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体表面带微坑油包的滑动导轨。在静导轨基体表面有均匀分布的微坑油包,在静导轨基体上粘结一层软材料。模仿人体关节的润滑原理,导轨在受到向下的压力的时候,软材料在微坑油包上方的部分凹陷较大,储存润滑油,从而在动导轨与静导轨之间形成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减少摩擦磨损,保证运动副的寿命;由于软材料容易变形,动导轨与静导轨之间的动压油膜将处于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状态,导轨耐磨性好,润滑效果明显;静导轨基体表面微坑油包分布均匀有规律,加工简单;软材料和静导轨基体之间可以粘结在一起,易于制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边界润滑和混合润滑的滑动导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动导轨,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体表面带微坑油包的滑动导轨。
技术介绍
滑动导轨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普通滑动导轨的导轨面直接接触,表面粗糙峰直接接触,不能形成液体润滑膜。从摩擦性质上看,普通滑动导轨属于具有一定动压效应的混合摩擦状态,但它的动压效应还远不足以把导轨面隔开。虽然这种导轨构造简单、制造方便、接触刚度高、抗震性好,但是摩擦阻力大、磨损快。鉴于上述情况,希望能提高导轨的动压效应,以改善导轨的工作条件,制造出一种耐磨性好、润滑效果显著的滑动导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体表面带微坑油包的滑动导轨,是一种在静导轨基体表面带有微坑油包,并且基体上粘结一层软材料的滑动导轨。改进问题较多的传统滑动导轨,以期获得一种耐磨性好、润滑效果显著的滑动导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在静导轨基体表面有均匀分布的微坑油包,在静导轨基体上粘结一层软材料。所述的静导轨基体表面的微坑油包沿静导轨长度方向多条平行、等距排列,或沿静导轨长度方向多条平行、每条等距错位排列。所述的静导轨基体表面的微坑油包总面积为静导轨基体表面积的5% 20%。所述的静导轨基体表面的微坑油包深径比范围为O. Γ0. 7。所述的静导轨基体材料为铸铁或碳钢;所述的软材料为MoS2掺杂石墨或MoS2掺杂PTFE复合固体润滑材料,软材料与静导轨基体的弹性模量比为O. 007 O. 014。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I、静导轨基体的表面均匀分布着微坑油包,基体上粘结一层软材料。模仿人体关节的润滑原理,导轨在受到向下的压力的时候,软材料在微坑油包上方的部分凹陷较大,储存润滑油,从而在动导轨与静导轨之间形成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减少摩擦磨损,保证运动副的寿命。2、由于软材料容易变形,动导轨与静导轨之间的动压油膜将处于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状态,导轨耐磨性好,润滑效果明显。3、静导轨基体表面微坑油包分布均匀有规律,加工简单;软材料和静导轨基体之间可以粘结在一起,易于制造。本技术特别适用于边界润滑和混合润滑的滑动导轨。附图说明图I是带微坑油包的滑动导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导轨基体的结构图。图3是表面微坑油包的分布简图。图4是微小油包结构图。图5是一种带微坑油包的三角形滑动导轨结构图。图6是另一种带微坑油包的三角形滑动导轨结构图。图7是一种带微坑油包的矩形滑动导轨结构图。图8是另一种带微坑油包的矩形滑动导轨结构图。图9是一种带微坑油包的燕尾形滑动导轨结构图。图10是另一种带微坑油包的燕尾形滑动导轨结构图。图中1、软材料,2、静导轨基体,3、微坑油包,4、三角形滑动导轨的凸形静导轨,5、三角形滑动导轨的凹形动导轨,6、三角形滑动导轨的凹形静导轨,7、三角形滑动导轨的凸形动导轨,8、矩形滑动导轨的凸形静导轨,9、矩形滑动导轨的凹形动导轨,10、矩形滑动导轨的凹形静导轨,11、矩形滑动导轨的凸形动导轨,12、燕尾形滑动导轨的凸形静导轨,13、燕尾形滑动导轨的凹形动导轨,14、燕尾形滑动导轨的凹形静导轨,15、燕尾形滑动导轨的凸形动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是在静导轨基体2表面有均匀分布的微坑油包3,在静导轨基体3上粘结一层软材料I。如图2所示,所述的静导轨基体2表面的微坑油包3沿静导轨长度方向多条平行、等距排列。或沿静导轨长度方向多条平行、每条等距错位排列。所述的静导轨基体2表面的微坑油包3总面积为静导轨基体表面积的5°/Γ20%。如图3中,一个微坑油包面积与对应基体面积的面积比為/為=0.15。所述的静导轨基体2表面的微坑油包3深径比范围为O. f O. 7。