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管引入方法和修复后的管道技术

技术编号:10506097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简便地判定能否将口径尽可能大的修复管引入到老朽化的排水路,以更少的间隙将修复管引入到下水管的修复管引入方法。该修复管引入方法为,准备模拟修复管的模拟修复管(30'),将用于判定能否进行修复管的引入的判定工具(10)安装到模拟修复管(30')的插入侧前端部,将带有判定工具(10)的模拟修复管(30')引入到已设管(1)内,确认带有判定工具(10)的模拟修复管(30')的通过完成后,将引入工具安装到修复管的前端部,将带有引入工具的修复管从已设管的上部开口部(2b)插入该已设管(1)内,用缆线牵拉引入工具,由此遍及已设管全长地配置修复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修复管引入方法和修复后的管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埋设到地下后经过长时间,由于车辆行驶等造成的负荷的反复施 力口、土压、或者地震振动等而发生龟裂、损坏或者管接头部分的水密性降低的已设管内,通 过引入新的树脂制修复管,修复已设管的修复管引入方法。
技术介绍
埋设到土中经过长时间的下水管,会出现耐负荷能力降低而发生道路地陷或者泄 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有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和装置。 图17所示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排水管修补装置,在老朽化后的下水管的内部形 成树脂制的新的排水管。根据上述排水管修补装置,不需要用于挖掘土砂的施工设备就能 够在已设管内简便地形成管体。 上述排水管修补装置,将具有可挠性的树脂管50( -般称为波纹管或带纹 管)从转筒51陆续送出,通过左侧的检修孔(manhole)52,从已设的下水管53的一方插 入,用绞盘54从右侧的检修孔52牵拉。图17中,在树脂管50的前端安装有引入用的帽 (cap) 55,帽 55 与缆线(wire) 56 连接。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管道修复方法为,将外径形成为比下水管内径小的由热可塑 性材料形成的修复管,通过检修孔引入到修复对象的下水管内,对修复管内送入l〇〇°C以上 的热风并且将该热风适当地封入到修复管内,由此使该修复管加热扩径而与下水管内壁紧 贴。 该管道修复方法所使用的修复管,在被引入到下水管内时在管径方向形成为扁平 化的形状,在被引入到下水管内后由于上述热风而变形为圆筒状,强制地被扩径。通过这样 的方式,使修复管与下水管内壁紧贴,由此能够内衬于下水管内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385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2394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埋设到土中的下水管,在经过长时间的期间有时会在连结部分发生错位、弯曲等。 当将修复管插入到这种具有错位、弯曲等的下水管内时,即使修复管具有可挠性,在错位、 弯曲的程度大的情况下或在障碍物挂到连结部分的情况下,存在妨碍修复管的引入的问 题。 为了遍及下水管全长地安全且有效地实施引入操作,需要避免上述问题,因此在 现有的方法和装置中,不得不使用比下水管的内径小很多的外径的修复管。 但是,这样的管道修复后,存在下水管径大幅变小、排水能力大幅降低的问题。而 且,存在虽然结构上不需要但是根据委托人的要求而需要进行在将修复管引入到下水管内 时产生的修复管外壁与下水管内壁之间的间隙中注入填充材料的后处理的情况,进行这种 处理之后事实上不可能进行下一次的管道修复。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排水管修补装置,需要将转筒、绞盘设置在检修孔附近。专利 文献2中记载的管道修复方法,需要将热风产生器、加压器设置在检修孔附近。 在设置转筒、绞盘以及热风产生器、加压器的期间,上述检修孔的周边会被这些器 材占用。但是,存在不能占用检修孔的周边的情况。 例如是在交通量大的基干道路的交叉点的中央设置的检修孔的情况下,即使短时 间占用该交叉点内的检修孔周边也会导致大拥堵使都市机能瘫痪。 另外,专利文献2的方法所用的修复管,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而不得不做成薄壁状, 因此难以充分确保机械强度,因此专利文献2的方法在保障长期稳定和安全方面很难说优 选。 本专利技术考虑了上述现有的排水管修补方法的技术问题,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 够将比现有技术直径大的修复管顺畅地引入到下水管的修复管引入方法和修复后的管道。 另外,伴随第一目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预防在修复管的引入工序中,引入途 中的修复管变得无法引入、或撤去引入途中的修复管、或重新引入更小直径的修复管那样 的无效率的情况发生的修复管引入方法。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不能占用地上的检修孔周边的情况 下也能够引入修复管的修复管引入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将具有可挠性的树脂管作为修复管引入到已设管内的修复管引入 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 准备模拟上述修复管的模拟修复管的准备工序; 将用于对能否进行上述修复管的引入进行判定的判定工具安装到上述模拟修复 管的插入侧前端部的判定工具安装工序; 将带有上述判定工具的模拟修复管引入到上述已设管内的模拟引入工序; 在确认带有上述判定工具的模拟修复管的通过完成之后,将引入工具安装到上述 修复管的前端部的引入工具安装工序;和 将带有上述引入工具的修复管从上述已设管的开口部插入到该已设管内,用缆线 牵拉上述引入工具,由此遍及上述已设管的全长地配置上述修复管的配置工序。 