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缓冲击碟形弹簧的制动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制动闸板设置在制动瓦座的上部,所述制动闸板与制动瓦座之间采用卡板连接;制动瓦座与从动活塞之间、从动活塞与制动活塞之间都由螺栓连接,从动活塞与制动活塞之间安装有两个碟形弹簧,从动活塞、衬套、制动活塞、顶起活塞与制动器座它们相互之间均为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现有制动器加上两个碟形弹簧,碟形弹簧的弹性压缩量为3~6mm,当制动闸板接触制动环瞬间,碟形弹簧在接触的瞬间可减少制动环对制动器的直接作用力,起到的减振效果十分明显,从而有效的保护了制动器零部件不受振动的损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实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缓冲击碟形弹簧的制动器,属于水轮发电机刹车系统的机械制动器
技术介绍
水轮发电机制动停机时,需要制动器的投入。由于现有制动器本身无缓冲机构,当制动停机时,制动器上的制动闸板在接触制动环的瞬间,由于制动环本身的不平行问题,会产生强大的振动,连续振动会引起制动器中工作零部件的损坏,例如制动器油缸及油封圈受到严重的变型及损伤,直接导致制动器漏气或漏油。而且由于振动也会引起制动器底座 与支架之间把合螺栓的松动,使之发生事故,从而给电站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制动器本身无缓冲机构,当制动停机时,制动器上的制动闸板在接触制动环的瞬间,由于制动环本身的不平行问题,会产生强大的振动,连续振动会引起制动器中工作零部件的损坏,例如制动器油缸及油封圈受到严重的变型及损伤,直接导致制动器漏气或漏油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带缓冲击碟形弹簧的制动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缓冲击碟形弹簧的制动器,包括制动闸板、制动瓦座、从动活塞、衬套、制动活塞、顶起活塞、制动器座和S封圈,还包括两个碟形弹黃,所述顶起活塞、制动活塞和从动活塞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制动器座内,从动活塞和制动活塞它们与制动器座之间设有衬套,制动瓦座设置在从动活塞的上部,制动闸板设置在制动瓦座的上部,所述制动闸板与制动瓦座之间采用卡板连接;制动瓦座与从动活塞之间、从动活塞与制动活塞之间都由螺栓连接,从动活塞与制动活塞之间安装有两个碟形弹簧,从动活塞、衬套、制动活塞、顶起活塞与制动器座它们相互之间均为间隙配合,制动活塞、衬套和顶起活塞的外圆面均装有密封圈。所述碟形弹簧的压缩量为3 6mm。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将现有制动器加上两个碟形弹簧,碟形弹簧的弹性压缩量为3 6mm,当制动闸板接触制动环瞬间,碟形弹簧在接触的瞬间可减少制动环对制动器的直接作用力,起到的减振效果十分明显,从而有效的保护了制动器零部件不受振动的损伤。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实用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种带缓冲击碟形弹簧的制动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处放大图。图中的附图标记10是制动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带缓冲击碟形弹簧的制动器,包括制动闸板I、制动瓦座2、从动活塞3、衬套4、制动活塞5、顶起活塞6、制动器座7和密封圈9,还包括两个碟形弹簧8,所述顶起活塞6、制动活塞5和从动活塞3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制动器座7内,从动活塞3和制动活塞5它们与制动器座7之间设有衬套4,制动瓦座2设置在从动活塞3的上部,制动闸板I设置在制动瓦座2的上部,所述制动闸板I与制动瓦座2之间采用卡板连接;制动瓦座2与从动活塞3之间、从动活塞3与制动活塞5之间都由螺栓连接,从动活塞3与制动活塞5之间安装有两个碟形弹簧8,从动活塞3、衬套4、制动活塞 5、顶起活塞6与制动器座7它们相互之间均为间隙配合,制动活塞5、衬套4和顶起活塞6的外圆面均装有密封圈9。所述衬套4采用压盖螺栓连接固定在制动器座7与从动活塞3、制动活塞5之间。所述密封圈9的材质为丁腈橡胶,耐油耐压抗摩擦。所述从动活塞3的中心部分设有一沉孔,制动活塞5的中心设有一螺纹孔,安装时将从动活塞3和制动活塞5用螺栓连接。