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发色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536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6 12:25
构造发色体(1)为薄膜状,并且具有被配置于表面(1a)侧的表面层(10)、被配置于背面(1b)侧的背面层(20)、被配置于表面层(10)与背面层(20)之间的中间层(30),表面层(10)、背面层(20)以及中间层(30)含有嵌段共聚物,并且具有包含薄层状的微区的微相分离构造,微区各自分别为在构造发色体(1)的厚度方向(D1)上具有振幅的波状,在表面层(10)以及背面层(20)的微区(12、22)中的规定距离(d1、d2)最大值大于可见光区域的波长,并且在中间层(30)的微区(32)中的规定距离(d3)为可见光区域的波长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构造发色体,特别是涉及薄膜状的构造发色体。
技术介绍
构造发色体是显现构造色的发色体,起因于发色体的细微构造而产生光的反射、干渉、折射、衍射以及散射等现象并让在该细微构造中固有的光发色。作为构造发色体有方案提出将折射率互相不同的膜层叠于在表面上具有凹凸的基板的该表面上而获得的构造体(例如參照以下所述的专利文献广3)、具有弯曲形状的多层膜(例如參照以下所述非专利文献I)。作为构成构造发色体的构造色材料,众所周知作为折射率周期构造而具有通过嵌 段共聚物自行组织化而形成的微相分离构造的光子晶体(例如參照以下所述专利文献4)。另外,关于左右像这样的光子晶体的光学特性的微相分离构造的取向控制,例如有方案提出由以下所述非专利文献2 4所记载的所谓施加剪切流场(shear flow field)的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22593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5-153192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第4427026号说明书专利文献4 :国际公开第2008/047514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I :日本比较生理生化学Vol. 25,No. 3非专利文献2 =Polymer Journal37, 12, 900-905(2005)非专利文献3 Macromolecules32, 3695-3711 (1999)非专利文献4 Current Opinion in Colloid&InterfaceScience5, 342-350(2000)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以在上述专利文献4中所述的形式为了获得在光学特性方面表现优异的使用了嵌段共聚物的光子晶体而有必要制作微相分离构造的规律性以及取向性高的光子晶体。例如如果是具有薄层状(lamella)微相分离构造的薄膜状的光子晶体,则相对于薄膜主面平行地进行取向的构造的取向性越高,越能够提高作为多层膜滤光器的光学特性。另外,所述薄膜状的光子晶体虽然可以作为构造发色体而利用,但是在可见光区域的光入射到构造发色体的主面的情况下,该构造发色体具有相对于该主面平行地进行取向的薄层状的微区(microdomain),能够观察构造色的角度范围有变狭窄的倾向。另外,对于构造发色体,谋求扩大能够观察构造色的角度范围并能够实现观察对应于观察角度的各式各样的构造色。本专利技术就是要想去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种能够扩大能够观察构造色的角度范围并且能够观察对应于观察角度的各式各样的构造色的构造发色体。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构造发色体为具有互相相対的第I主面以及第2主面的薄膜状的构造发色体,构造发色体具有被配置于第I主面侧的第I树脂层、被配置于第2主面侧的第2树脂层、被配置于第I树脂层与第2树脂层之间的第3树脂层,第I树脂层、第2树脂层以及第3树脂层含有嵌段共聚物,并且具有包含薄层状(lamella)微区(miciOdomain)的微相分离构造,微区各自分别为在构造发色体的厚度方向上具有振幅的波状,在各个第I树脂层以及第2树脂层的微区中,该微区的凸部的顶部与凹部的底部之间的上述厚度方向的距离最大值大于可见光区域的波长,并且在各个第3树脂层的微区中,该微区的凸部的顶部与凹部的底部之间的上述厚度方向的距离为可见光区域的波长以下。在具有相对于主面平行地进行取向的薄层状的微区的构造发色体的该主面上,因为有着满足布拉格(Bragg)反射条件的入射角的范围变狭窄的倾向,所以在可见光区域的光从相对于构造发色体的厚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入射到上述主面的情况下,有着变得难以观察构造色的倾向。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构造发色体中,第I树脂层以及第2树脂层的微区各自分别为在构造发色体的厚度方向上具有振幅的波状,在各个第I树脂层以及第2 树脂层的微区中,该微区的凸部的顶部与凹部的底部之间的上述厚度方向的距离最大值大于可见光区域的波长。