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再生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72019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3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管道再生管中,不仅确保所期望的压扁强度,还防止在拉入作业时可能在管道再生管产生的破损、褶皱,提供一种管道再生管,其特征在于,包含:下侧软质树脂层(5d),其构成直管部(5b)的内层;上侧软质树脂层(5e),其层叠于下侧软质树脂层(5d)的外侧以构成直管部的外层;以及突条部(5c),其螺旋状地形成于上侧软质树脂层(5e)的外表面,突条部(5c)由螺旋状地缠绕的硬质树脂制的芯材(5g)以及在包住该芯材的状态下与上侧软质树脂层(5e)一体化的芯材覆盖部(5f)构成,芯材(5g)具有直管部(5b)的内径的3.5%~5%的高度,下侧软质树脂层(5d)是通过以至少包含单层部分(5ds)的方式缠绕而形成的部分,单层部分(5ds)具有直管部(5b)的内径的0.25%~0.65%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管道再生管中,不仅确保所期望的压扁强度,还防止在拉入作业时可能在管道再生管产生的破损、褶皱,提供一种管道再生管,其特征在于,包含:下侧软质树脂层(5d),其构成直管部(5b)的内层;上侧软质树脂层(5e),其层叠于下侧软质树脂层(5d)的外侧以构成直管部的外层;以及突条部(5c),其螺旋状地形成于上侧软质树脂层(5e)的外表面,突条部(5c)由螺旋状地缠绕的硬质树脂制的芯材(5g)以及在包住该芯材的状态下与上侧软质树脂层(5e)一体化的芯材覆盖部(5f)构成,芯材(5g)具有直管部(5b)的内径的3.5%~5%的高度,下侧软质树脂层(5d)是通过以至少包含单层部分(5ds)的方式缠绕而形成的部分,单层部分(5ds)具有直管部(5b)的内径的0.25%~0.65%的厚度。【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插入埋设于地中且老化的下水管等各种管道内,以使该管道再生的管 道再生管。 管道再生管
技术介绍
若埋设于土中且经历较长年月的下水管老化导致承载能力、止水能力降低,则产 生道路塌陷或流下能力的问题。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提案且实施将老化的下水管等用作支持体,并将新的树 脂管作为排水管插入或形成于其内部的排水管修补方法。 在存在的各种排水管修补方法中,例如制管方法有如下方法:将带状的硬质氯乙 烯材料供给到出入孔(manhole)内,在已设管的入口部分处将该带状的硬质氯乙烯材料利 用制管机形成为管状(即,作为硬质氯乙烯管),并且插入已设管内。 另外,还已知所谓套管(鞘管)施工方法:作为带状的硬质氯乙烯材料的代替,将 比已设管的管径小且尺寸短的短管从出入管搬入,依次连接并插入已设管内。 但是,在上述制管方法中,需要制管机等专用的工程设备,另外,该施工需要熟练 作业员。另外,另一方面,虽然在上述套管施工方法中不需要制管机,但预先作为大的管体 进行制造,因而在狭窄的出入孔内的处理是不容易的。而且,两种施工方法都需要连接作 业,以在已设管内实现管体,还存在为了提高连接部分的密封性而必须花费相当多作业时 间的问题。 因此,最近,作为能够在不需要专用的工程设备的情况下在已设管内简便地形成 新的管道的施工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提案有如下方法:从转鼓绕出具有可挠性的带螺旋 波纹的再生管,通过出入孔从已设管的一侧插入,并利用绞盘(winch)等从已设管的另一 侧拉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3858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再生管由于为了方便在从出入孔插入已设管内之后,从与 该出入孔连接的另外的出入孔利用绞盘等将该再生管的顶端利用线材等拉出,故使可挠性 优先,因而再生管自身的耐压强度不那么高。因此,对于已设管与所插入的再生管的间隙以 及再生管,遍及其全长地在螺旋槽整个周部填充薄泥浆(grout)以使其与已设管一体化, 以给予再生管既定的强度。因此,存在工时变长的缺点。 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再生管,其是考虑如上的以往的再生管 中的问题而完成的,能够在不需要薄泥浆填充作业的情况下通过其自身来确保所期望的强 度(特别是压扁强度(偏平強度))。 另外,如上所述,在管道再生管中,若只确保所期望的压扁强度,则在将此种管道 再生管拉入排水管等已设管时,特别是在将管道再生管卷绕并设置于转鼓时,和/或将管 道再生管从出入孔弯曲并插入并拉入已设管内时,在管道再生管的外周部(即管道再生管 的弯曲部的弯曲半径方向外侧的部分且张力施加的部分)可能产生破损(包含断裂)(另 夕卜,在不产生破损的情况下,有时因弯曲而延伸的外周部也在使管道再生管恢复直线状时 收缩并起伏,在管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形成褶皱)。