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包括压板、位于压板下方且与压板间隔一定距离的底盘、与压板下表面固定连接的上模板、与底盘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与上模板相对应的下模板、垂直设置在底盘上并位于下模板两侧的支撑柱、套接在支撑柱上的螺旋弹簧,其中,压板上设置有套接孔,该压板通过套接孔可上下移动地套接在支撑柱上并抵压套接在支撑柱上的螺旋弹簧;上模板的下表面和下模板的上表面相对应地分别设置有能够压固安全索接头的第一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具有导向作用的支撑柱确保在安全索接头的压固过程中,上模板与下模板严格对正,模板间的压固用凹槽不会发生错位,同时能够实现在不同的压力设备间通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车辆用安全索加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
技术介绍
安全索是铁路车辆上的一种重要配件,常用于铁路车辆的转向架,特别是用于转K2型转向架及转K6型转向架(转K2型转向架及转K6型转向架由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能够适应铁路货车提速、重载的要求,改善转向架运行品质,延长车辆检修周期和使用寿命),安全索的作用是防止转向架的交叉杆在运行中脱落,起着避免脱轨事故发生的安全保护作用。图I为现有技术的安全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现有技术的安全索通常由两根钢丝绳3、端头I和接头2等配件组成,对其质量的要求为钢丝绳3与端头I、接头2须紧密连接,并且当组装后的两根钢丝绳3 (即安全索)承受14000牛 顿的拉力时,安全索不得破损或断裂,同时安全索的端头I和接头2不能发生抽脱或滑移。现有技术的安全索组装方式中,安全索压固通常采用冲压机或者压力机对接头进行压固。由于所用压力设备的种类不同以及安全索型号的不同,所使用的压固工装也多种多样,各不相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为分体式结构,在其使用过程中,可利用压力设备的压头带动上模板与工作台上的下模板进行安全索接头2与钢丝绳3之间的压固。由于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为分体式结构,在压固一段时间后,压头转动会带动上模板移位,使上、下模板间的凹形槽错位,很容易造成压固后的安全索接头质量不合格以及模板的损耗,从而导致生产成本的升高。此外,现有技术的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只能专用与其尺寸、结构相配合的一种压力设备进行压固操作,而无法实现在不同的压力设备间通用,因此给操作人员带来了不便,也使该压固工装的使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全索接头压固工装的上模板容易移位,从而造成压固后的安全索接头质量不合格以及模板损耗的技术问题,并且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安全索接头压固工装无法实现在不同的压力设备间通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包括压板、位于压板下方且与压板间隔一定距离的底盘、与压板下表面固定连接的上模板、与底盘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与上模板相对应的下模板、垂直设置在底盘上并位于下模板两侧的支撑柱、套接在支撑柱上的螺旋弹簧,其中所述压板上设置有套接孔,该压板通过所述套接孔可上下移动地套接在所述支撑柱上并抵压套接在所述支撑柱上的螺旋弹簧;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和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相对应地分别设置有能够压固安全索接头的第一凹槽。如上所述的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中,所述第一凹槽为W形凹槽。如上所述的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中,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和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还相对应地分别设置有能进一步压固所述安全索接头的第二凹槽。如上所述的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中,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或两侧。如上所述的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中,所述第二凹槽为弧形凹槽。如上所述的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中,所述压板的套接孔内还套设有衬套。如上所述的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 装中,所述上模板与所述压板的下表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中,所述上模板与所述压板的连接面分别设置有能够防止所述上模板偏移的槽和键。如上所述的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中,所述下模板与所述底盘的上表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中,所述下模板与所述底盘的连接面分别设置有能够防止所述下模板偏移的槽和键。本技术所提供的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由于通过设置于下模板两侧的支撑柱对固定有上模板的压板进行导向,因此能够确保在安全索接头的压固过程中,上模板与下模板严格对正,并且上模板不会因为压力设备的压头转动而发生移位,因而不会使上、下模板间的压固用凹槽发生错位,从而提高了压固后的安全索接头的质量,减少了模板的损耗,进而节约了生产成本。2、本技术的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由于可通过压板与各种类型的压力设备,例如冲压机或者压力机配合来对安全索接头进行压固操作,而不会受到压力设备的限制,并且该压固工装的摆放和使用方便灵活、操作简单,因此能够实现在不同的压力设备间通用,从而方便了操作人员的作业。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的安全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压固工装的第一凹槽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中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包括压板6、位于压板6下方且与压板间隔一定距离的底盘10、与压板6下表面固定连接的上模板5a、与底盘10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与上模板5a相对应的下模板5b、垂直设置在底盘10上并位于下模板5b两侧的支撑柱9、套接在支撑柱9上的螺旋弹簧8,其中压板6上设置有套接孔,该压板通过套接孔可上下移动地套接在支撑柱9上并抵压套接在支撑柱9上的螺旋弹簧8 ;上模板5a的下表面和下模板5b的上表面相对应地分别设置有用于压固安全索接头的第一凹槽11。图3为图2中所示的压固工装的第一凹槽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3中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凹槽11优选为W形凹槽。当然,第一凹槽11也可以是与安全索接头形状相适应的其它类型的凹槽。如图2中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模板5a的下表面和下模板5b的上表面还相对应地分别设置有能进一步压固安全索接头的第二凹槽12,该第二凹槽12优选为弧形凹槽。本实施例的第二凹槽12设置于第一凹槽11的两侧,此外,该第二凹槽12也可仅设置于第一凹槽11的一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压板6的套接孔内还套设有衬套7,该衬套7用以减小压板6的套接孔与支撑柱9之间的磨损。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模板5a与压板6的下表面通过螺钉4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模板5a与压板6的连接面对应地分别设置有能够进一步防止上模板5a在压固过程中发生偏移的槽13和键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下模板5b与底盘10的上表面通过螺钉4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下模板5b与底盘10的连接面对应地分别设置有能够进一步防止下模板5b在压固过程中发生偏移的槽13和键14。本实施例的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主要依靠上模板5a和下模板5b上设置的第一凹槽11压固安全索接头,并可通过设置于第一凹槽11 一侧或两侧的第二凹槽12对经第一凹槽11压固后的安全索接头作进一步的压固成型。具体地说,在使用时,先将本实施例的压固工装摆放在压力设备的工作台上,而后将与安全索的两根钢丝绳定位组装后的接头水平放置在下模板5b的第一凹槽11中,并操纵压力设备对压板6的上表面施加压力,压板6受压后克服螺旋弹簧8的弹性阻力带动上模板5a向下移动,在压板6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支撑柱9起导向作用,使上模板5a和下模板5b上的第一凹槽11严格对正,不会发生偏移。当上模板5a移动到其第一凹槽11与安全索接头接触并且压力达到预设压力值时,安全索接头受压变形并与钢丝绳紧密地接合。然后,可解除压力设备对压板6的压力,压板6在螺旋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索接头的压固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板、位于压板下方且与压板间隔一定距离的底盘、与压板下表面固定连接的上模板、与底盘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与上模板相对应的下模板、垂直设置在底盘上并位于下模板两侧的支撑柱、套接在支撑柱上的螺旋弹簧,其中:所述压板上设置有套接孔,该压板通过所述套接孔可上下移动地套接在所述支撑柱上并抵压套接在所述支撑柱上的螺旋弹簧;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和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相对应地分别设置有能够压固安全索接头的第一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志宇,赵英明,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沈阳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