如图4中,微坑油包深度与半径的深径比⑴r = 0.35。所述的静导轨基体2材料为铸铁或碳钢;所述的软材料I为MoS2掺杂石墨或MoS2掺杂PTFE复合固体润滑材料,软材料与静导轨基体的弹性模量比为O. 007 O. 01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微坑油包3里面储存有润滑油,形成微小油包。软材料I与静导轨基体2之间通过胶水粘结在一起,封住润滑油。模仿人体关节的润滑原理,在受到向下压力的时候,软材料I在微坑油包上方的部分凹陷较大,储存润滑油,从而在动导轨与静导轨之间形成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减少摩擦磨损。基体材料采用铸铁或碳钢材料,软材料采用MoS2掺杂石墨或者PTFE等固体润滑材料。软材料的弹性变形大,摩擦副处于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状态,滑动导轨耐磨性好,润滑效果明显。下面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本技术应用在三角形滑动导轨的凸形静导轨4上,对应的是三角形滑动导轨的凹形动导轨5。如图6所示,本技术应用在三角形滑动导轨的凹形静导轨6上,对应的是三角形滑动导轨的凸形动导轨7。如图7所示,本技术应用在矩形滑动导轨的凸形静导轨8上,对应的是矩形滑动导轨的凹形动导轨9。如图8所示,本技术应用在矩形滑动导轨的凹形静导轨10上,对应的是矩形滑动导轨的凸形动导轨11。如图9所示,本技术应用在燕尾形滑动导轨的凸形静导轨12上,对应的是燕尾形滑动导轨的凹形动导轨13。如图10所示,本技术应用在燕尾形滑动导轨的凹形静导轨14上,对应的是燕尾形滑动导轨的凸形动导轨15。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技术,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在本技术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基体表面带微坑油包的滑动导轨,其特征在于在静导轨基体(2)表面有均匀分布的微坑油包(3),在静导轨基体(3)上粘结一层软材料(I)。2.根据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一种基体表面带微坑油包的滑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导轨基体(2)表面的微坑油包(3)沿静导轨长度方向多条平行、等距排列,或沿静导轨长度方向多条平行、每条等距错位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一种基体表面带微坑油包的滑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导轨基体(2)表面的微坑油包(3)总面积为静导轨基体表面积的59Γ20%。4.根据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一种基体表面带微坑油包的滑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导轨基体(2)表面的微坑油包(3)深径比范围为O. Γ0. 7。5.根据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一种基体表面带微坑油包的滑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导轨基体(2)材料为铸铁或碳钢;软材料与静导轨基体的弹性模量比为O. 007 O.014。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体表面带微坑油包的滑动导轨。在静导轨基体表面有均匀分布的微坑油包,在静导轨基体上粘结一层软材料。模仿人体关节的润滑原理,导轨在受到向下的压力的时候,软材料在微坑油包上方的部分凹陷较大,储存润滑油,从而在动导轨与静导轨之间形成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减少摩擦磨损,保证运动副的寿命;由于软材料容易变形,动导轨与静导轨之间的动压油膜将处于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状态,导轨耐磨性好,润滑效果明显;静导轨基体表面微坑油包分布均匀有规律,加工简单;软材料和静导轨基体之间可以粘结在一起,易于制造。本技术特别适用于边界润滑和混合润滑的滑动导轨。文档编号F16N1/00GK202628820SQ201220144548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体表面带微坑油包的滑动导轨,其特征在于:在静导轨基体(2)表面有均匀分布的微坑油包(3),在静导轨基体(3)上粘结一层软材料(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仕洪,余谱,程超,汪久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