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树脂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998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外表面平滑的合成树脂管,其在不损害柔软性的情况下使外管上连系峰部的部分平坦从而可以可靠地进行截水。一种合成树脂管,其特征在于,具有:内管(2),通过将带状合成树脂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螺旋加强部(4),通过将成形成突条(3)的合成树脂材料以该突条(3)的峰部作为外侧螺旋状地卷绕到内管(2)的躯干外壁上而形成;带状合成树脂制的外管(5),关于沿管轴方向排列的突条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设置,沿管轴方向连系上述突条的峰部(3a);外管用保形部件(10),埋设于外管(5)内或者附设于外管内表面一侧,对外管(5)进行保形而使其平坦,由带状金属薄板形成;该外管用保形部件(10)以在突条(3)的峰部(3a)上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卷绕,并架设在邻接的突条的峰部(3a)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埋设于地下的合成树脂管,特别涉及一种内外表面平滑并在管内穿过通信、通电用缆线或作为上下水道用管而使用的合成树脂管。
技术介绍
为了能承受来自内外的较强的压力,以往使用内表面平滑而在外表面上峰部和谷部在管轴方向上交替地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波纹管。这种波纹管由于在外表面上有凹凸、在安装管道时的阻力较大所以很难顺利地施工,又,在管彼此连接的情况下为埋住该凹凸确保截水性而需要特殊的接头构造。因此,提出一种合成树脂,其通过在连系波纹管的峰部的状态下卷绕合成树脂带而附设外管,使外表面大致平滑。(例如参照特开平8-258177号公报)。这种合成树脂管由于外表面大致平滑地形成,拉入阻力显著变小从而改善了施工性,又,与以往的波纹管相比,还提高了连接部的截水性。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合成树脂管中,由于在合成树脂管硬化时产生管轴方向的收缩,所以不能避免外管中连系峰部的部分变形为弯曲状态。若该弯曲程度较大,则不能实现使合成树脂管的外表面平滑的目的。为防止外管的变形也考虑到增厚外管壁,但是若如此,会增加合成树脂管的重量并使柔软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以上所述以往的合成树脂管中的问题而作出,提供一种内外表面平滑的合成树脂管,其可抑制柔软性的降低并可防止外管中连系峰部的部分的变形而可靠地进行截水。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管,具有内管,通过将带状合成树脂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螺旋加强部,通过将成形成突条的合成树脂材料以该突条的峰部作为外侧螺旋状地卷绕到内管的躯干外壁上而形成;带状合成树脂制的外管,关于沿管轴方向排列的突条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设置,沿管轴方向连系突条的峰部;外管用保形部件,埋设于外管内或者附设于外管内表面一侧,对外管进行保形而使其平坦,由带状金属薄板形成;该外管用保形部件以在突条的峰部上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卷绕,并架设在邻接的突条的峰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跨突条的状态下配置的外管用保形部件使外管保持平坦,故在对合成树脂管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可抵抗该外力使得外管不变形。又,通过设置规定的间隔可维持合成树脂管的挠性。本专利技术中,若通过外管用保形部件平坦地保形的外管仅设置在卷绕有螺旋加强部的内管的两端部上,则在合成树脂管彼此连接的情况下,对于成为接合部的管端部,由于外表面平滑而可使连接作业简单化并可提高截水性,除连接部以外只是具有螺旋加强部的内管,所以可实现轻量化。即,可抑制合成树脂管重量的增加并提高特定部分的耐压扁平强度。又,本专利技术中若在螺旋加强部上沿着突条附设由金属制薄板形成的加强部件,则可进一步提高合成树脂管的耐压扁平强度。又,本专利技术中,若在突条的峰部上形成用于对卷绕的上述外管用保形部件的管轴方向缘部进行定位的阶梯部,则可将外管用保形部件准确地配置在突条的峰部上,可进一步提高合成树脂管外表面的平滑度。又,本专利技术中,若与上述加强部件相对应地,在上述内管中埋设对内管进行保形而使其平坦的由金属制薄板形成的内管用保形部件,则施加到合成树脂管上的外力可由外管用保形部件、螺旋加强部的加强部件、及内管用保形部件承受,最能提高耐压扁平强度。又,本专利技术中,加强部件在其内周侧具有一对脚部,在这种情况下,内管用保形部件优选地以沿管轴方向连系这一对脚部的方式配置。又,本专利技术中,加强部件在其内周侧具有一对脚部,在这种情况下,若其脚部中的一个在管轴方向上折曲,并且沿着内管的躯干外壁延伸设置到邻接的突条,则可由一个加强部件同时对螺旋加强部与内管进行加强。又,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于外管用保形部件的规定间隔可形成外管与螺旋加强部的熔接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构成合成树脂管的各合成树脂的原材料,可使用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原材料。又,作为外管用、内管用保形部件及螺旋加强部的加强部件,可使用裁剪成带板状的厚度为0.2mm~2mm的铁板、不锈钢板等金属加强带板及其加工品。又,若使用以与上述合成树脂原材料相同的树脂原材料将上述外管用、内管用保形部件及上述加强部件包覆起来的部件,则通过对该树脂包覆层加热熔融可分别提高外管与螺旋加强部、该螺旋加强部与内管的粘接性。又,本专利技术中,作为螺旋加强部及对其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上的突条,可构成矩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形状的方波,也可构成半圆形状的圆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管,由于可将外管保持平坦所以可提高截水性,并且不需要烦杂的作业便可将多个管彼此连接。