螺栓底部即从动活塞3与制动活塞5之间增加两个碟形弹簧,所述碟形弹簧8的压缩量为3 6mm。所述从动活塞3底部为球面形,球面弧度在200° 250°之间。本技术使用时,高压空气由制动器座7右边缸壁上的螺孔进入,由于各部分活塞均装有高性能密封圈,各活塞之间的密封性非常好,迫使制动活塞5向上升起,从而使从动活塞3、制动瓦座2、制动闸板I均向上升起,由于衬套固定在与制动器座7同一高度的平面上,固不能移动。当制动闸板I升起大约IOmm距离时,制动闸板I与机组的制动环10相接触,在接触的瞬间制动环对制动闸板的直接作用力是非常大的,但是由于安装了碟形弹簧,碟形弹簧的弹性压缩量为3 6mm,所以减小了制动环对制动器的直接作用力,起到的减振效果十分明显。从而保护了制动器的零部件不受损害,提高了制动器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技术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带缓冲击碟形弹簧的制动器,包括制动闸板、制动瓦座、从动活塞、衬套、制动活塞、顶起活塞、制动器座和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碟形弹簧,所述顶起活塞、制动活塞和从动活塞自下而上依次设直在制动器座内,从动活塞和制动活塞它们与制动器座之间设有衬套,制动瓦座设置在从动活塞的上部,制动闸板设置在制动瓦座的上部,所述制动闸板与制动瓦座之间采用卡板连接;制动瓦座与从动活塞之间、从动活塞与制动活塞之间都由螺栓连接,从动活塞与制动活塞之间安装有两个碟形弹簧,从动活塞、衬套、制动活塞、顶起活塞与制动器座它们相互之间均为间隙配合,制动活塞、衬套和顶起活塞的外圆面均装有密封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缓冲击碟形弹簧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采用压盖螺栓连接固定在制动器座与从动活塞、制动活塞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缓冲击碟形弹簧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形弹簧的压缩量为3 6mm。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缓冲击碟形弹簧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活塞底部为球面形,球面弧度在200° 250°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缓冲击碟形弹簧的制动器,本技术所述制动闸板设置在制动瓦座的上部,所述制动闸板与制动瓦座之间采用卡板连接;制动瓦座与从动活塞之间、从动活塞与制动活塞之间都由螺栓连接,从动活塞与制动活塞之间安装有两个碟形弹簧,从动活塞、衬套、制动活塞、顶起活塞与制动器座它们相互之间均为间隙配合。本技术将现有制动器加上两个碟形弹簧,碟形弹簧的弹性压缩量为3~6mm,当制动闸板接触制动环瞬间,碟形弹簧在接触的瞬间可减少制动环对制动器的直接作用力,起到的减振效果十分明显,从而有效的保护了制动器零部件不受振动的损伤。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实用。文档编号F16D65/14GK202628895SQ20122028917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专利技术者邓兆财 申请人:邓兆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缓冲击碟形弹簧的制动器,包括:制动闸板、制动瓦座、从动活塞、衬套、制动活塞、顶起活塞、制动器座和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碟形弹簧,所述顶起活塞、制动活塞和从动活塞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制动器座内,从动活塞和制动活塞它们与制动器座之间设有衬套,制动瓦座设置在从动活塞的上部,制动闸板设置在制动瓦座的上部,所述制动闸板与制动瓦座之间采用卡板连接;制动瓦座与从动活塞之间、从动活塞与制动活塞之间都由螺栓连接,从动活塞与制动活塞之间安装有两个碟形弹簧,从动活塞、衬套、制动活塞、顶起活塞与制动器座它们相互之间均为间隙配合,制动活塞、衬套和顶起活塞的外圆面均装有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兆财,
申请(专利权)人:邓兆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