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是,上述已设管是连接于检修孔与检修孔之间的排水路,将带有上 述引入工具的修复管从一个检修孔的上部开口搬入,进而从上述排水路的开口部插入到上 述排水路内,用缆线从另一个检修孔侧牵拉上述引入工具。 本专利技术中,上述修复管引入方法优选还包括在上述模拟修复管的后端部安装拉回 工具的拉回工具安装工序,在上述模拟引入工序中,当在上述已设管内发生带有上述判定 工具的模拟修复管的引入不良的问题时,通过与上述拉回工具连接的缆线将带有上述判定 工具和上述拉回工具的模拟修复管拉回。 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上述判定工具包括:圆锥状的插入部;从该插入部的末端部延伸 设置的筒状主体部;和从该筒状主体部缩小直径并向后方延伸设置,用于固定上述模拟修 复管的筒状固定部。 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上述筒状主体部的外径形成得比上述修复管的外径大。 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上述判定工具还在上述插入部和上述筒状主体部的内部具有扭转 恢复部件。 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在上述模拟引入工序之前,还包括:使用于检测上述已设管内的狭 小部位的诊断工具通过上述已设管内的诊断工序;和对检测到的狭小部位进行挖掘使其扩 展的挖掘工序。 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是,上述修复管引入方法还包括:在与上述已设管连通的检修孔中 的最上游侧检修孔附近上方设置卷绕有上述修复管的筒的筒设置工序;在从上述最上游侧 检修孔离开至少2个跨距以上的最下游侧检修孔上设置绞盘的绞盘设置工序;和将从上述 绞盘卷绕出来的缆线与上述引入工具连接的连接工序,上述配置工序通过卷绕上述绞盘, 在2个跨距以上的上述已设管内连续地引入上述修复管。 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是,上述已设管为下水管,在使用下水道时将上述修复管引入到上 述已设管内。 本专利技术中,对于通过设置于最上游侧检修孔与最下游侧检修孔之间的中间检修孔 内的上述修复管,在修复管引入后与该中间检修孔内壁面匹配地进行截断。 本专利技术的管道,通过上述修复管引入方法修复。 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修复管引入方法,能够简便地对是否能够将修复管引入到要修复的 已设管进行判定,因此能够顺畅地将比现有技术直径大的修复管引入到已设管内。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修复管引入方法,能够在下水道使用时在多个跨距(span)(连接相 邻检修孔间的已设管长度为1个跨距)中连续地修复已设管,因此即使在无法占用地上的 检修孔周边场所的情况下也能够引入修复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修复管引入方法的排水路的说明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具有可挠性的树脂管作为修复管引入到已设管内的修复管引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准备模拟所述修复管的模拟修复管的准备工序;将用于判定能否进行所述修复管的引入的判定工具安装到所述模拟修复管的插入侧前端部的判定工具安装工序;将带有所述判定工具的模拟修复管引入到所述已设管内的模拟引入工序;在确认带有所述判定工具的模拟修复管的通过完成之后,将引入工具安装到所述修复管的前端部的引入工具安装工序;和将带有所述引入工具的修复管从所述已设管的开口部插入到该已设管内,用缆线牵拉所述引入工具,由此遍及所述已设管的全长地配置所述修复管的配置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5.29 JP 2012-121466;2012.05.29 JP 2012-121461. 一种将具有可挠性的树脂管作为修复管引入到已设管内的修复管引入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 准备模拟所述修复管的模拟修复管的准备工序; 将用于判定能否进行所述修复管的引入的判定工具安装到所述模拟修复管的插入侧 前端部的判定工具安装工序; 将带有所述判定工具的模拟修复管引入到所述已设管内的模拟引入工序; 在确认带有所述判定工具的模拟修复管的通过完成之后,将引入工具安装到所述修复 管的如端部的引入工具安装工序;和 将带有所述引入工具的修复管从所述已设管的开口部插入到该已设管内,用缆线牵拉 所述引入工具,由此遍及所述已设管的全长地配置所述修复管的配置工序。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管引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已设管是连接于检修孔与检修孔之间的排水路, 将带有所述引入工具的修复管从一个检修孔的上部开口搬入,进而从所述排水路的开 口部插入到所述排水路内,用缆线从另一个检修孔侧牵拉所述引入工具。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管引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复管引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模拟修复管的后端部安装拉回工具的拉回工具安 装工序, 在所述模拟引入工序中,当在所述已设管内发生带有所述判定工具的模拟修复管的引 入不良的问题时,通过与所述拉回工具连接的缆线将带有所述判定工具和拉回工具的模拟 修复管拉回。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管引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尾茂树
申请(专利权)人:嘉纳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