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轧带钢轧辊热凸度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54243 阅读:3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6 11:54
一种热轧带钢轧辊热凸度确定方法,属金属轧制领域。包括精轧机在线模型对轧辊温度场进行的周期性预报和对再次上机轧辊的初始温度和轧辊热凸度的确定,其特征是从在线计算机模型中读入轧辊下机时刻的轧辊温度场;根据离线轧辊的冷却条件,计算温度场的动态变化;根据下机后的温度计算结果确定上机温度和凸度;通过上述的数据处理/计算,为轧辊再次上机提供准确的轧辊初始温度,预报工作辊的温度场和热凸度,提高轧辊热凸度预报及板形设定控制精度。其解决了热轧板带生产中当轧辊不重磨而再次上机时轧辊初始温度不能准确给定的问题,可广泛用于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的轧辊热凸度预报与板形控制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的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专门适用于金属轧机或其加工产品的控制设备或方法。
技术介绍
热轧带钢生产中,轧辊受热产生的热膨胀将影响辊缝大小和形状,进而影响带钢厚度、凸度和平直度控制。尤其是板形质量控制精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轧辊热变形的计算精度。而且,轧辊的热行为与轧辊表面的龟裂、网纹以及剥落等现象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准确预报工作辊温度场和热凸度极为重要,是热轧生产在线计算机控制模 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速钢轧辊在热轧带钢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高速钢轧辊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热稳定性,能有效降低磨损,延长轧役周期。因此,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有高速钢轧辊使用2至3个换辊周期的情况,即存在俗称的二次、三次上机。由于产品计划原因,下机后的轧辊往往不会在下个计划中立即再次使用,而是搁置一段时间后再上机。由于在线模型仅对使用中的轧辊温度场进行周期性预报,对下机后的轧辊温度不再预报。因此,当下机后的轧辊不重磨再次上机时,初始温度场通常给定为上次下机时的轧辊温度或者室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严重影响了轧辊热凸度的准确预报。日本专利文献JP8243624A(特开平8-243624,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轧带钢轧辊热凸度确定方法,包括精轧机在线模型对轧辊温度场进行的周期性预报和对再次上机轧辊的初始温度和轧辊热凸度的确定,其特征是:A、轧辊下机温度的获得:采集并保存停机时刻精轧机在线模型对轧辊温度场进行的周期性预报数值,将停机时的轧辊温度场的计算数值作为初始温度;B、轧辊温度跟踪计算:对于下机后的轧辊,根据冷却条件,计算轧辊温度场;C、轧辊重复上机温度和热凸度确定:针对初次上机或再次上机的热轧带钢轧辊,分别计算、确定其轧辊的初始温度和热凸度;D、通过上述的数据处理/计算,为轧辊再次上机提供准确的轧辊初始温度,预报工作辊的温度场和热凸度,提高轧辊热凸度预报及板形设定控制精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夫龚培朱海华钱春风唐清荣张国民王巍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