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体及其图像形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1523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构造体及其图像形成设备,通过防止因施加到把持部里的负荷而引起的构造体的变形,在能够维持构造体的外观品质的同时,还能够确保把持部的功能。其包括形成有切除孔(1a)的第1框板(1),和,与第1框板相向而对地设置、形成有切除孔(2a)的第2框板(2),和,安装在第1框板(1)的一方的侧端部(1b)以及第2框板(2)的一方的侧端部(2b)里的第3框板(3),和,具有与第1框板、第2框板及第3框板抵接的外周面(14),并被安装到第1框板、第2框板及第3框板里,以使得外周面(14)全部位于切除孔(1a)、(2a)的上部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构造体,尤其是收容在设备内部的构造体及包括有该构造体的图像形 成设备。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将构造体收容在内的设备,公知的有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设备一般地包括对载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的读取部, 和将通过读取部读取的图像形成到记录纸里的图像形成部,和将记录纸供给到图像形成部 里的供纸部,通过图像形成部的光写入设备将光束照射到感光体表面里后形成静电潜像, 并将青色、洋红色、黄色、黑色等各色成分组成的调色剂供给到形成在感光体表面里的静电 潜像里,以可视像化为调色剂像,并通过将该各色成分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材料里后,来 形成彩色图像。这种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构造体对光写入设备、图像形成所需的其他机器、驱动这 些机器的驱动设备等进行正确的位置确定并保持,在图像形成设备本体内部里收容该种构 造体的同时,一般地还在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外壳里设置搬运用的把手部。以往,作为这种图像形成设备可知的有,如图17(a)所示,为了改善设置在图像形 成设备外壳部件201里用于搬运的陷入式把手部202在牵拉方向里的强度,在与图像形成 设备的外壳部件201的把手部202的内面侧上部202a相对的位置里,设置了固定在构造体 200的框架210 (参照图17(b))的加强材料212,同时,还在把手部202的内面侧上部202a 里设置加强筋203 (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如图17(b)所示,上述加强材料2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是通过缔结部件来固 定在构造体200的框架210里的。由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加强材料212在受到施加在设 置于外壳部件201里的把手部202的上部里向上的负荷(图17(a)中的箭头~方向)的 同时,还因为把手部202的加强筋203而受到施加在把手部202横方向里的负荷(图17 (a) 中的箭头A2方向),通过固定在构造体200的框架210里的加强材料212就能够承受发生 在向上方向和横方向里的负荷,从而能够防止外壳面的破损。另外,在上述构造体200里, 包括光写入设备或其他图像形成所需机器等的图像形成部以确定的位置被设置。但是,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图像形成设备来说,为了防止外壳面的破损,因为是通过固定在构造体200的框架210里的加强材料212来承受施加在把手部 202里向上方向或横方向里的负荷的,介由加强材料212,上述负荷也施加到了构造体200 的框架210本身里。特别是,对应于图像形成设备的偏重心或图像形成设备的搬运状况,在 上述把手部202里施加了牵拉力时,在把手部202里会发生横方向的负荷,该横方向的负荷 介由把手部202的加强筋203也对加强材料212发生作用。由此,在固定加强材料212的 构造体200的框架210里,就会发生横方向即弯曲方向的负荷。因此,由于这种弯曲方向的 负荷,构造体200的框架210就会在框架里发生弯曲,而由于这种框架210的弯曲就会引起构造体200自身的变形。因此,在搬运收容有构造体200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时候,由于在把手部202里会发生向上方向或横方向、或者向上方向及垂直于横方向的方向里的负荷,构造体200就有可 能产生变形,因为该构造体200的变形,就可能有损构造体200的外观品质,或损坏把手部 202的功能。