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华专利>正文

一种家用二级压榨低温榨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0042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二级压榨低温榨油机,包括机座、安装在机座上的压榨机构和为压榨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所述压榨机构包括榨膛、压榨头、压榨轴、压榨头套;榨膛设有进料口、出油口且一端连接于机座,压榨头套连接在榨膛的另一端,压榨轴一端设有螺纹套在榨膛与压榨头套所形成的腔内、另一端伸出榨膛外作为转杆连接驱动机构;所述压榨头安装在压榨头套内且一侧与压榨轴对应端形成压榨空间,压榨头设有一个或多个通料孔且与压榨轴切接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壁面上开有与通料孔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导油槽;所述压榨头套或榨膛设置有起加热作用的加热器,驱动机构和加热器连接电源。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机座的电机和减速器,减速器与电机的转轴、压榨轴的转杆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低温冷榨且出油率高、产油质量好,易清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榨油机,特别涉及一种家用二级压榨低温榨油机
技术介绍
食用油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食用油的健康及卫生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内频频发生的食用油质量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生产过程不公开、生产原料不确定的商品化食用油质量的疑虑,市场上因此出现了家庭自榨油的需求。可以实现榨油全程由消费者自行控制,自行选择油料种类的家用榨油机的出现满足了以上需求。现有的家用榨油机由于受到成本及体积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加装高压圆排进行多级压榨,更无法采用工业化生产中的新型液压榨油或练榨一体化榨油设备;由于压榨轴的·受力强度低,也不能采用大功率电机,因此普遍存在油渣出油率低,浪费严重的问题。此外,现有的家用榨油机为提高出油率,使用时还需要对油料进行炒制加热等预处理,使用繁琐。尽管已出现了在榨油装置上加热油料的技术,但普遍采用了较高的加热温度。高温榨油容易使油脂酸败、氧化或者使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以上反应会产生酸、醛、酮、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他氧化物质,不仅影响了产出的食用油的感官、味道,缩短食用油的保质期,更会危害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低温冷榨且出油率高、产油质量好、易清洗的家用二级压榨低温榨油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家用二级压榨低温榨油机,包括机座、安装在机座上的压榨机构和为压榨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榨机构包括榨膛、压榨头、压榨轴、压榨头套;榨膛设有进料口、出油口且一端连接于机座,压榨头套连接在榨膛的另一端,压榨轴一端设有螺纹套在榨膛与压榨头套所形成的腔内、另一端伸出榨膛外作为转杆连接驱动机构;所述压榨头安装在压榨头套内且一侧与压榨轴对应端形成压榨空间,压榨头设有一个或多个通料孔且与压榨轴切接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壁面上开有与通料孔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导油槽;所述压榨头套或榨膛设置有起加热作用的加热器,驱动机构和加热器连接电源。实际使用时,油料从进料口进入榨膛,驱动机构的驱动使压榨轴转动,同时加热器对压榨头套或榨膛进行加热使油料升温,油料顺着压榨轴的螺纹往压榨头方向移动,油料经压榨轴与榨膛壁压挤进行第一次压榨,即可挤出油,油渣则在压榨轴的转动力作用下继续向前移动,当油渣到达压榨头时,压榨轴的转动所形成的旋转力可在压榨头的凹槽中研磨和挤压油渣,对油渣进行二次压榨,经二次压榨后的油渣在不断进入榨膛的油料和压榨轴转动力的共同挤压下,经由通料孔排出压榨机构,而两次压榨所产生的油则因通料孔被油渣堵住,随着榨膛壁面流向出油口。上述导油槽一方面可以在二次压榨时,增加摩擦力,使油渣得到更充分的研磨和挤压,另一方面可对二次压榨挤出的油起到导向作用,使油顺着导油槽流向榨膛。设置于压榨头套或榨膛的加热器主要在压榨初始时间对经第一次压榨后的油渣进行加热,使油渣中的油质更具流动性,从而便于在第二次压榨时充分被榨出,同时,对第一、二次压榨所得的油进行加温,使其具备较好的流动性以顺利流至出油口。上述榨膛优选为筒状结构,但根据实际需要,亦可是具有管腔的其它结构,例如整体呈长方体结构或椭圆体结构,但中部设置有管腔。压榨头套的内腔与榨膛外壁匹配,例如当榨膛为筒状结构时,压榨头套的内腔对应为管腔。同样道理,压榨头套亦可以是其它结构形式。