模板上表面以及上压铸部件组成的上铸模空 间,确定由下砂箱,双面模板下表面以及下压铸部件组成的下铸模空间,其 中,每个铸模空间都有个初始体积;同步旋转上下砂箱以及双面模板至其垂 直位置;第一次注入阶段,从型砂填入口注入型砂到每个具有一定初始体积 的铸模空间;在初始体积基础上,通过縮回上下挤压部件达一个预设距离, 增加每个铸模空间的体积;第二次注入阶段,从型砂填入口向已经增大体积 的铸模空间注入型砂;当上下砂箱以及双面模板一致回复到其水平位置时, 利用上下压挤部件压挤在上下铸模空间内的型砂;从上下砂箱取出双面模 板,其中每个砂箱包括一个模具;叠放上砂箱和下砂箱;然后从上下砂箱中 取出模具。如果需要,该方法可以包括在上砂箱和下砂箱叠放之前在每个模具中设置砂芯的步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当上下砂箱以及双面模板处在水平位置时确 定铸模空间。在一起旋转上下砂箱以及双面模板至其垂直位置时,型砂填入 口移动至向上的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方法中,可以当每个铸模空间到达预期体积并且体积增 加完成后开始第二次注入。做为选择,在增加每个铸模空间时,也可以当上 下压挤部件仍然在收縮的同时就开始第二次注入,即第二次注入可以在每个 铸模空间增加到预期体积之前就开始。在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方法中,每个上下压挤部件可以是压挤板或者压挤底座。附图说明图1为适用于本无砂箱铸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部分截面图。图2为图1沿A-A剖面线的截面图,图示为被夹于上砂箱和下砂箱间的 双面模板。图3为图1所示的本铸模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的铸模装置将型砂注入至上砂箱和下砂箱中的动作顺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4所示,通过无砂箱式铸模装置实现本专利技术的铸模方法。该铸 模装置包括一个矩形机器装置,其内室包括用于确定铸模空间的装置P, 一 个型砂提供装置S,以及一个设置砂芯/起模装置W。该装置P,其作用是确定铸模空间,设有两组上砂箱2和下砂箱3。每 个砂箱设有一个开口以及至少一个设于侧壁的用于提供型砂的型砂填入口。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砂箱只有一个型砂填入口,但是每个砂箱可以设置一 个甚至更多型砂填入口。装置P包括一个用于放进和移出双面模板5的往复移送装置4。其上下表面都设有模型,在一组上砂箱2和下砂箱3,以及一 个压挤机构9之间。该压挤机构9包括一个上压挤板6和下压挤板7。当双 面模板5被夹紧于一组上下砂箱之间时,压挤装置9可以从上下砂型对着双 面模板5的开口里插入或移出。该压挤机构9枢接于安装在装置上的支撑轴 8上,使得压挤机构9可在垂直平面内围绕着支撑轴8双向转动。压挤机构 的旋转或枢接运动的范围在垂直位置和水平位置之间。在垂直位置时, 一组 被夹住的上砂箱2和下砂箱3支撑着双面模板5均处于其垂直位置。即当压 挤机构9在旋转运动的水平位置时它们均位于水平位置。该用于确定铸模空 间的装置P,还设有一个用于可逆地旋转压挤装置9的横向汽缸10。该型砂提供装置S包括一个利用伸展至型砂填入口的汽缸10向一组处 于垂直位置的上砂箱2和下砂箱3内填入型砂的型砂提供设备11。该设置砂芯/起模装置W包括一个用于分别从成对的上砂箱2和下砂箱 3起模上半模具和下半模具的起模设备12,其中砂箱处于水平位置并且叠箱 放置使之形成上半模和下半模。该设置砂芯/起模装置W还包括一个用于在 水平状态可选择间断旋转两组叠箱式上砂箱2和下砂箱3的旋转装置13,其 中一组砂箱和另一组砂箱在水平面上平行放置,旋转位于压挤机构9和起模 设备12之间,且一次旋转一组砂箱。该旋转装置13还能控制每个上砂箱2 完成上下运动。在每组上砂箱2和下砂箱3中,如图1所示, 一对垂直可移式连杆14 从上砂箱2的前侧和后侧悬挂出来。该连杆14的下端啮合下砂箱3。啮合件2a连接在上砂箱2反面的中心位置,同时,当位于压挤机构9 内时啮合件3a连接在下砂箱3反面的底部,使得一组上砂箱2和下砂箱3 能被旋转装置13支撑。例如,每个啮合件2a或啮合件3a为凸形,并具有 一个用来接受销的孔(图中没有标示)用于连接旋转装置13的配套上啮合 件37或配套下啮合件39 (在以下讨论)。由于每个啮合件2a和啮合件3a的 外廓能被塑造成适于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于配套啮合件37或39的任何形状。它可以是,例如, 一个凹面。如图1所示,移动双面模板5的往复移送装置4包括一个设于压挤机构 9的支撑轴8上的环形件15,以及用于枢接型砂提供设备11的汽缸16。汽 缸16的活塞杆末端枢接于环形件15的某一部分。该往复移送装置4还包括 一对悬臂17,其末端底部连接于环形件15。该往复移送装置4还包括一个 悬挂搬运车45,当双面模板5被放于其上时该装置能够侧向移动。当气缸 16伸縮运动时,成对的悬臂17做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无砂箱式铸模装置铸造叠箱式上模具和下模具的方法,该装置包括一个上砂箱和一个下砂箱。每一个砂箱都设有一个开口和至少一个型砂填入口用于注入型砂,一个在上表面和下表面有符合上下砂箱式样的双面模板,以及上下的压铸部件,每个压铸部件从相应砂箱铸型空间插入和缩回,挤压型砂成模具,上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插入上下挤压部件至各自砂箱上中对着双面模板相应式样的铸型空间,确定由上砂箱,双面模板上表面以及上压铸部件组成的上铸模空间,确定由下砂箱,双面模板下表面以及下压铸部件组成的下铸模空间,其中,每个铸模空间都有个初始体积;第一次注入阶段,从型砂填入口注入型砂到每个具有一定初始体积的铸型空间;在初始体积基础上,通过缩回上下挤压部件达一个预设距离,增加每个铸模空间的体积;第二次注入阶段,从型砂填入口向已经增大体积的铸型空间注入型砂;在第二次注入型砂后,推进上下挤压部件,压挤在上下铸模空间内的型砂铸造叠箱铸造的上下模具;然后将成型的上下模具从上下砂箱中取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完成每个铸模空间的体积增 加,并达到理想体积之后开始第二次注入型砂。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上下挤压部件仍在后退以增 加加工空间的同时第二次注入型砂,故在增加体积至达到预期体积值之前第 二次注入型砂的步骤就已开始。4、 根据权利要求l, 2和3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上述第一次和第二次型砂注入过程中,上砂箱和下砂箱处在垂直位置,然 而,在将成模从中取出的时候,其处在水平位置。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上下砂箱从水平位置回复到其 垂直位置,确定铸模空间时,成型模具己被取出。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每个上下挤 压部件都是压挤板或者压挤底座。7、 一种无砂箱式铸模装置铸造叠箱式上模具和下模具的方法,该装置 包括一个上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田实,小宫山贵之,
申请(专利权)人: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