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油组合物,以润滑油组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润滑油组合物含有以下组分:90-99.99重量%的润滑油基础油、0.01-10重量%的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所述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为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润滑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润滑油组合物具有优异的抗磨和抗氧化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油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含有特定添加剂的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能够有效起到抗氧化作用的润滑油添加剂主要包括酚类和胺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含有一个或多个受阻酚官能团,胺类化合物则含有一个或多个氮原子,这些特殊的官能团能够捕捉氧化过程生成的自由基化合物,从而阻止氧化过程的继续发生。由于当前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趋于强烈,往往会加速氧化速率,缩短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因此对抗氧剂的效率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专利US4824601A报道了二苯基胺和二异丁烯在酸活化的碱土金属催化剂(earthcatalyst)作用下形成的烷基化胺混合物,它在润滑油和其它功能流体中抗氧化能力表现优异。美国专利US2005230664A1报道了一种以下通式的抗氧剂9,10-二氢化吖啶的合成方法,它是使用烷基化二苯基胺与醛或酮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缩合制备。专利CN1191340C采用受阻叔丁基酚类、醛、二硫化碳和二烷基胺发生缩合制备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捕捉自由基和分解过氧化物的能力,能给油品氧化安定性提供更有效的保护,还可起到抗磨作用。专利US4225450报道了一种由受阻叔丁基酚类与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反应制备的多硫化物酚类抗氧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和抗磨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对润滑油组合物的抗氧化、抗磨能力的高要求,提供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润滑油组合物含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能够使润滑油组合物具有优良的抗氧化和抗磨等性能。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润滑油组合物,以润滑油组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润滑油组合物含有以下组分:90-99.99重量%的润滑油基础油、0.01-10重量%的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所述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为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优选地,以润滑油组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润滑油组合物含有以下组分:96-99.9重量%的润滑油基础油、0.1-4重量%的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润滑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含有润滑油基础油和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的原料混合均匀得到润滑油组合物,其中,以润滑油组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润滑油基础油的用量为90-99.99重量%,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的用量为0.01-10重量%,所述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为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优选地,以润滑油组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润滑油基础油的用量为96-99.9重量%,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的用量为0.1-4重量%。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组合物具有优异的抗磨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制备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的步骤(a)的反应方程式。图2是制备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的步骤(b)的反应方程式。图3是制备例制备的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的氢谱谱图。图4是制备例制备的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的碳谱谱图。图5是制备例制备的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的质谱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润滑油组合物,以润滑油组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润滑油组合物含有以下组分:90-99.99重量%的润滑油基础油、0.01-10重量%的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所述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为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本专利技术中,以润滑油组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润滑油基础油的含量优选为95-99.98重量%,更优选为96-99.9重量%;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的含量优选为0.02-5重量%,更优选为0.1-4重量%。本专利技术旨在通过润滑油组合物中含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而实现专利技术目的,即使润滑油组合物具有优良的抗磨和抗氧化等性能。因此,对于润滑油组合物中各常规组分的选择,均没有特定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润滑油基础油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润滑油基础油,例如可以为矿物润滑油和/或合成润滑油。矿物润滑油在粘度上可以从轻馏分矿物油到重馏分矿物油,包括液体石蜡油和加氢精制的、溶剂处理过的链烷、环烷和混合链烷-环烷型矿物润滑油,通常分为I、II、III类基础油,常见的商品牌号包括I类150SN、600SN,II类100N、150N、350N等。合成润滑油可以包括聚合烃油、烷基苯及其衍生物,聚合烃油具体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聚丁烯、聚丙烯、丙烯-异丁烯共聚物、氯化的聚丁烯、聚(1-己烯)、聚(1-辛烯)、聚(1-癸烯),常见的商品牌号包括PAO4、PAO6、PAO8、PAO10等,烷基苯及其衍生物具体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十二烷基苯、十四烷基苯、二壬基苯、二(2-乙基己基)苯,烷基苯的衍生物包括烷基化的二苯醚和烷基化的二苯硫及其衍生物、类似物和同系物等。合成润滑油的另一适合类型可以为酯类油,包括二羧酸(如苯二甲酸、琥珀酸、烷基琥珀酸和烯基琥珀酸、马来酸、壬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反丁烯二酸、己二酸、亚油酸二聚物、丙二酸,烷基丙二酸、烯基丙二酸)与各种醇(如丁醇、己醇、十二烷基醇、2-乙基己基醇、乙二醇、丙二醇)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的酯或复合酯。这些酯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己二酸二丁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反丁烯二酸酸二正己酯、癸二酸二辛酯、壬二酸二异辛酯、壬二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癸酯、癸二酸二(廿烷基)酯、亚油酸二聚物的2-乙基己基二酯等。合成润滑油的另一适合类型可以为费托法合成烃油以及对这种合成烃油通过加氢异构、加氢裂化、脱蜡等工艺处理得到的润滑油基础油。本专利技术中,润滑油基础油优选粘度指数大于80、饱和烃含量大于90重量%、硫含量小于0.03重量%的润滑油基础油。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组合物还可以含有防锈剂和/或抗泡剂。防锈剂可以选自咪唑类和/或烯基丁二酸酯类,优选为4,5-二氢咪唑、烯基咪唑啉丁二酸盐和烯基丁二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可以选用锦州康泰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T746、T703、T747。抗泡剂可以选用聚硅氧烷型抗泡剂,例如可以为硅油和/或聚二甲基硅氧烷。对于防锈剂、抗泡剂的含量无特殊要求,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含量,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中,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a)将苯胺、氯化硫和4-氯苯胺进行反应,生成式(II)所示的中间体M,(b)将步骤(a)得到的中间体M与二巯基-1,3,4-噻二唑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式(I)所示的多效添加剂,本专利技术步骤(a)中,将苯胺、氯化硫和4-氯苯胺进行反应的具体方式优选包括:(i)在惰性气氛下,在第一溶剂中,将苯胺与氯化硫在-20-0℃下充分进行反应;(ii)将4-氯苯胺加入步骤(i)的反应体系中,在15-30℃下反应1-3h。本专利技术中,惰性气氛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惰性气氛,例如可以由氮气、氩气等气体提供。本专利技术步骤(i)中,第一溶剂优选选自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甲苯、二甲苯和二氧六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二氯甲烷和/或四氢呋喃,更进一步优选为二氯甲烷。本专利技术中步骤(i)中,充分进行反应即是指反应完全,即反应原料完全进行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润滑油组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润滑油组合物含有以下组分:90‑99.99重量%的润滑油基础油、0.01‑10重量%的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所述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为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润滑油组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润滑油组合物含有以下组分:90-99.99重量%的润滑油基础油、0.01-10重量%的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所述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为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以润滑油组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润滑油组合物含有以下组分:96-99.9重量%的润滑油基础油、0.1-4重量%的抗氧抗磨多效添加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所述润滑油基础油为矿物润滑油和/或合成润滑油。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所述润滑油组合物还含有防锈剂和/或抗泡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所述防锈剂选自咪唑类和/或烯基丁二酸酯类,优选为4,5-二氢咪唑、烯基咪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欣,陈政,张建荣,武志强,孙洪伟,段庆华,贾秋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