又,不必牺牲挠性、便可抵抗对合成树脂管施加的外力从而使耐压扁平强度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管的整体构成的局部切除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剖视图。图3是外管用保形部件埋设于外管的合成树脂管的相当于图2的图。图4是表示螺旋加强部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2的图。图5是表示备有外管用保形部件用的定位部的螺旋加强部的相当于图2的图。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螺旋加强部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2的图。图7是表示仅在合成树脂管的端部上备有带外管保形部件的外管的构成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合成树脂管的连接状态的局部切除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设置于波纹管端部上的填料的构成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0是表示合成树脂管的连接侧端部的端面图。图11是表示连接侧的截水构造的侧剖视图。图12是表示带加强部件的螺旋加强部的构成的相当于图2的图。图13是表示带内管保形部件的内管的构成的相当于图2的图。图14是表示螺旋加强部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12的图。图15是表示备有外管用保形部件用的定位部的螺旋加强部的相当于图12的图。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螺旋加强部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12的17是表示在螺旋加强部上附设的加强部件的变形例的侧剖视图。图18是表示以往的合成树脂管的制造中发生的收缩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9(a)是表示以往的波纹管的连接状态的局部切除的侧视图。图19(b)是连接端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a带外管保形部件的外管形成在管整体上的合成树脂管图1是在局部切除其剖面的状态下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管的整体构成的图。合成树脂管1通过卷绕带状合成树脂而具有内表面平滑的内管2,在该内管2的躯干外壁上以规定的节距螺旋状地形成突条3从而形成有螺旋加强部4。由此在内管2的外表面上峰部3a和谷部3b在管轴方向上交替地形成。又,以连系这些突条3的峰部3a的方式形成有外管5。另外,图中6表示由突条3与内管2隔成的中空部,7表示由突条3和外管5隔成的中空部。另外,图中8是合成树脂管1的一个端部,9是另一个端部。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A部的剖面的图。该图中在内管2与外管2之间配置有由突条3形成的螺旋加强部4,在外管5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使其外表面保持平坦并提高耐压扁平强度的由带状的金属制薄板形成的外管用保形部件10。更详细地说,外管用保形部件10隔开规定的间隔卷绕成螺旋状,其宽度m设定为可架设于邻接的突条3的峰部3a上的长度。又,外管用保形部件10以如下方式卷绕,即可在邻接的外管用保形部件10之间确保间隙(规定的间隔)w2,并使该间隙w2位于峰部3a的大致中央位置,由此,通过上述间隙w2使峰部3a与外管5熔接。又,作为外管用保形部件10,从对外管5赋予足够的强度的观点来说可使用铁、不锈钢等薄板材料。又,外管用保形部件10的厚度根据选择的材料而不同,但是通常为0.2mm~2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成树脂管,其特征在于,具有:内管,通过将带状合成树脂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螺旋加强部,通过将成形成突条的合成树脂材料以该突条的峰部作为外侧螺旋状地卷绕到上述内管的躯干外壁上而形成;带状合成树脂制的外管,关于沿管轴方向排列 的上述突条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设置,沿管轴方向连系上述突条的峰部;外管用保形部件,埋设于上述外管内或者附设于上述外管内表面一侧,对上述外管进行保形而使其平坦,由带状金属薄板形成;该外管用保形部件以在上述突条的峰部上隔开规定间隔的 状态卷绕,并架设在邻接的上述突条的峰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成树脂管,其特征在于,具有内管,通过将带状合成树脂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螺旋加强部,通过将成形成突条的合成树脂材料以该突条的峰部作为外侧螺旋状地卷绕到上述内管的躯干外壁上而形成;带状合成树脂制的外管,关于沿管轴方向排列的上述突条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设置,沿管轴方向连系上述突条的峰部;外管用保形部件,埋设于上述外管内或者附设于上述外管内表面一侧,对上述外管进行保形而使其平坦,由带状金属薄板形成;该外管用保形部件以在上述突条的峰部上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卷绕,并架设在邻接的上述突条的峰部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管,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外管用保形部件平坦地保形的上述外管仅设置在卷绕有上述螺旋加强部的内管的两端部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树脂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螺旋加强部上沿着上述突条附设有由金属制薄板形成的加强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尾茂树
申请(专利权)人:客纳福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