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上的多个上滚筒(2);安装在机架(1)上用来驱动多个上滚筒(2)的驱动装,驱动装置的传动带(6)与多个上滚筒(2)紧密接触;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的动力装置(3);安装在所述机架(1)一端并与动力装置连接的主动辊(4);安装在所述机架(1)另一端的被动辊(5);安装主动辊(4)与被动辊(5)上的所述传动带(6);其中,所述多个上滚筒(2)位于所述传动带(6)的上方。能够将货物运送到预定的地方,性能可靠,工作效率高,结构设计简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托盘。
技术介绍
目前,在货物的搬运作业中一般采用叉车将货物搬运到预定位置,然后再由人工将货物搬上货车以备运输,人工搬运货物时容易对货物造成损伤,并且一些坚硬的货物也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人工搬运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动托盘,能够将货物运送到预定的地方,性能可靠,工作效率高,结构设计简单。 为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托盘,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多个上滚筒;安装在机架上用来驱动多个上滚筒的驱动装,驱动装置的传动带与多个上滚筒紧密接触。其中,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动力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一端并与动力装置连接的主动辊;安装在所述机架另一端的被动辊;安装主动辊与被动辊上的所述传动带;其中,所述多个上滚筒位于所述传动带的上方。特别是,驱动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多对下滚筒,每一对下滚筒分别位于一个上滚筒的下方,并以所述上滚筒为中心对称布置,所述传动带夹在上滚筒与下滚筒之间。其中,动力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电机;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安装在所述机架的所述一端的传动轴;安装在传动轴上的被动轮,通过链带与主动轮连接;其中,所述主动辊安装在传动轴上。此外,机架上还安装有与所述电机连接的电控箱以及和所述电控箱连接的调速盒,调速盒上设置有开关和旋钮。特别是,机架上设置有供叉车插臂插入的插孔。特别是,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多个上滚筒的一端。其中,传动带上设置有凹凸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本技术在机架上并列布置多个上滚筒,并通过电机、主动辊、被动辊以及传动带带动上滚筒转动,采用一对下滚筒与一个上滚筒配合将传动带夹在上滚筒与下滚筒之间,以便增大传动带与上滚筒之间的摩擦;在机架上设置有供叉车的插臂插入的矩形管,以便叉车能够将托盘整体托起,结构设计简单,方便适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电动托盘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图I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I中B部分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12、13、14-支架;lla、14a_耳板;15a、15b_支撑梁16-矩形管;2、2a、2b_上滚筒;20_上滚筒安装轴;3-动力装置;30_电机;31-主动轮;32-传动轴;33_被动轮;34_链带;4_主动辊;5_被动辊;6_传动带;7a、7b、8a、8b_下滚筒;9~电控箱;9a-调速盒。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本技术的电动托盘的主视示意图所示,本技术的电动托盘包括 机架I ;安装在机架I上的多个上滚筒2,多个上滚筒2在机架I上并列布置,形成一水平的传送台;安装在机架I上的驱动装置,与多个上滚筒2连接,以便驱动多个上滚筒2转动,多个上滚筒2转动时便可使得安置在其上的货物逐渐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将货物传送到预定的地方。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机架I具有并列平行布置的四根支架11、12、13、14,四根支架11、12、13、1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支撑梁15a、15b上,两支撑梁15a、15b垂直于支架11、12、13、14布置,并且位于支架11、12、13、14的下方,以便将支架11、12、13、14支撑在工作台或者地面上。支架11、14上分别固定有多个耳板11a、14a,支架11上的多个耳板Ila分别与支架14上的多个耳板14a—一对应,本技术的多个上滚筒2横跨在支架11、14之间,每个上滚筒2的一端安装在耳板Ila上,另一端安装在相对应的耳板14a上,多个上滚筒2可以相对机架I转动。本技术的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I上的动力装置3 ;安装在机架I的一端并与动力装置3连接的主动辊4 ;安装在机架I另一端的被动辊5 ;安装主动辊4与被动辊5上的传动带6 ;其中,多个上滚筒2位于传动带6的上方。本技术的动力装置3包括安装在机架I上的电机30 ;安装在电机30输出轴上的主动轮31 ;安装在机架I的一端的传动轴32 ;安装在传动轴32上的被动轮33,通过链带34与主动轮31连接;其中,主动辊4安装在传动轴32上。如图2、3所示,支架14上安装有电机30,电机3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轮31 ;传动轴32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12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13上并伸出支架13,并且传动轴32位于支架12、13的一端,主动辊4安装在传动轴32上可随转动轴32 —起转动,被动轮33安装在传动轴32的上述另一端上,被动轮33通过链带34与主动轮31连接,以便将电机30的动力传递给传动轴32,从而带动安装在传动轴32上的主动辊4转动。支架12、13的另一端安装有被动辊5,被动辊5的一端安装在支架12上,另一端安装在支架13上,被动辊5与主动辊4上安装有传动带6,当主动辊4在动力装置的带动转动时,便通过传动带6带动被动辊5转动,传动带6在被动辊5与主动辊4之间移动。本技术的多个上滚筒2位于传动带6的上方。再如图1、2、4所示,本技术的支架12、13之间还安装有多对下滚筒7a、7b,每一对下滚筒7a、7b分别位于一个上滚筒2的下方,并以所述上滚筒2为中心对称布置,一对下滚筒7a、7b与一个上滚筒2相互配合,使得传动带6经过上滚筒2与下滚筒7a、7b之间时被上滚筒2向下挤压成下凹形,以便增大传动带6与上滚筒2之间的摩擦,当传动带6在主动辊4的带动下在主动辊4与被动辊5之间移动时,便会带动上滚筒2转动,上滚筒2转动时便会使得安置在其上的货物逐渐向左或右移动,从而实现货物的传送。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主动辊4与被动辊5分别与位于机架I两端部的两个上滚筒2a、2b相对应并位于其下方,主动辊4和一个下滚筒8a与上滚筒2a相配合,使得传动带6经过上滚筒2a与下滚筒8a、主动辊4之间时被上滚筒2a向下挤压成下凹形,以便增大传动带6与上滚筒2a之间的摩擦;被动辊5和一个下滚筒Sb与上滚筒2b相配合,使得传动带6经过上滚筒2b与下滚筒Sb、被动辊5之间时被上滚筒2b向下挤压成下凹形,以便增大传动带6与上滚筒2b之间的摩擦。为了进一步增大传动带6与上滚筒2、2a、2b之间的摩擦,本技术的传动带6上设置有凹凸纹。 本技术的机架I上安装有电控箱9,电控箱9与电机30电连接,机架I上还设置有与电控箱9连接的调速盒9a,调速盒9a上设置有开关和旋钮,以便调整电机30的转速和转动方向。本技术的两支撑梁15a、15b为矩形管,本技术的支架11、12、13、14的中部还固定连接有多个矩形管16,多个矩形管16位于支架11、12、13、14的下方形成供叉车的插臂插入的插孔,叉车的插臂(图中未示出)插入矩形管16中,以便将本技术的托盘托起,当叉车将托盘托起到与货车同一高度时,便可以启动电机30,使得上滚筒2、2a、2b在电机30、主动辊4、被动辊5、传动带6的作用下转动,安置在上滚筒2、2a、2b上的货物便可以逐渐被输送到货车中,从而实现货物的搬运。尽管上文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技术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托盘,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上的多个上滚筒(2);安装在机架(1)上用来驱动多个上滚筒(2)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传动带(6)与多个上滚筒(2)紧密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行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万事达货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