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薄荷脑的精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40004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1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薄荷脑的精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薄荷醇通过酯化反应合成薄荷醇酯,(2)合成改性海藻酸钙凝胶载体,通过海藻酸钙凝胶载体固定脂肪酶,(3)采用固定脂肪酶手性拆分薄荷脑得到L‑薄荷醇。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的材料安全、拆分选择性高,制备的L‑薄荷醇光学纯度高,烟用效果佳;且工艺条件温和,产品可多次循环使用,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香料制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薄荷脑的精制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体感知香料、香精的香气是通过生物体内的酶或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完成的,而生物体内的酶或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都是具有手性的分子,它们的基本单元例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也都是手性的,所以就造成了具有相同的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由于它们的手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香气。1961年,Ohloff发表了第一个手性香料(+)-β-香茅醇1的香味属性。(+)-1具有香茅醛香味,(-)-1具有香叶油香味。随后,人们发现不同的对映异构体可表现为不同的香味或香味的程度不同。不同光学纯度的手性香料也可表现出不同的嗅阈。由于对映体纯的手性香料有许多优势,与消旋体混合物相比具有更好的香气品质,因此手性在香料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随着不对称合成、生物转化、分离提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性香料被揭开神秘的面纱,对映体纯的手性香料的应用已经成为香料香精工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迄今为止,有文献报道的手性香料已达到约500种。但是由于对映体纯的手性香料的制备成本通常较高,对映体纯的手性香料的应用还非常有限。手性香料的研究在近些年受到了较为普遍的关注,但很多手性香料的制备方法还缺乏实用性,距离工业应用还很遥远。低成本实用可行的不对称合成方法还亟待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对于薄荷脑而言,由于薄荷醇分子中存在3个手性中心,理论上有8个异构体,在4对外消旋化合物中,D-和L-薄荷醇是目前具有最重要工业价值的化合物。但是,D-和L-薄荷醇的气味存在极大差异。L-薄荷醇具有新鲜、轻快、扩散性的气味,并带有甜的辛辣的刺激性气味;其特征与胡椒的主要气味相似,而D-异构体却具有辛辣刺激性气味,称为木样–薄荷气味,微带樟脑气味。L-薄荷醇具有很强的清凉效果,而这种性质在D-薄荷醇中几乎不存在。正是这种性质的区别使得L-薄荷醇比D-薄荷醇的价值大得多。现有L-薄荷醇有的是合成的,如日本高砂公司通过烯烃异构化技术不对称合成法生产,并生产铃兰香精等达千余吨,成为目前手性催化工业应用规模最大实例。但合成的L-薄荷醇的香气没有天然L-薄荷醇的自然清新,这对于香精香料行业来说是一个致命缺陷;而且合成的原料不可避免的有一些溶剂、化学试剂的残留,这对于烟草这个食品行业来说是一个安全隐患;并且这种方法分离步骤多且得率不高。天然L-薄荷醇多采用同时结晶法拆分,是在过饱和溶液两个区域分别加入相反手性的晶种,同时得到两种对映体结晶。这种直接结晶法拆分较方便、经济,但其应用范围有限,因为整个外消旋体中以混合物存在的仅占10%。因此对天然薄荷素油中的外消旋薄荷醇(D,L-薄荷醇)进行拆分有很重要的意义。酶是常用的生物催化剂,能够催化构成细胞代谢的所有反应,同一般的化学催化剂相比酶有以下优点: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活性可调控,来源广泛。目前,酶已经广泛应用于酿造,检测,医药,生物化工等领域。虽然酶能够在生物体内催化许多化学反应,但是作为工业催化剂仍然有缺陷。因为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催化特性严格地依赖于蛋白质的三维空间结构,以及底物与蛋白质活性基团间准确的功能定位。游离酶存活的温度、pH值范围较窄,对热、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均不够稳定,容易失活和变性,在催化反应中还存在着其它难以克服的缺点,对于现代工业来说游离酶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催化剂。为了克服游离酶的缺点,人们开始探索将水溶性酶与不溶性载体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不溶于水的酶的衍生物。同时,又能保持酶的大部分活性,而在催化反应中不易流失,这就是所谓的“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在保持其高效、专一及温和的酶催化反应特性的同时,还具有很多优点:酶的稳定性高;能够重复或连续使用;从反应产物中分离比较容易;操作连续及可控;工艺简单;具有调节催化性质的作用;防止蛋白质的中毒,以及防止微生物受污染。在化学、生物学、生物工程、医学及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得到迅速发展,而且,因为具有节省资源与能源、减少或防治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而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固定化酶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是载体问题。因为载体必须便宜,易于活化,且制备的固定化酶活性和稳定性高。载体的选择应考虑两方面:一是其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生物稳定性;二是其表面基团的反应活性和酶结合的化学键型。