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减少油脂中的较低分子量的氯化合物、例如3-单氯-丙二醇及其酯化合物的食用油脂的精制方法。该食用油脂的精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在水的存在下对油脂一边进行加压一边进行加热的工序,优选:加热时的水为亚临界状态,水的存在量相对于100质量份油脂为25~400质量份,在密闭容器中或流通式反应容器中实施进行加热的所述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食用油脂的精制与其来源无关,通常依次进行脱胶工序、脱酸工序、脱色工序、脱臭工序。通过这些油脂的精制工序,获得杂质少、酸值低、无着色、无臭味的食用油脂。此外,在制造色拉油等要求即便在低温下也不会生成油脂结晶的食用油脂时,或者在作为原料油脂使用蜡分多的油脂时,有时在上述精制工序上附加脱蜡工序。脱胶工序是指通过磷酸处理等将溶存于油脂中的磷脂质等胶质沉淀、分离、除去 的工序。脱酸工序是指用碱对油脂中所含的游离脂肪酸进行中和处理,将所产生的皂除去的工序。脱色工序是指用活性白土等吸附剂将色素成分或其他的微量成分除去的工序。脱臭工序是指在减压下向加热过的油脂中吹入水蒸汽,将挥发性成分蒸馏而除去的工序。但是,已知在经过上述精制工序获得的食用油脂中还存在部分杂质。例如,不与酸或碱发生反应、也不会被吸附剂吸附的挥发性低的成分在上述精制工序中无法被充分地除去,另外在最终的脱臭工序中副生成的物质也无法除去。作为这种无法除去的物质的例子,有氯化合物。作为氯化合物,例如有名的是农药的一部分或二噁英等,但这些物质在成为油脂原料的植物体或动物体内被限制,因而通常不会含有在食用油脂中。另外已知,即便是存在的情况,在制造食用油脂时,利用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进行的抽提除去对于农药或二噁英的除去是有效的。(专利文献I)。但是,在最近的知识中了解到,与这些氯化合物相比,较低分子量的氯化合物、例如3-单氯-丙二醇或其酯化合物微量地含有在精制过的食用油脂中,对于该物质的除去没有有效的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I)虽然食用油脂所含的该较低分子量的氯化合物与例如通过蛋白质的酸水解所获得的蛋白质水解物所含的量相比极为微量,但优选除去。在上述蛋白质水解物或氨基酸的制造中,关于较低分子量的氯化合物的除去方法的研究很活跃,作为该较低分子量的氯化合物的除去方法,提出了利用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的抽提除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利用碱和加热的分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4)。但是,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方法并未记载对于较低分子量的氯化合物的效果,而且由于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油脂也发生了溶解,因而具有所得精制食用油脂的量变得极少、即食用油脂的收率极差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由于利用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将油溶性成分从氨基酸水溶液或粉末状的氨基酸中抽提除去,通过对油脂进行抽提,溶解于其中的氯化合物也被除去,因而无法应用于将溶解于油脂中的氯化合物除去的方法。进而,专利文献3、4所记载的方法在应用于油脂时,有必要在精制过的油脂中再次添加碱溶液,此时,由于发生了由于碱所导致的油脂的着色或分解,因而具有必须再次进行脱色、脱臭的问题。如此,由于目前仍未开发出将食用油脂中的较低分子量的氯化合物、例如3-单氯-丙二醇或其酯化合物除去的方法,而且也不能应用适用于通常饮食品的方法,因而需要新型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3-0097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2-24436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7-330793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2-135056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I:WATKINS Catherine Inform Vol. 20 No. 4 Page. 200-202 Vol. 202009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食用油脂中的较低分子量的氯化合物、例如3-单氯-丙二醇及其酯化合物的。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当代替在食用油脂精制的脱臭工序中进行的减压蒸馏,反而在对食用油脂一边进行加压一边使其与水蒸汽相接触时,可以显著地减少所得食用油脂中的较低分子量的氯化合物、例如3-单氯-丙二醇及其酯化合物含量。S卩,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知识而完成,因此其提供了一种,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水的存在下对油脂一边进行加压一边进行加热的工序。专利技术效果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时,可以在不降低油脂的收率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减少食用油脂中的较低分子量的氯化合物、例如3-单氯-丙二醇及其酯化合物的含量,可获得较以往显著地减少了 3-单氯-丙二醇及其酯化合物含量的食用油脂。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其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食用油脂,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棕榈油、棕榈核油、椰子油、玉米油、橄榄油、棉籽油、大豆油、菜籽油、米油、向日葵油、红花油、牛油、乳脂、猪油、可可脂、乳木果油、芒果核油、婆罗果油、雾冰草脂、鱼油、鲸油等各种植物油脂、动物油脂以及对它们实施选自加氢、分馏和酯交换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处理的加工油脂。本专利技术中,可单独使用这些食用油脂,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水,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自来水、矿泉水、离子交换处理水、蒸馏水。本专利技术中,可单独使用这些水,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本专利技术的包括在水的存在下对油脂一边进行加压一边进行加热的工序。因此,以下对于在水的存在下对上述油脂一边进行加压一边进行加热的工序进行描述。 本专利技术中,对上述油脂一边进行加压一边进行加热时,加热温度越是高温、或者加压条件越是高压,则3-单氯-丙二醇及其酯化合物的除去率越高。因此,可以是水的超临界点(374°C及22MPa)以上的条件、即水达到超临界状态的条件,但在达到超临界状态的条件下,虽然3-单氯-丙二醇及其酯化合物的除去率高,但具有甘油三酯发生分解、或油脂中原本含有的抗氧化成分或抗氧化剂被分解的问题,进而发生由于油脂溶解在超临界状态的水中、食用油脂的收率降低的问题,因而优选尽量为高温高压、且低于水的超临界点的条件,即加热时的水为亚临界状态的条件。这里,本专利技术的中,亚临界状态是指低于上述水的超临界点的温度、且为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以上的高温高压状态。对此时优选的加热温度和加压条件进行叙述时,加热温度优选为150 370°C、更优选为200 350°C、进一步优选为200 300°C,且加压条件优选为O. 3 21MPa、更优选为I 20MPa、进一步优选为I 17MPa。加热温度低于150°C或加压条件低于O. 3MPa时,较低分子量的氯化合物、例如3-单氯-丙二醇及其酯化合物的除去率有可能降低;加热温度超过370°C或加压条件超过21MPa时,油脂的收率有可能降低。本专利技术的中的水的添加量(存在量)相对于油脂100质量份优选为25 400质量份、更优选为65 150质量份。不足25质量份时,较低分子量的氯化合物、例如3-单氯-丙二醇及其酯化合物的除去率有可能降低,超过400质量份时,油脂的收率有可能降低。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加热及加压既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也可在流通式反应容器中进行。作为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时的具体方法,可以举出以下例子。用泵等将油脂和水移送至带有加热机的可密闭的反应容器内,将容器密闭,用加热机升温至规定温度,在设定温度下,一边确认为规定压力条件,一边保持规定时间。本专利技术的中,关于上述加热温度及上述加压条件下的反应时间,当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时,优选为2 40分钟、更优选为2 25分钟、进一步优选为2 12分钟。而且,在上述加热及加压后,优选将水除去。作为水的除去方法,例如可举出通过冷却使水返回至液状后静置、使其自然分离的方法,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5.07 JP 2010-1074991.ー种食用油脂的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水的存在下对油脂ー边进行加压一边进行加热的エ序。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食用油脂的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时的所述水为亚临界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食用油脂的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的存在量相对于100质量份所述油脂为25 400质量份。4.根据权利要求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敦史,根津亨,近藤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艾迪科,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