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轻量化及低成本化的合成树脂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管的特征为,具有:成形为筒状的发泡成形体、整体或局部埋设于所述发泡成形体的筒状的管壁、配设于所述管壁的谷部并被所述发泡成形体覆盖的一个或多个管体。上述管体由选自树脂导管、树脂筒管及树脂软管中的至少一种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适用于道路下的排水管道和下水道用的大型排水管道等的合成树脂管。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道路下的排水管道或下水道用的排水管道一般使用混凝土制的休谟管。近年来,开始使用具有与休谟管同等以上的强度且在耐久性及轻量化以及施工时的省力化等方面有利的波纹形合成树脂管。 作为这种波纹形合成树脂管,具体地可例示有主体呈筒状且在其主体的外壁上螺旋状卷绕有加强用的凸部的带波纹的合成树脂管。将这种带波纹的合成树脂管彼此连接时,在连接部分的螺旋槽中安装防水材料,从其上卷绕填料片(packing sheet),进ー步将带凸缘的对开接头(截面C形)以两个ー组进行使用,将合成树脂管的连接侧端部覆盖成筒状,将各对开接头的凸缘彼此用螺栓螺母拧紧固定。但是,这种连接方法需要按照连接顺序在现场组装作为防水材料的填缝料或防水用块料、填料片、一对对开接头等,需要耗费很多人力和时间,而且零件数量多,其管理也比较繁琐。另外,因其连接处等,防水材料非常容易剥落,即使强固地粘接也不能完全防水,容易引起漏水等,而被视为问题。与此相对,作为能够更容易且迅速地进行连接作业的合成树脂管,提出了如下的合成树脂管,其在各带波纹的合成树脂管的连接侧端部焊接连接凸缘,并且,在连接凸缘彼此接触的面上设置填料,将连接凸缘彼此通过螺栓螺母拧紧(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根据这种合成树脂管,与使用对开接头的现有的连接方法相比,能够显著提高作业性,能够得到更高可靠性的连接。但是,上述连接凸缘需要用螺栓螺母进行连接的作业,在不能确保作业空间的环境下,其成为作业效率降低的原因。另外,如果对合成树脂管不能可靠地焊接连接凸缘,将会成为漏水的原因,另外,在连接凸缘面发生变形等情况也会成为漏水的原因,因此,必须慎重地进行连接凸缘的安装。另外,为了确保连接凸缘有充分的強度使其不变形,要求高质量管。将连接凸缘加固,包括将其连接的螺栓·螺母时,则不可避免连接部分的重量増加,从而在成本削减受到局限。另外,排水管使用的合成树脂管大多为大型管,内径尺寸为IOOOmm以上,且设定为大约5m的长度尺寸,在例如在从载置台向卡车装卸时,若掉下时,贝Ij存在管的端部破损的问题。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2-1391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创立的,提供一种可以实现轻量化及低成本化的合成树脂管。解决专利技术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管的要点为,具有成形为筒状的发泡成形体、整体或局部埋设 于所述发泡成形体的筒状的管壁、配设于所述管壁的谷部并被所述发泡成形体覆盖的ー个或多个管体。优选管体由选自树脂导管、树脂筒管和树脂软管中的至少ー种构成。优选管体以包围管壁的谷部的圆周方向区域的方式配置。优选发泡成形体成形于管壁的两端部侧。合成树脂管也可以为由发泡成形体、管壁及管体构成的接合部。发泡成形体也可以成形于所述管壁的外表面及内表面的一部分,且在内表面的其它部分卷绕有发泡片。管壁也可以由圆筒状的主体部和空开一定的间隔螺旋状地卷绕于该主体部的外表面的截面为凸形的加强凸部构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管,通过在管壁的谷部配设ー个或多个管体,且由发泡成形体覆盖配设有该管体的管壁,相比只是由发泡成形体覆盖管壁的情况,可以减少该发泡成形体的量。由此,可以实现合成树脂管(含接合部)的轻量化及低成本化。此外,由于上述管体是中空形状,可以进ー步实现合成树脂管(含接合部)的轻量化及低成本化。另外,作为上述管体,在使用与管壁同质的树脂的情况下(例如,均为聚こ烯),树脂彼此之间的相溶性高,即使不使用粘接剂等也可以通过热融合(热融)将管体容易地固定于管壁上。另外,管体对于注入发泡成形体时的发泡压也具有可以承受的粘接強度,不会从管壁剥离。此外,即使使用热融系粘接剂,也可以产生同等的效果。另ー方面,作为上述管体,在使用与管壁不同的树脂的情况下(例如,聚こ烯和氯こ烯),树脂彼此的相溶性比较低,但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用粘接剂可以将管体牢固地固定于管壁上。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带接合部带螺旋波纹的合成树脂管的连接状态的整体图;图2中,(a)是表示带螺旋波纹的合成树脂管的管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表示管壁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3是图I中连接部的放大截面图;图4是表示承ロ部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截面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带接合部带螺旋波纹的合成树脂管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I相当的图;图6是图5中连接部的放大截面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带接合部带螺旋波纹的合成树脂管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图;图8是表示承ロ部及插ロ部的变形例的与图3相当的图;图9是表示承ロ部及插ロ部的其它变形例的与图3相当的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带接合部带螺旋波纹的合成树脂管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11是表示承ロ部及插ロ部的变形例的与图3相当的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带接合部带螺旋波纹的合成树脂管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整体图;图13是图12中连接部的放大截面图;图14是表示承ロ部及插ロ部的变形例的与图3相当的图;图15是表示带螺旋波纹的合成树脂管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16是表示构成承ロ部的管材的其它例的与图3相当的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带螺旋波纹的合成树脂管的制造エ艺的流程图;图18中,(a)是表示不具备FRP层的带接合部带螺旋波纹的合成树脂管的开裂状态的说明图,(b)是图18(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9中,(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带接合部带螺旋波纹的合成树脂管的掉落试验后的状态的说明图,(b)是图19(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符号说明1A、IB、IC带螺旋波纹的合成树脂管2 管壁2a 凹部3 插ロ部4 承 ロ 部5合成树脂层5a FRP 层6 O型密封圈7、7A 管材7B加强纤维7C加强纤维片8合成树脂层8a FRP 层9安装螺丝10、11 端部20主体部21加强凸部22 钢材23凹陷部24外表面层40承载面42阶梯圆锥部50环状槽60,61密封卡盘62 注入 ロ 70卡合突起71 管壁81、82、83 接头91导向辊92、93 加工辊102a 另一端部110 管体S连接构造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管及其连接构造。另外,本申请的申请人作为关联申请预先申请了以承ロ部整体的加强为特征的日本特开2009-53266号(未公开)。与之相对,本专利技术不管有无承ロ部整体的加强,都以从损伤方面保护承ロ部外表面及合成树脂管(包含承ロ部和差ロ部等的接合部)的轻量化及低成本化为目的。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带螺旋波纹的合成树脂管1A、1B的连接构造S的说明图,图I 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5、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带螺旋波纹的合成树脂管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13(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带接合部带螺旋波纹的合成树脂管的掉落试验后的状态的说明图,(b)是图18(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中符号1A、IB、IC表示带螺旋波纹的合成树脂管,2表示管壁,3表示插ロ部(差ロ部),4表示承ロ部。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尾茂树,
申请(专利权)人:嘉纳福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