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道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743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铁路道岔,包括基本轨(1)和尖轨(2),基本轨(1)包括相互连接的基本原轨(11)和过渡轨,过渡轨偏离基本原轨(11)的走向,并且过渡轨包括:多个曲线段;多个直线段,每个直线段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曲线段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铁路道岔的尖轨承载能力低,使用寿命短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鉄路运输领域,具体涉及ー种铁路道岔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铁路道岔,具有相互连接 的基本轨和尖轨,其中尖轨的尖端直接与按原路线行进的基本轨贴合,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是尖轨在铁路道岔段的宽度很有限,其接触宽度不够导致尖轨的承载能力较低,在使用一定的期限后尖轨磨损严重便不符合承载标准需及时更换,鉄路道岔尖轨的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g在提供ー种铁路道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铁路道岔的尖轨承载能力低,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ー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铁路道岔,包括基本轨和尖轨,基本轨包括相互连接的基本原轨和过渡轨,过渡轨偏离基本原轨的走向,并且,过渡轨包括多个曲线段;多个直线段,每个直线段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曲线段之间。进ー步地,多个曲线段包括第一曲线段、第二曲线段、第三曲线段和第四曲线段,其中,第一曲线段和第四曲线段均与基本原轨连接;多个直线段包括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和第三直线段;第一直线段设置在第一曲线段和第二曲线段之间;第二直线段设置在第二曲线段和第三曲线段之间;第三直线段设置在第三曲线段和第四曲线段之间。进ー步地,尖轨的尖端位于第一直线段内。进ー步地,第一曲线段和第四曲线段朝向尖轨呈凸起形状;第二曲线段和第三曲线段朝向尖轨呈为凹陷形状。进ー步地,第一直线段相对于基本原轨的走向的斜率大于第二直线段相对于基本原轨的走向斜率,且第二直线段相对于基本原轨的走向斜率大于第三直线段相对于基本原轨的走向斜率。进ー步地,在垂直于基本原轨的走向的方向上,过渡轨与基本原轨所在直线之间的最大间距大于12. 5mm且小于22. 5_。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鉄路道岔包括基本轨和尖轨,基本轨包括相互连接的基本原轨和过渡轨,过渡轨偏离基本原轨的走向,并且过渡轨包括多个曲线段;多个直线段,每个直线段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曲线段之间。通过将基本轨在道岔段的过渡轨偏离原基本轨行进路线,从而増加了鉄路道岔的尖轨在道岔段的承载宽度,进而提升了尖轨的承载能力,延长了尖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ー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本技术的鉄路道岔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參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鉄路道岔包括基本轨I和尖轨2,基本轨I包括相互连接的基本原轨11和过渡轨,过渡轨偏离基本原轨11的走向,过渡轨包括第一曲线段3、第二曲线段5、第三曲线段7和第四曲线段9,其中,第一曲线段3和第四曲线段9均与基本原轨11连接;多个直线段包括第一直线段4、第二直线段6和第三直线段8 ;第一直线段4设置在第一曲线段3和第二曲线段5之间;第二直线段6设置在第二曲线段5和第三曲线段7之间;第三直线段8设置在第三曲线段7和第四曲线段9之间;第一曲线段3和第四曲线段 9朝向尖轨2呈凸起形状;第二曲线段5和第三曲线段7为凹陷形状。铁路道岔中的尖轨承载宽度越大,其承载能力越高,本实施例通过将基本轨I在道岔段的过渡轨偏离原基本轨行进路线,从而増加了鉄路道岔的尖轨2在道岔段的承载宽度,进而提升了尖轨2的承载能力,延长了尖轨2的使用寿命。优选地,尖轨2的尖端位于第一直线段4内。优选地,第一直线段4相对于基本原轨11的走向的斜率大于第二直线段6相对于基本原轨11的走向斜率,且第二直线段6相对于基本原轨11的走向斜率大于第三直线段8相对于基本原轨11的走向斜率。优选地,在垂直于基本原轨11的走向的方向上,过渡轨与基本原轨11所在直线之间的最大间距大于12. 5mm且小于22. 5mm。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ー种铁路道岔,包括基本轨(I)和尖轨(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轨(I)包括相互连接的基本原轨(11)和过渡轨,所述过渡轨偏离所述基本原轨(11)的走向,并且,所述过渡轨包括 多个曲线段; 多个直线段,每个所述直线段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曲线段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铁路道岔,其特征在干, 所述多个曲线段包括第一曲线段(3)、第二曲线段(5)、第三曲线段(7)和第四曲线段(9),其中,所述第一曲线段(3)和第四曲线段(9)均与所述基本原轨(11)连接; 所述多个直线段包括第一直线段(4)、第二直线段(6)和第三直线段(8); 所述第一直线段(4)设置在所述第一曲线段(3)和所述第二曲线段(5)之间; 所述第二直线段(6)设置在所述第二曲线段(5)和所述第三曲线段(7)之间; 所述第三直线段(8)设置在所述第三曲线段(7)和所述第四曲线段(9)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尖轨(2)的尖端位于所述第一直线段⑷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线段(3)和所述第四曲线段(9)朝向所述尖轨⑵呈凸起形状;所述第二曲线段(5)和所述第三曲线段(7)朝向所述尖轨(2)呈为凹陷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段(4)相对于所述基本原轨(11)的走向的斜率大于所述第二直线段(6)相对于所述基本原轨(11)的走向斜率,且所述第二直线段(6)相对于所述基本原轨(11)的走向斜率大于所述第三直线段(8)相对于所述基本原轨(11)的走向斜率。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铁路道岔,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基本原轨(11)的走向的方向上,所述过渡轨与所述基本原轨(11)所在直线之间的最大间距大于12. 5mm且小于.22. 5mm0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铁路道岔,包括基本轨(1)和尖轨(2),基本轨(1)包括相互连接的基本原轨(11)和过渡轨,过渡轨偏离基本原轨(11)的走向,并且过渡轨包括多个曲线段;多个直线段,每个直线段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曲线段之间。本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铁路道岔的尖轨承载能力低,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文档编号E01B7/00GK202543734SQ20122007743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日专利技术者王树国, 王猛, 葛晶 申请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道岔,包括基本轨(1)和尖轨(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轨(1)包括相互连接的基本原轨(11)和过渡轨,所述过渡轨偏离所述基本原轨(11)的走向,并且,所述过渡轨包括:多个曲线段;多个直线段,每个所述直线段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曲线段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国王猛葛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