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控制装置以及车辆用灯具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17951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来实施车辆用灯具的光轴调节的自动调平控制的精度的技术。调平ECU(100)具有用于接收由加速度传感器(110)检测出的能够导出包括路面角度(θr)和车辆姿态角度(θv)在内的合计角度(θ)的加速度的接收部(102);和用于控制车辆用灯具的光轴调节的控制部(104)。控制部(104)保持路面角度(θ)的基准值和车辆姿态角度(θv)的基准值,将车辆停止中的合计角度(θ)的变化作为车辆姿态角度(θv)的变化来更新车辆姿态角度(θv)的基准值,并实施光轴调节;将车辆行驶中的合计角度(θ)的变化作为路面角度(θr)的变化来更新路面角度(θr)的基准值,并导出路面角度(θr)的基准值和车辆姿态角度(θv)的基准值的合计值与合计角度(θ)的差值,修正这两个基准值中的至少一个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灯具的控制装置以及车辆用灯具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等所使用的车辆用灯具的控制装置以及车辆用灯具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根据车辆倾斜角度来自动调节车辆用前照灯的光轴位置以使照射方向变化的自动调平控制。一般,在自动调平控制中,使用车高传感器作为车辆的倾斜检测装置,根据由车高传感器检测出的车辆俯仰角度来调节前照灯的光轴位置。对此,在专利文献I 4中,公开了使用加速度传感器作为倾斜检测装置来实施自动调平控制的构造。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0-08545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31485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1-341578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9-1262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使用加速度传感器作为车辆的倾斜检测装置的情况下,与使用车高传感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自动调节系统的成本更加低廉,而且还能够实现轻量化。另一方面,即使在使用了加速度传感器的情况下,也要求减少传感器的检测误差以高精度地实施自动调平控制。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做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通过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来实施车辆用灯具的光轴调节的自动调平控制的精度的技术。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用灯具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具有用于接收由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能够导出车辆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加速度的接收部;和用于控制车辆用灯具的光轴调节的控制部,当将车辆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称为合计角度时,在该合计角度中包括作为路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第一角度和作为车辆相对于路面的倾斜角度的第二角度,控制部保持第一角度的基准值和第二角度的基准值,并将车辆停止中的合计角度变化作为第二角度的变化来更新第二角度的基准值,并且根据更新后的第二角度的基准值来输出用于指示车辆用灯具的光轴调节的控制信号,将车辆行驶中的合计角度变化作为第一角度变化来更新第一角度的基准值,并导出第一角度的基准值及第二角度的基准值的合计值与合计角度的差值,对第一角度的基准值及第二角度的基准值中的至少一个值进行修正以减小上述差值。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提高通过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来实施车辆用灯具的光轴调节的自动调平控制的精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部也可以在合计角度为0°时导出上述差值。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提高上述修正的精度。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上述差值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也可以用小于该预定阈值的修正值的部分对基准值进行修正。根据该技术方案,即使在上述修正的精度低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一角度的基准值和/或第二角度的基准值逐渐接近正确值。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用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车辆用灯具系统具有能够调节光轴的车辆用灯具;用于检测可导出车辆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控制车辆用灯具的光轴调节的控制装置,当将车辆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称为合计角度时,在该合计角度中包括作为路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第一角度和作为车辆相对于路面的倾斜角度的第二角度,控制装置保持第一角度的基准值和第二角度的基准值,并将车辆停止中的合计角度变化作为第二角度的变化来更新第二角度的基准值,并且根据更新后的第二角度的基准值来输出用于指示车辆用灯具光轴调节的控制信号,将车辆行驶中的合计角度的变化作为第一角度的变化来更新第一角度的基准值,并导出第一角度的基准值及第二角度的基准值的合计值与合计角度的差值,对第 一角度的基准值及第二角度的基准值中的至少一个值进行修正以使上述差值接近于O。