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接头的管及其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559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可抑制成本提高、并可使连接作业易于迅速进行的、且确实隔水的带接头的管。在合成树脂制的、并沿管轴心方向交替形成凸部(1A)和凹部(1B)的螺旋状的管本体(1)的一端、插有外径比管本体(1)内径尺寸大的金属制的筒状承口2;在管本体(1)的另一端,插有外径尺寸比管本体内径尺寸大的、且具有可插入承口(2)进行连接的前端侧插入部(3X)的金属制的筒状插口(3),从而构成带接头的管(4)。(*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使在管轴心方向形成交替具有凸部和凹部的螺旋状的各合成树脂制的管之间简单迅速地连接;并可在水密性增高的状态下连接的带接头的管。特别涉及有利于用于构成公路下面的排水管道、下水道用排水管道等大型管道的、内径尺寸在1000mm以上的合成树脂制的大型管之间的连接的带接头的管及其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上述大型管一般是混凝土制的钢筋混凝土管,但近年来使用具有与钢筋混凝土管相当或更高强度的、耐久性好、重量轻、以及便于施工等优点的合成树脂制的大型管的场合逐渐增多。这样,由于这种大型管,不仅内径尺寸在1000mm以上,而且从搬运和施工方面考虑,几乎都将长度尺寸设定在长约5m左右,所以为将多个这种大型且长尺寸的管连接起来,首先如图31(b)所示,在管30的端部形成使另一根管30的端部可从连接方向嵌入的Z形切口部31。通过形成这种切口部31,使两根管30、30的一端互相对接时,形成一根管30的凸部30A及凹部30B的端面31A与另一根管30的凸部30A及凹部30B的端面31A吻合,使这些凸部30A和凹部30B在连接部也形成连续的结构,并使螺纹螺距相同地使位于下述管轴心方向的一对防脱落用突起33可确实地装入凹部30B、30B。在连接如上所述地形成的两根管30,30时,如图31(a)所示,首先,将两端侧分别具有螺栓座32和位于内面预定处的防脱落用突起33的金属制的对开接头34的一部分(下用),在其内面侧(上侧)装有密封材料35的状态下,配置在预定连接处,然后将两根管30、30相互间如图31(b)所示,将上述突起33嵌入管30的凹部30B,同时将切口部31、31中的管轴心方向的端面31A、31A配置在正上方。此时,使两根管30的两个切口部31之间不产生大的间隙。然后,如图31(c)、(d)、(e)所示,以隔水用敛缝材料37覆盖内部的隔水块36而呈无缝状态地将其填充于两根管30、30各自的切口部上面的凹部30B、30B的一部分中,以使其比凸部30A的上端稍高,然后一边将密封材料35充分拉伸一边缠绕在管30上,如图31(f)所示用聚氯乙烯带38、38等固定。然后,将另一部分(上用)对开接头39(结构与上述对开接头34相同)从上面覆盖,通过将螺栓40插入上下分别位于两对开接头34和39上的螺栓座32、32中,并用螺母41拧紧,使上下螺栓座32、32靠近,拧紧固定,从而完成两根管30、30的连接。上述连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①除上下一对的对开接头34和39之外,还必须使用密封材料35、隔水块36、隔水用敛缝材料37等许多其它材料,这不仅使得包括库存管理费、运输费等的总成本提高,而且按照顺序连接这些材料也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劳力。②将上述突起33嵌入上述管30的凹部39B的同时,将管30的切口部31中的管轴心方向的端面31A置于正上方地配置管30的设置方法不仅是一项非常费事的方法,而且成为在连接很多管30的过程中,在管30的连接终端侧的组装误差或切口部的制造误差的原因,因此很难如上所述地使管30的切口部31中的管轴心方向的端部31A位于正上方地配置管30,使连接作业变得困难。③即使用于形成管的切口部31的形成精度较高,在两根管对接时,也不可能完全消除两切口部31之间所产生的间隙,因此具有水压较高时将不能确实地防止漏水的不妥之处。作为解决上述问题①的方法,提出了将具有保形性的填埋构件预先固定在管本体的端部,这样就可不需要在两根管对接的端部的2处进行填充密封材料的填充作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特开2002-1476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如果按照上述专利文献1,尽管具有不需要填充密封材料的填充作业,可谋求加快连接作业速度的优点,但是由于仍然需要一边将密封板充分拉伸一边缠绕在管上的作业,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由于也不能解决问题②和③,因此有尽快解决上述问题的需求。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供既可抑制成本提高又可使连接作业方便、迅速地进行,并可确实隔水的带接头的管。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带接头的管的结构为在管轴心方向形成交替具有凸部和凹部的螺旋状的合成树脂制的管本体的一端,插入外径尺寸比该管本体内径尺寸大的金属制筒状承口;在上述管本体的另一端,插入外径尺寸比该管内径尺寸大的、且具有可通过插入上述承口而连接的前端侧插入部的、金属制的筒状插口,或者在管轴心方向形成交替具有凸部和凹部的螺旋状的合成树脂制的管本体的一端,插入外径尺寸比该管本体内径小的金属制筒状承口,且该承口的至少一部分经过扩径;在上述管本体的另一端,插入外径尺寸比管内径小的、且具有可通过插入上述承口而连接的前端侧插入部的、金属制的筒状插口,且该插头的至少一部分经过扩径。