这时,即使是在可见光区域的光从相对于构造发色体的厚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入射到构造发色体主面的情况下,垂直于光入射方向的区域、或者以满足布拉格(Bragg)反射条件的程度相对于光入射方向倾斜的区域,因为容易存在于第I树脂层以及第2树脂层的微区,所以能够在该区域反射光。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构造发色体中,因为即使是在可见光区域的光从相对于构造发色体的厚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入射到构造发色体主面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在第I树脂层以及第2树脂层上被反射的光作为构造色来进行观察,所以能够扩大可以观察构造色的角度范围。再有,在上述构造发色体中,第3树脂层的微区各自分别为在构造发色体的厚度方向上具有振幅的波状,且在各个第3树脂层的微区中,该微区的凸部的顶部与凹部的底部之间的上述厚度方向的距离为可见光区域的波长以下。在此情况下,垂直于可见光区域的光的入射方向的区域,该可见光区域的光从相对于构造发色体的厚度方向发生倾斜的方向进行入射,或者以满足布拉格(Bragg)反射条件的程度相对于该光入射方向倾斜的区域,与第I树脂层以及第2树脂层相比较相对难以存在于第3树脂层。在像这样的第3树脂层上虽然容易反射在构造发色体厚度方向上进行入射的可见光区域的光,但是与第I树脂层以及第2树脂层相比较,相对难以反射从相对于构造发色体的厚度方向发生倾斜的方向进行入射的可见光区域的光。关于像这样的构造发色体,在从构造发色体的厚度方向观察构造发色体主面的情况下,易于观察在第I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上被反射的光、以及在第3树脂层上被反射的光,与此相对,在从相对于构造发色体的厚度方向进行倾斜的方向观察构造发色体的主面的情况下,虽然在第I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上被反射的光容易被观察,但是难以观察在第3树脂层上被反射的光。因此,以以上所述的构造发色体就能够观察对应于观察角度的各式各样的构造色。另外,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构造发色体为具有互相相対的第I主面以及第2主面的薄膜状的构造发色体,构造发色体具有被配置于第I主面侧的第I树脂层、被配置于第2主面侧的第2树脂层、被配置于第I树脂层与第2树脂层之间的第3树脂层,第I树脂层、第2树脂层以及第3树脂层含有嵌段共聚物,并且具有包含薄层状微区的微相分离构造,第I树脂层以及第2树脂层的微区各自分别为在构造发色体的厚度方向上具有振幅的波状,在第I树脂层以及第2树脂层的微区的各个中,该微区的凸部的顶部与凹部的底部之间的上述厚度方向的距离最大值大于可见光区域的波长,并且第3树脂层的微区各自分别相对于第I主面或者第2主面至少一方大致平行地进行取向。在像这样的构造发色体中,第I树脂层以及第2树脂层的微区各自分别为在构造发色体的厚度方向上具有振幅的波状,在各个第I树脂层以及第2树脂层的微区中,该微区的凸部的顶部与凹部的底部之间的上述厚度方向的距离最大值大于可见光区域的波长。这吋,即使是在可见光区域的光从相对于构造发色体的厚度方向进行倾斜的方向入射到构造发色体主面的情况下,垂直于光入射方向的区域、或者以满足布拉格(Bragg)反射条件的程度相对于光入射方向进行倾斜的区域,因为容易存在于第I树脂层以及第2树脂层的微区,所以能够在该区域反射光。因此,关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构造发色体,因为即使是在可见光区域的光从相对于构造发色体的厚度方向进行倾斜的方向入射到构造发色体主面的情况下,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构造发色体,其特征在于:为具有互相相对的第1主面以及第2主面的薄膜状的构造发色体,所述构造发色体具有配置于所述第1主面侧的第1树脂层、配置于所述第2主面侧的第2树脂层、配置于所述第1树脂层与所述第2树脂层之间的第3树脂层,所述第1树脂层、所述第2树脂层以及所述第3树脂层含有嵌段共聚物,并且具有包含薄层状的微区的微相分离构造,所述微区分别为在所述构造发色体的厚度方向上具有振幅的波状,在所述第1树脂层以及所述第2树脂层的所述微区的各个中,该微区的凸部的顶部与凹部的底部之间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距离的最大值大于可见光区域的波长,在所述第3树脂层的所述微区的各个中,该微区的凸部的顶部与凹部的底部之间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为可见光区域的波长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滋郎山中孝彦
申请(专利权)人: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