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用单开道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8351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单开道岔,其中,第一直线尖轨和第二直线尖轨的尖轨长度为6450mm;直基本轨和第一直线尖轨的夹角β=1°16′45″,第一直线尖轨辙跟轮缘槽tg=144mm,第二直线尖轨4辙跟轮缘槽tg′=144mm;刨切基本轨工作边一侧轨底,刨切位置中心距基本轨末端2385mm,切口大小1000mm×10mm,并在切口两段设置100mm×45°倒角。有益效果:由于刨切基本轨轨底,导曲线前端轨底与基本轨轨底不会发生干扰,减少列车进入道岔侧向动能损失;内股导曲线护轨垫板配合外股导曲线工作边半径,减少列车侧向通过道岔中间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及时变率;保证列车以35km/h侧向通过道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开道岔;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能够提高侧向速度60kg/m钢轨9号的直线尖轨单开道岔。
技术介绍
道岔是列车从一条线路进入 或穿越另一条线路时所采用的设备,按照类型可分为单开道岔、对称道岔、三开道岔、交叉渡线、复式交分道岔等,道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要求而设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根据规范要求,正线和辅助线上采用的道岔不得小于9号,按照2008年7月I日颁布实施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道岔侧向通过速度不得小于35km/h,可保证发车间隔不大于2分钟,侧向容许通过速度将直接影响发车间隔。目前应用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60kg/m钢轨9号直线尖轨单开道岔,如图I所示,直线尖轨长度为6450mm,道岔冲击角为β=1° 21' 56",尖轨跟端辙跟轮缘槽为154mm,导曲线半径为180m,该设计方案会造成列车进入道岔的动能损失、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时变率均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因此侧向容许通过速度为30km/h,不满足《建设标准》的要求,从理论上讲直线尖轨单开道岔其侧向容许通过速度为35km/h时,可以通过减小道岔冲击角,同时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单开道岔,包括,转辙器、辙叉及护轨和中间连接部分;所述转辙器包括,直基本轨(1)、曲基本轨(2)、第一直线尖轨(3)、第二直线尖轨(4);所述第一直线尖轨(3)和第二直线尖轨(4)的尖轨长度为6450mm;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基本轨(1)和第一直线尖轨(3)的夹角β=1°16′45″,第一直线尖轨(3)的辙跟轮缘槽tg=144mm,第二直线尖轨(4)的辙跟轮缘槽tg′=144mm;刨切所述直基本轨(1)和曲基本轨(2)工作边的一侧轨底,刨切位置中心距基本轨末端2385mm,切口大小为1000±50mm×10mm,并在切口两段设置100mm×45°倒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道通程保青田苗盛杨宝峰杨其振于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