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压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5528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压轴承,包括轴承(1)、外衬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1)和外衬套(2)通过铆压连接成一体。所述外衬套(2)上的铆压点为三个、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轴承与外衬套一体化,配合误差小,可靠性高,提高定位精度,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
,具体来说涉及ー种包压轴承
技术介绍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是在机械式助力转向系统的基础上,用输入轴的扭矩信号和汽车行驶速度信号控制助力电机,使之产生相应大小和方向的助力,获得最佳的转向特性。目前该类汽车转向系统配套轴承一般采用普通深沟球轴承,配套厂家按照标准件选取,再将轴承安装于外衬套内。这种安装方式需二次组装,轴承与衬套组装的配合误差大,连接容易出现松动和回转,可靠性差,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轴承和外套一体化、误差小、可靠性高的包压轴承。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包压轴承,包括轴承、外衬套,其中所述轴承和外衬套通过铆压连接成一体。上述包压轴承,其中所述外衬套上的铆压点为三个、均匀分布。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轴承和外衬套通过铆压连接成一体,轴承和外衬套采用标准轴承与外衬套压装,通过包压成型エ艺组合,实现两种标准件一体化,无需二次组装,减小了轴承与衬套组装的配合误差,解决总装定位误差,实现一体化。总之,本技术的包压轴承,轴承与外衬套一体化,配合误差小,可Φ性闻,提闻定位精度,提闻轴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左视图。图中标记I、轴承;2、外衬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包压轴承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參见图I和图2,本技术的包压轴承,包括轴承I、外衬套2,其中所述轴承I和外衬套2通过铆压连接成一体。上述包压轴承,其中所述外衬套2上的铆压点为三个、均匀分布。使用时,将轴承I压装至外衬套2中,通过铆压成型エ艺,将轴承I和外衬套2通过铆压连接成一体,实现两种标准件一体化,无需二次组装,且减小了轴承与衬套组装的配合误差,解决总装定位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和轴承的使用寿命。外衬套2上的铆压点为三个、均匀分布,使连接稳固,可靠性高。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 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包压轴承,包括轴承(I)、外衬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I)和外衬套(2)通过铆压连接成一体。2.如权利要求I所述包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衬套(2)上的铆压点为三个、均匀分布。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包压轴承,包括轴承(1)、外衬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1)和外衬套(2)通过铆压连接成一体。所述外衬套(2)上的铆压点为三个、均匀分布。本技术使轴承与外衬套一体化,配合误差小,可靠性高,提高定位精度,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F16C33/00GK202628819SQ20122026178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5日专利技术者张坤, 王晓宏, 张沛峰 申请人:贵州虹山虹飞轴承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压轴承,包括轴承(1)、外衬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1)和外衬套(2)通过铆压连接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坤王晓宏张沛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虹山虹飞轴承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