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其包括:根据该车辆的车速信号产生灯俯仰角度控制信号的信号处理器,以及与该信号处理器信号连接以接受该灯俯仰角控制信号的控制来执行该车辆的灯俯仰角度调节的灯俯仰角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能够根据车速变化自动调整灯的俯仰角,如在车速较高时,控制灯罩(例如远光灯罩)上仰,使车灯照射的更远以保证行车安全,在车速较低时,控制灯罩下俯,使车灯照射的更近,从而减少车灯的光线对其他车辆驾驶员的干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特别涉及ー种车辆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技术背景 车辆的照明灯是在环境光线较差时保证必要行车视野的重要零部件,其中近光灯主要在夜晚有道路照明、车速较低的路况时使用,远光灯主要是在没有道路照明、车速较高的路况时使用。有些驾驶员驾驶习惯不好,在道路照明情况较好、车速较低的情况下仍然使用远光灯,造成前面同向行驶车辆和对面驶来车辆的驾驶员晃眼,从而看不清前面的道路情况,常常引起对方反感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高行车安全。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车辆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包括根据该车辆的车速信号产生灯俯仰角度控制信号的信号处理器,以及与该信号处理器信号连接以接受该灯俯仰角控制信号的控制来执行该车辆的灯俯仰角度调节的灯俯仰角调节机构。进ー步地,该灯仰俯角调节机构例如包括灯罩、转轴、支架、联轴器和伺服电机,该转轴固定在该灯罩上并支撑在该支架上,该伺服电机通过该联轴器与该转轴相连,并且该伺服电机信号连接至该信号处理器以接受该灯俯仰角控制信号的控制。进ー步地,该支架例如包括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该第二支撑块向上凸设于该第一支撑块的一端,该第三支撑块向上凸设于第一支撑块的另一端,该灯罩安装于该第二支撑块与该第三支撑块的上端并位于该第二支撑块与该第三支撑块之间而可转动,该转轴支撑在该第二支撑块及/或该第三支撑块之上。进ー步地,该灯仰俯角调节机构例如还包括底座,该支架的第一支撑块固定在该底座上。进ー步地,该灯罩例如为该车辆的远光灯罩。本技术提出的车辆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能够根据车速变化自动调整灯的俯仰角,如在车速较高时,控制灯罩(例如远光灯罩)上仰,使车灯照射的更远以保证行车安全,在车速较低吋,控制灯罩下俯,使车灯照射的更近,从而减少了车灯的光线对其他车辆驾驶员的干扰。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车辆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远光灯仰俯角调节机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转轴与伺服电机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辆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參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參阅图1,其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掲示的车辆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车辆车灯(例如远光灯)的俯仰角度。如图I所示,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包括信号处理器2和灯仰俯角调节机构3。信号处理器2接收并处理车辆的车速传感器提供的车速信号,并输出灯俯仰角控制信号给灯仰俯角调节机构3。灯仰俯角调节机构3与信号处理器2信号连接,以接受该灯俯仰角控制信号的控制来执行车辆的灯俯仰角度的调节。如图2及图3所示,灯仰俯角调节机构3包括灯罩31、转轴33、支架34、联轴器35、伺服电机36和底座37。车辆的车灯32例如远光灯可以安装在灯罩31内,在此灯罩31例如为远光灯罩。支架34包括第一支撑块34a、第二支撑块34b及第三支撑块34c,第二支撑块34b向上凸设于第一支撑块34a的一端,第三支撑块34c向上凸设于第一支撑块34a的另一端。转轴33固定在灯罩31上并支撑在第二支撑块34b及/或第三支撑块34c上,图2所示转轴33支撑在第三支撑块34c上。灯罩31安装于第二支撑块34b与该第三支撑块34c的上端并位于第二支撑块34b与该第三支撑块34c之间而可转动。伺服电机36通过联轴器35与转轴33相连,并且伺服电机36信号连接至信号处理器2以接受该灯俯仰角控制信号的控制。支架34通过第一支撑块34a固定在底座37上,増加其稳固性。综上所述,本技术提出的车辆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能够根据车速变化自动调整车灯32的俯仰角。当车辆的车速传感器探测到的车速较高吋,需要使车灯32照射的更远以保证行车安全,此时信号处理器2输出的灯俯仰角控制信号控制伺服电机36带动转轴33顺时针方向旋转,固定在转轴33上的灯罩31随之上仰,车灯32发出的光线因而照射的更远。当车辆的车速传感器探測到的车速较低吋,既要保证必要的视野同时又不要造成其他车辆的驾驶员晃眼,此时信号处理器2输出的灯俯仰角控制信号控制伺服电机36带动转轴33逆时针方向旋转,固定在转轴33上的灯罩31随之下俯,车灯32发出的光线因而照射的更近,从而减少了车灯32的光线对其他车辆驾驶员的干扰,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掲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该车辆的车速信号产生灯俯仰角度控制信号的信号处理器;以及 与该信号处理器信号连接以接受该灯俯仰角控制信号的控制来执行该车辆的灯俯仰角度调节的灯俯仰角调节机构。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仰俯角调节机构包括灯罩、转轴、支架、联轴器和伺服电机,该转轴固定在该灯罩上并支撑在该支架上,该伺服电机通过该联轴器与该转轴相连,并且该伺服电机信号连接至该信号处理器以接受该灯俯仰角控制信号的控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括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该第二支撑块向上凸设于该第一支撑块的一端,该第三支撑块向上凸设于第一支撑块的另一端,该灯罩安装于该第二支撑块与该第三支撑块的上端并 位于该第二支撑块与该第三支撑块之间而可转动,该转轴支撑在该第二支撑块及/或该第三支撑块之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干,该灯仰俯角调节机构还包括一底座,该支架的第一支撑块固定在该底座上。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干,该灯罩为该车辆的远光灯罩O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其包括根据该车辆的车速信号产生灯俯仰角度控制信号的信号处理器,以及与该信号处理器信号连接以接受该灯俯仰角控制信号的控制来执行该车辆的灯俯仰角度调节的灯俯仰角调节机构。本技术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能够根据车速变化自动调整灯的俯仰角,如在车速较高时,控制灯罩(例如远光灯罩)上仰,使车灯照射的更远以保证行车安全,在车速较低时,控制灯罩下俯,使车灯照射的更近,从而减少车灯的光线对其他车辆驾驶员的干扰。文档编号B60Q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灯俯仰角度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该车辆的车速信号产生灯俯仰角度控制信号的信号处理器;以及与该信号处理器信号连接以接受该灯俯仰角控制信号的控制来执行该车辆的灯俯仰角度调节的灯俯仰角调节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辉,韩海强,戴礼强,邹凌华,吴成明,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