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空气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054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空气悬架,由前空气悬架总成和后空气悬架总成构成,前空气悬架总成为双气囊结构,包括前气囊总成、前高度传感器、五连杆结构,后空气悬架总成为四气囊结构,包括后气囊总成、后斜推力杆,所述前空气悬架总成的前高度传感器为ECAS高度控制系统;所述后空气悬架的后斜推力杆呈V型设置,其夹角为76°,所述后空气悬架还设置有气囊右护罩和气囊左护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推力杆使车架与车桥相连接,提高整车的乘坐舒适性以及操控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空气悬架采用76°推力杆结构,提高了整车侧倾稳定性,其频率与钢板弹簧悬架相比较低,并且采用ECAS结构来控制整车的高度,能够实现整车高度的各种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客车空气悬架结构,属于客车底盘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客车的技术装备能力不断提升,乘客对客车乘坐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如车内的人性化设计,软性内饰和包装,外观性好,车内、外噪音要小,车内密封要要好,空气清洁、无灰尘,车内温度适宜,行驶稳定,无颠簸感,其中,客车乘坐的舒适性以及良好的操控稳定性有宜于减轻乘客乘车疲劳感,有宜于乘客的生命健康,同时,提高乘客乘座的舒适性,心情容易得到放松。但目前一般客车生产厂家前悬架采用导向臂结构以及使用高度阀控制整车高度,大大影响了乘车的舒适度。而且空气悬架在装配时,对推力杆的定位要求十分精确,因此需要做悬架装配的工装胎具,增加了制造成本,现在各大 客车生产厂家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占领市场都在千方百计的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乘车的舒适度、整车高度控制和降低制造生产成本。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客车空气悬架结构,由前空气悬架总成和后空气悬架总成构成,前空气悬架总成为双气囊结构,包括前稳定杆吊杆总成、前减震器总成、前气囊总成、前高度传感器、前高度传感器调节杆总成以及五连杆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空气悬架,由前空气悬架总成和后空气悬架总成构成,前空气悬架总成为双气囊结构,包括前稳定杆吊杆总成(1)、前减震器总成(2)、前气囊总成(3)、前高度传感器(4)、前高度传感器调节杆总成(5)以及五连杆结构,后空气悬架总成为四气囊结构,包括后减震器总成(11)、后气囊总成(12)、后高度传感器(13)、后高度传感器调节杆总成(14)、后吊杆总成(15)、后稳定杆总成(16)、后斜推力杆(17)、后悬架下推力杆(18)、左C型梁总成(19)和右C型梁总成(2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空气悬架总成的前高度传感器(4)为ECAS高度控制系统;所述后空气悬架的后斜推力杆(17)呈V型设置,其夹角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正雷马龙东马玉磊苏新生徐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