还有,在搬运上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时候,在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内部里具有正确 位置的图像形成部所包括的光写入设备或其他图像形成所需的机器的正确位置,会因构造 体200的变形而发生偏差。因此,就无法抑制相对于转印材料而形成的图像的平行度或直 线性以及直角度的偏差、颜色偏差等产生的影响,从而发生图像品质劣化的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950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通过防止因为施加在把手部里的 负荷而导致的构造体的变形,提供一种在维持构造体的外观品质的同时,还能够确保把手 部的功能的构造体及其图像形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构造体的特征在于包括第1框板,其具有把手部;第2框板,其具有把手部,与所述第1框板相向而对地设置;第3框板,其安装在所述第1框板的一方的侧端部及第2框板的一方的侧端部里;第4框板,其具有与所述第1框板、第2框板及第3框板抵接的外周面,并被安装到 所述第1框板、第2框板及第3框板里,以使得所述外周面全部位于所述把持部的上部里。通过该构成,本专利技术因为包括具有与第1框板、第2框板及第3框板抵接的外周 面,并被安装到第1框板、第2框板及第3框板里,以使得该外周面全部位于把持部的上部 里的第4框板,在使用把持部来搬运将构造体收容在内的设备时,从向上方向到横方向,最 负重的第1框板及第2框板的把持部的上部就得到增强。因此,就能够防止因在各把持部 里施加了向上方向的负荷而引起的第1框板及第2框板的变形。另外,在上述各把持部里 施加了横方向的负荷时,通过各把持部朝向构造体外方向里的相互牵连,施加在各把持部 里的横方向里的负荷就借助于第4框板而抵消了。由此,相对于横方向的负荷,就能够提高 第1框板及第2框板的刚性,从而能够防止因为在第1框板及第2框板分别施加横方向即 弯曲方向的负荷,而导致的第1框板及第2框板的变形。因此,在搬运设备时,即使在各把持部里施加负荷,也不仅能维持包括第1框板及 第2框板的构造体的外观品质,还能够确保各把持部的功能,从而确保设备搬运时的安全 性。还有,本专利技术的构造体包括第5框板,其短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被安装到所述第3框板里,同时,长边方向的 两端部以位于所述把持部的下部地被安装到所述第1框板及第2框板里,通过所述第1框 板、第2框板、第3框板、第4框板及第5框板,形成框体状的框体空间。通过该构成,本专利技术因为通过第1框板、第2框板、第3框板、第4框板及第5框板, 形成了框体状的框体空间,就能够进一步提高构造体的刚性。因此,在搬运设备时,即使在第1框板及第2框板的各把持部里施加负荷,也能够维持构造体的外观品质,同时还能够确保各把持部的功能,及确保设备搬运时的安全性。还有,本专利技术的构造体适用于收容各种部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4框板的上方侧及下方侧的某一方,以及双方里,配置重量较大的部件。通过该构成,本专利技术在构造体适用于收容各种部件的设备里时,因为在第4框板 的上方侧及下方侧的某一方,以及双方里,配置重量较大的部件,所以包括构造体的设备全 体的重量就会偏向配置有第3框板及第4框板的一侧。亦即,对应于上述的重量偏颇,相对 于包括把持部的第1框板及第2框板,能够将第3框板及第4框板配置在最需要强度的一 侧里。其结果是,对应于包括构造体的设备全体的重量偏颇,能够确保最需要刚性的一侧的 构造体的强度。还有,本专利技术的构造体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框板、第2框板及第3框板一体化后 构成第1框体。通过该构成,本专利技术因为将第1框板、第2框板及第3框板一体化后构成第1框体, 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构造体的刚性。由此,在搬运设备时,即使在各把持部里施加负荷,也 不仅能维持构造体的外观品质,还能够确保各把持部的功能,从而确保设备搬运时的安全 性。另外,通过减少部件个数以减少安装工时或简化部件管理,从而能够实现成本的削减。还有,本专利技术的构造体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框板,其具有把手部;第2框板,其具有把手部,与所述第1框板相向而对地设置;第3框板,其安装在所述第1框板的一方的侧端部及第2框板的一方的侧端部里;第4框板,其具有与所述第1框板、第2框板及第3框板抵接的外周面,并被安装到所述第1框板、第2框板及第3框板里,以使得所述外周面全部位于所述把持部的上部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本英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