另外,在外周部的相反侧的内周部(即 管道再生管的弯曲部的弯曲半径方向内侧的部分且施加压缩力的部分)(特别是管的内表 面),为了缓和施加于外周部的张力,内周部容易收缩以在管的内表面形成凸状褶皱。这是 因为在此种管道再生管最大施加5000N的极大的力。如此,在管道再生管中,若产生上述破 损,则可能产生通过管内的液体泄漏等问题。另外,若在管道再生管的内表面形成褶皱,则 失去其平坦性,可能产生通过管内的液体的流下能力降低等问题。而且,如果此种褶皱形成 于管道再生管,则在进一步将支管配置于此种再生管时,有时因此种褶皱而使其固定变得 困难。 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鉴于此种问题,本专利技术应解决的重要问题不仅是在管道再生管 中确保压扁强度,还是在拉入作业时防止可能在管道再生管产生的破损、褶皱。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管道再生管,其特征在于,包含: 下侧软质树脂层,其构成直管部的内层; 上侧软质树脂层,其层叠于上述下侧软质树脂层的外侧以构成直管部的外层;以及 突条部,其螺旋状地形成于上述上侧软质树脂层的外表面, 上述突条部由螺旋状地缠绕的硬质树脂制的芯材、以及在包住该芯材的状态下与上述 上侧软质树脂层一体化的芯材覆盖部构成, 上述芯材具有上述直管部的内径的3. 5%?5%的高度, 上述下侧软质树脂层是通过以至少包含单层部分的方式缠绕而形成的部分,上述单层 部分具有上述直管部的内径的〇. 25%?0. 65%的厚度。 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芯材能够具有上述芯材的高度的80?200%的宽度。 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突条部能够具有上述芯材的高度的150?350%的螺旋间距。此 夕卜,突条部的螺旋间距相当于芯材的螺旋间距,以下,在本说明书中简称为"间距"。 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直管部能够具有上述直管部的内径的0. 7?1. 5%的厚度。 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芯材能够由硬质树脂构成,例如由工程塑料构成。 更具体而言,上述芯材能够由PPS(聚苯硫醚(poly phenylene sulfide))、 PPE(聚苯醚(poly phenylene ether))、PEI (聚醚醜亚胺(polyetherimide))、PAR (聚芳 酯(polyarylate))、PES (聚醚讽(poly ether sulfone))、PEEK (聚醚醚酮(poly ether ether ketone))、PTFE(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 ethylene))、PET(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酯(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 Butylene Terephthalate))、PA (聚酰胺(polyamide))、POM (聚缩醒(poly acetal))以及它们的共 聚混合体中的任一种构成。 上述芯材优选地能够由PPS (聚苯硫醚)或PPE (聚苯醚)构成。 在此,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由?构成"或"用?构成"意思是指在主成分以外还 包含其他成分。 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芯材还可以包含玻璃纤维。 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下侧软质树脂层能够包含从由直线状低密度聚乙烯、其他低密 度聚乙烯以及中密度聚乙烯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在要求耐油性的情况下,能够使 用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 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上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再生管,其特征在于,包含:下侧软质树脂层,其构成直管部的内层;上侧软质树脂层,其层叠于上述下侧软质树脂层的外侧以构成直管部的外层;以及突条部,其螺旋状地形成于上述上侧软质树脂层的外表面,上述突条部由螺旋状地缠绕的硬质树脂制的芯材、以及在包住该芯材的状态下与上述上侧软质树脂层一体化的芯材覆盖部构成,上述芯材具有上述直管部的内径的3.5%~5%的高度,上述下侧软质树脂层是通过以至少包含单层部分的方式缠绕而形成的部分,上述单层部分具有上述直管部的内径的0.25%~0.65%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尾茂树
申请(专利权)人:客纳福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