设置压榨头套,是为了使榨膛、压榨轴的末端与压榨头和压榨头套形成一个密闭空间,使油料在一个密闭空间中经过两次压榨,一方面保障油料不受杂质污染,有利于保持油的洁净,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油渣或油泄露,避免造成浪费或污染环境。压榨头套与榨膛宜采用螺接,这是因为螺接更有利于压榨头套与榨膛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利于拆卸,以便清洗。 当然,必要时压榨头套亦可以采用过盈连接或卡接方式与榨膛连接。上述榨膛、压榨头套、压榨轴、压榨头均采用金属制成,优选为食品级金属材料。上述压榨头可以呈方块状或圆柱状,但优选为圆柱状,并可固定在压榨头套内或可拆卸地套接在压榨头套内,其中可拆卸地套接在压榨头套内作为优选。根据油料种类不同、以及榨油量不同,可能需要采用不同规格的压榨头,因此采用可拆卸套接方式将压榨头安装在压榨头套内,便于更换或清洗压榨头。压榨头套内应设置有与压榨头匹配的压榨头安装槽,确保压榨头不轻易发生位移,并能承受来自油渣和压榨轴的挤压力。另外,压榨头可以由一金属块经加工凹槽、钻通料孔和刻导油槽制作而成,亦可以由两个设有半凹槽、半通料孔和刻有导油槽的金属办块拼接而成。压榨头由两个设有半凹槽、半通料孔和刻有导油槽的金属半块拼接而成时,更有利于必要时将其拆分进行清洗。具体地,上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机座的电机和减速器,减速器与电机的转轴、压榨轴的转杆传动连接,所述减速器安装在电机转轴顶部。通过设置减速器,可将电机的转轴转力传动至压榨轴的转杆,实现在电机转轴向上的情况下,亦可实现压榨轴转杆的横向转动。同时,借助减速器的作用,可将电机的转速降低,提高压榨轴的扭力,增强压榨效果以提高出油率。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所述减速器与压榨轴的转杆、电机的转轴均通过联轴器连接。联轴器可以实现减速器与压榨轴的转杆、电机的转轴的良好、稳定连接。上述机座上垂直设置有支架板,也即机座至少包括框架和垂直设置在框架上的支架板,根据实际需要,机座可设计为包括框架、两个横U形支撑架、设置在框架上的安装板,框架底部与两个横U形支撑架连接。实际生产时,电机安装在框架与两个横U形框架所形成的框槽内。亦可以设计为由一用于安装电机的框架和垂直甚至在框架顶壁侧端的支架板,安装时,将电机安装在框架内,减速器安装在框架顶壁上,电机的转轴伸出框架顶壁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与穿过支撑架的压榨轴转杆连接。进一步的,上述支架板侧面安装有平面轴承和中部设有通孔的管道联结器,所述平面轴承内置于管道联结器的通孔中,所述榨膛通过连接管道联结器安装于支架板,压榨轴的转杆通过平面轴承安装于支架板。由于压榨轴转动时,将产生强大的扭转和推拉力,这将可能影响压榨机构的正常运行,同时易造成零部件受力作用而损害,从而影响使用寿命。为解决此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在机座上设有平面轴承,将压榨轴的转杆通过平面轴承安装在机座上,可以将扭转和推拉力转移,使机座承受电机启动时压榨轴产生的扭曲力,同时利用平面轴承承受轴向力,使压榨机构正常稳定运行。这一方面能确保机器运作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在必要时,还可以将轴承安装在一固定块上,再将固定块锁定在机座上,利用固定块将平面轴承更加稳固地安装在机座上。而在支架板上设置管道联结器,则是为了实现榨膛简易安装和方便拆卸,以便在清洗时刻轻易将榨膛卸装,同时可省去为将榨膛安装在机座上所需设置的螺丝或其它固定件,达到简化整体结构、使整机微型化的技术效果,从而提升整机美观效果、减小整体体积,减少占地空间。上述驱动机构和加热器连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设置有对电机转速和方向起控制作用的电机控制模块和对加热器的发热温度起调控作用的加热器控制模块。通过设置控制电路,通过电机控制模块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电机转速,以使榨油机适于压榨各种油料。例如,油料可以为芝麻、花生、核桃或黄豆,压榨各种油料时可以根据油料特性调节电机转速,以增强压榨效果。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二级压榨低温榨油机,包括机座、安装在机座上的压榨机构和为压榨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榨机构包括榨膛(5)、压榨头(3)、压榨轴(4)、压榨头套(13);榨膛(5)设有进料口(1)、出油口(19)且一端连接于机座,压榨头套(13)连接在榨膛(5)的另一端,压榨轴(4)一端设有螺纹套在榨膛(5)与压榨头套(13)所形成的腔内、另一端伸出榨膛(5)外作为转杆连接驱动机构;所述压榨头(3)安装在压榨头套内且一侧与压榨轴对应端形成压榨空间,压榨头(3)设有一个或多个通料孔且与压榨轴切接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壁面上开有与通料孔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导油槽;所述压榨头套(13)或榨膛(5)设置有起加热作用的加热器(2),驱动机构和加热器(2)连接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华田涓
申请(专利权)人:唐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