性能优良的固定化酶需要根据应用目的和酶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方法。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海带胶、褐藻胶、藻酸盐,是由海带中提取的天然多糖碳水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印染、造纸、日用化工等产品。褐藻酸钠不仅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而且可作为仿生食品或疗效食品的基材,由于它实际上是一种天然纤维素,可减缓脂肪糖和胆盐的吸收,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血中甘油三酯和血糖的作用,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现代病。它在肠道中能抑制有害金属如锶、镉、铅等在体内的积累,正是因为褐藻酸钠这些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已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日本人把富含有褐藻酸钠的食品称为“长寿食品”,美国人则称其为“奇妙的食品添加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薄荷脑的精制方法,该法材料安全、拆分选择性高,制备的L-薄荷醇光学纯度高,烟用效果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薄荷脑的精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摩尔比为1:1~2:1的乙酸乙酯和薄荷醇,将其溶于无水乙醇中,加热回流反应10h,停止反应后旋蒸出溶剂乙醇,得到粗产品,用蒸馏水洗脱3次,得到薄荷醇酯;(2)取海藻酸钠,加入其50倍重量的蒸馏水,振荡溶解,再加入其重量的1.1%~10.8%的高碘酸钠,在4℃下避光反应24h,得到氧化的海藻酸钠;化学反应过程如下反应方程式所示:(3)将氧化后的海藻酸钠,滴入到氯化钙溶液中,浸泡30-60min,蒸馏水洗3次并渗析,过滤得到海藻酸钙微球;(4)取脂肪酶,加入步骤(3)所得的海藻酸钙微球,溶于pH4~6的缓冲溶液,室温下搅拌1-3h,用滤网过滤,分离海藻酸钙微球载体和滤液,得到固定化脂肪酶;(5)称取步骤(1)中合成的薄荷醇酯,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并加入一定量步骤(4)所得的固定化脂肪酶,在30-40℃、150-200r/min搅拌1h-8h,再分离固定化脂肪酶和酶解底物,即得到拆分后的L-薄荷醇。所述步骤(1)中加入的乙酸乙酯和薄荷醇的总量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20:9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得氧化的海藻酸钠的氧化度为0.5%~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氧化的海藻酸钠与氯化钙溶液的质量比是1:10-1:5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脂肪酶的加酶量比例为10-30mg/0.1g海藻酸钙微球。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薄荷醇酯以1mmol溶于3mL无水乙醇的比例溶解于无水乙醇中。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薄荷醇酯与固定化脂肪酶的反应比例100mL:1g~100mL:3g。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自主合成的改性海藻酸钙用于固定脂肪酶的载体,制备了具有手性拆分性能的材料。本专利技术利用海藻酸钠线性结构中重复单元上的邻位二羟基,用高碘酸钠等氧化剂打断连接邻位羟基的C-C键,得到表面富含醛基的海藻酸钠,即氧化的海藻酸钠,氧化的海藻酸钠遇到钙离子可以形成独特的凝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薄荷脑的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摩尔比为1:1~2:1的乙酸乙酯和薄荷醇,溶于无水乙醇中,加热回流反应10h,停止反应后旋蒸出溶剂乙醇,得到粗产品,用蒸馏水洗脱3次,得到薄荷醇酯;(2)取海藻酸钠,加入其50倍重量的蒸馏水,振荡溶解,再加入其重量的1.1%~10.8%的高碘酸钠,在4℃下避光反应24h,得到氧化的海藻酸钠;(3)将步骤(2)所得的氧化的海藻酸钠,滴入到氯化钙溶液中,浸泡30‑60min,蒸馏水洗3次并渗析,过滤得到海藻酸钙微球;(4)取脂肪酶,加入步骤(3)所得的海藻酸钙微球,溶于pH4~6的缓冲溶液,室温下搅拌1‑3h,用滤网过滤,分离海藻酸钙微球载体和滤液,得到固定化脂肪酶;(5)称取步骤(1)中合成的薄荷醇酯,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并加入一定量步骤(4)所得的固定化脂肪酶,在30‑40℃、150‑200r/min搅拌1h‑8h,再分离固定化脂肪酶和酶解底物,即得到拆分后的L‑薄荷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薄荷脑的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摩尔比为1:1~2:1的乙酸乙酯和薄荷醇,溶于无水乙醇中,加热回流反应10h,停止反应后旋蒸出溶剂乙醇,得到粗产品,用蒸馏水洗脱3次,得到薄荷醇酯;(2)取海藻酸钠,加入其50倍重量的蒸馏水,振荡溶解,再加入其重量的1.1%~10.8%的高碘酸钠,在4℃下避光反应24h,得到氧化的海藻酸钠;(3)将步骤(2)所得的氧化的海藻酸钠,滴入到氯化钙溶液中,浸泡30-60min,蒸馏水洗3次并渗析,过滤得到海藻酸钙微球;(4)取脂肪酶,加入步骤(3)所得的海藻酸钙微球,溶于pH4~6的缓冲溶液,室温下搅拌1-3h,用滤网过滤,分离海藻酸钙微球载体和滤液,得到固定化脂肪酶;(5)称取步骤(1)中合成的薄荷醇酯,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并加入一定量步骤(4)所得的固定化脂肪酶,在30-40℃、150-200r/min搅拌1h-8h,再分离固定化脂肪酶和酶解底物,即得到拆分后的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娜司辉董爱君谢豪周湘熊国玺张耀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