根据该技术方案,也能够提高通过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来实施车辆用灯具的光轴调节的自动调平控制的精度。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可提高通过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来实施车辆用灯具的光轴调节的自动调平控制的精度的技术。附图说明图I是包括作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调平(Ieveling)E⑶的控制对象的灯具单元的前照灯单元的垂直剖视示意图。图2是用于说明前照灯单元、车辆控制ECU以及调平ECU的动作协动的功能框图。图3是用于说明车辆所产生的加速度矢量以及能够由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车辆倾斜角度的示意图。图4是由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调平ECU执行的自动调平控制流程图。符号说明0 :光轴,10 :灯具单元,100 :调平ECU, 102 :接收部,104 :控制部,110 :加速度传感器,226 :调平致动器,300 :车辆,0 :合计角度,0r:路面角度,0 v :车辆姿态角度。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基于优选实施方式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对各附图所示的同一或同等构成要素、构件和处理标注同一符号,并适当省略了重复的说明。另外,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专利技术,而是举例说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所有特征及其组合未必限于专利技术的本质内容。第一实施方式图I是包括作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调平ECU的控制对象的灯具单元的前照灯单元的垂直剖视示意图。该前照灯单元210呈左右对称形成的一对前照灯单元在车辆的车宽度方向左右各配置一个的结构。左右配置的前照灯单元除了具有左右对称结构这一点以外,其它方面实质上具有同样的结构,以下,对右侧的前照灯单元210R的结构进行说明,适当省略了对左侧的前照灯单元210L的说明。前照灯单元210R具有车辆前方侧具有开口部的灯壳(lamp body)212 ;和覆盖该开口部的透光罩214。灯壳212在该车辆后方侧具有能够卸下的装卸盖212a。由灯壳212和透光罩214形成灯室216。在灯室216中,收纳有用于向车辆前方照射光的灯具单元10(车辆用灯具)。在灯具单元10上形成有灯支架218,该灯支架218具有作为该灯具单元10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摆动中心的枢轴机构218a。灯支架218与被支承于灯壳212的壁面上且能自由旋转的对光调节螺钉220相螺合。因此,灯具单元10被固定在由对光调节螺钉220的调节状态所确定的灯室216内的预定位置,并能以其位置为基准,以枢轴机构218a为中心,使姿态变化为前倾姿态或后倾姿态等。另外,在灯具单元10的下表面上,固定有旋转致动器(swivel actuator) 222的旋转轴222a。旋转致动器222固定在单元支架224上。在单元支架224上,连接有配置于灯壳212外部的调平致动器226。调平致动器226例如由能够使连杆226a沿箭头M、N方向伸缩的马达等构成。在连杆226a沿箭头M方向伸长的情况下,灯具单元10以枢轴机构218a为中心而摆动成后倾姿态。反之,在连杆226a向箭头N方向缩短的情况下,灯具单元10以枢轴机构218a为中心而摆动成前倾姿态。在灯具单元10形成为后倾姿态时,能够进行使光轴0的俯仰角度,也即光轴0的上下方向的角度朝向上方的水平调节。另外,在灯具单元10形成为前倾姿态时,能够进行使光轴0的俯仰角度朝向下方的水平调节。灯具单元10可具有对光调节机构。例如,在调平致动器226的连杆226a与单元支架224的连接部分,配置有作为对光调节时的摆动中心的对光枢轴机构(未图示)。另外,在灯支架218上,沿车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上述对光调节螺钉220。并且,通过使两条对光调节螺钉220旋转,能够使得灯具单元10以对光枢轴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灯具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接收部,其用于接收由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能够导出车辆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加速度;和控制部,其用于控制车辆用灯具的光轴调节,当将车辆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称为合计角度时,在该合计角度中包括作为路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第一角度和作为车辆相对于路面的倾斜角度的第二角度,所述控制部保持所述第一角度的基准值和所述第二角度的基准值,并将车辆停止中的所述合计角度变化作为所述第二角度的变化来更新所述第二角度的基准值,并且根据更新后的所述第二角度的基准值来输出用于指示车辆用灯具的光轴调节的控制信号,将车辆行驶中的所述合计角度变化作为所述第一角度变化来更新所述第一角度的基准值,导出所述第一角度的基准值和所述第二角度的基准值的合计值与所述合计角度的差值,对所述第一角度的基准值及所述第二角度的基准值中的至少一个值进行修正,以减小所述差值。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笠羽祐介山崎真嗣户田敦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