在管轴心方向连接相邻两管时,通过在设置于一根管的管本体一端的承口中插入设置在另一根管的管本体连接侧一端的插口,可将两根管的一端互相连接起来。另外,既可以通过在上述承口或插口中的至少一方设置用于随着两者的连接而进行两者间的密封处理的密封材料来实施,也可在两管连接完了后,将粘土状敛缝材料或粘结剂等填充在两者之间来实施密封处理。另外,承口和插口的外径尺寸设定为,当它们插入管本体时不会使管本体产生大的变形,即不将会使管本体失去弹性复原力那样大的力作用于管本体,也就是比管本体的内径尺寸稍大一点的尺寸。另外,在将承口或插口插入管本体对其一部分进行扩径的场合,可避免产生上述那样使管本体失去弹性复原力的现象。另外,上述承口和插口的外形尺寸可以是在插入方向全长相同的,除此之外,也可以是例如越是插入方向后端越位于外侧的锥面(倾斜面)的筒状。此时,通过使承口和插口的外形尺寸形成仅在插入方向的后端部比管本体的内径尺寸大,可使承口和插口不太费劲地插入管本体内。通过在上述管本体的凸部设置带状的金属制增强部件,可极大地提高管本体的强度。另外,在承口和插口插入管本体的状态下,具有通过受到来自金属增强部件的弹性复原力,可使承口和插口稳定地固定在管本体上的优点。带接头的管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承口和插口分别是由越是插入方向的前端越位于内侧的圆锥形筒状体构成,并设有可与上述筒状体的外表面熔融粘着的合成树脂制环状密封材料,将上述圆锥形承口或插口从其前端插入上述管本体至不使该管本体扩径变形的位置,在该插入状态下,一边将密封材料加热熔融或加热变形一边将上述承口或插口插入到上述管本体的设定位置,这样,使该管本体的端部热变形为外扩的形状。将圆锥形承口或插口从前端插入上述管本体至不使管本体扩径变形的位置,通过在该状态下使密封材料加热熔融或加热变形,将该热量传递给管本体,使管本体处于易变形的状态。通过在这种状态下将承口或插口插入至管本体的设定位置,可在不使管本体的端部发生龟裂等的情况下使该端部产生外扩变形。即使在上述管本体内径由于制造误差存在尺寸误差的情况下,以及向内径尺寸多少有些不同的各种管本体,特别是内径尺寸比规定尺寸小的管本体中安装承口或插口的情况下,通过如上所述地将圆锥形承口或插口从前端插入管本体至管本体不扩径变形的位置,在该插入状态下使密封材料加热熔融或加热变形,而具有能在不使管本体的端部发生龟裂等的情况下使该端部产生外扩变形,并能很好地吸收管本体内径的尺寸差的优点。另外,在将上述密封材料加热熔融或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接头的管,其特征是:具有在管轴心方向形成交替具有凸部和凹部的螺旋状的合成树脂制管本体的一端插入的、具有比所述管本体内径尺寸大的内径尺寸的金属制筒状承口;在所述管本体的另一端插入的、具有比所述管本体内径尺寸大的内径尺寸的、且具有 可通过插入所述承口而连接的前端侧插入部的、金属制的筒状插口。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2-4-26 2002-125681;JP 2002-11-8 2002-324745;1.一种带接头的管,其特征是具有在管轴心方向形成交替具有凸部和凹部的螺旋状的合成树脂制管本体的一端插入的、具有比所述管本体内径尺寸大的内径尺寸的金属制筒状承口;在所述管本体的另一端插入的、具有比所述管本体内径尺寸大的内径尺寸的、且具有可通过插入所述承口而连接的前端侧插入部的、金属制的筒状插口。2.一种带接头的管,其特征是在管轴心方向形成交替具有凸部和凹部的螺旋状的合成树脂制管本体的一端,插入具有比所述管本体内径尺寸小的内径尺寸的金属制筒状承口,且所述承口的至少一部分经过扩径;在所述管本体的另一端,插入具有比所述管本体内径尺寸小的内径尺寸的、且具有可通过插入所述承口而连接的前端侧插入部的、金属制的筒状插口,且所述插头的至少一部分经过扩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接头的管,其特征是通过分别由越是插入方向的前端越位于内侧的圆锥形筒状体构成所述承口和插口;并设有可与所述筒状体的外表面熔融粘着的合成树脂制环状密封材料;将所述圆锥形承口或插口从所述管本体前端插入至不使所述管本体扩径变形的位置;在该插入状态下,一边将密封材料加热熔融或加热变形一边将所述承口或插口插入到所述管本体的设定位置,使所述管本体的端部受热变形为外扩的形状。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带接头的管,其特征是所述管本体的凸部设有呈带板状的金属制增强部件。5.在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带接头的管,其特征是在所述承口或插口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用于随着所述两者连接而进行两者间的密封处理的密封材料。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带接头的管,其特征是在所述承口和插口上设有向管径方向内侧凹进的凹部和向管径方向外侧凸出的凸部,将具有所述凹部和凸部的承口和插口插入所述管本体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接头的管,其特征是所述凹部呈环状;所述凹部形成用于安装对所述管本体进行密封的密封材料的安装部;所述凸部形成用于限制承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尾茂树
申请(专利权)人:客纳福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