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31859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4:30
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涉及微电子材料和异质结构半导体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半导体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之间设置有纳米缓冲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不同ZnO缓冲层厚度的异质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电容-电压回线特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电子材料和异质结构半导体

技术介绍
由于其具有的优良铁电、压电、表面声波及非线性光学等性能,铌酸锂(LiNbO3或LN)晶体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无机材料之一。随着微电子器件小型化和集成度的不断提高,近些年来对LN材料的研究逐渐由单晶块材向薄膜化方向发展。其中,相对其它铁电薄膜材料,LN与Si半导体之间的界面具有更低的界面态密度。因此,有效实现LN多功能薄膜与Si半导体的集成将大大有利于研制新型的半导体电子器件。LN材料具有多种取向的晶格结构,但C轴或(006)LN薄膜最受关注。这主要是因为C轴的LN薄膜具有最大的极化和压电性能。但由于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晶格结构差异,在Si表面直接生长具有C轴取向的LN薄膜是非常困难的。在此种条件下,合适的缓冲层的引入是Si半导体表面生长C轴 LN薄膜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相关报道中,多种缓冲层材料已被用于制备C轴LN薄膜,包括MgO, SiO2, Si3N4, ZnO等。在这些缓冲层材料中,ZnO更为理想。与其它缓冲层材料相比较,通过ZnO层的缓冲作用,获得C轴LN薄膜的沉积温度更低。较低的生长温度可以有效地降低LN薄膜中的Li空位缺陷浓度和界面扩散等。已有报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轴LN薄膜的生长及LN薄膜单一材料的性质方面。目前,具有缓冲层厚度调制电学性能的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在国内外尚未发现有报道。该集成器件结构在研制新型微电子器件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之间设置有纳米缓冲层。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衬底基片为n-Si单晶基片,其晶格取向为(100)或(111)。所述缓冲层为ZnO或者金属元素掺杂ZnO材料,其晶格取向为(002)。所述铁电薄膜的材料为LiNbO3 (LN)或者掺杂Mg原子的LN材料。所述纳米缓冲层的厚度为IOOnm以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前述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I)清洗基片;(2)高真空和沉积温度条件下,基片的热处理;(3)在真空环境下,通过脉冲激光剥离ZnO产生等离子体,在基片上沉积,获得ZnO缓冲层至第一预定厚度;(4)在氧气环境下继续沉积ZnO缓冲层至第二预定厚度;(5)在高氧条件下,对ZnO缓冲层进行原位退火处理;(6)通过脉冲激光沉积LN铁电薄膜;(7)在高氧条件下,将基片温度降至100°C以下。所述步骤(2)中,在5X 10_4Pa的真空度下将Si单晶基片加热至沉积温度600°C,并对基片烘烤30分钟,烘烤过程中,生长室真空度保持在高真空条件5X 10_ 4Pa。所述步骤(3)中,第一预定厚度小于5纳米;步骤(4)中,第二预定厚度为O 100纳米。所述步骤(4)的氧气环境为10 20Pa的氧气,步骤(5)和(7)的氧气环境为I X IO5Pa的氧气。所述步骤(6)中,氧气压为20Pa ;沉积温度为550°C。本专利技术的性能具体表现出如下三点特征(I)随着ZnO缓冲层厚度的增加,LN/ZnO/n-Si异质结电学性能的主导界面由LN/Si转变为LN/ZnO ; (2)随着ZnO缓冲层的改变,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所制备异质结中的n-Si衬底表现出不同的载流子变化特征;(3)由于LN薄膜中铁电极化对Si基片中载流子的调制效应,具有不同ZnO缓冲层厚度的异质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电容-电压回线特征。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器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有不同缓冲层厚度的LN/ZnO/Si集成结构的X射线衍射Θ -2 Θ扫描图,(a) dZnO=0nm ; (b) dZn0=15nm ; (c) (a) dZn0=45nm ; (d) dZnO=100nm。图3为所制备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的极化曲线图。图4为具有不同厚度ZnO缓冲层的LN/ZnO/n_Si集成结构的C_V曲线(a)dZn0=15nm ; (b) dZn0=45nm ; (c) dZnO=100nm ; (d)不同频率条件下,LN/100nm-Zn0/n-Si 集成结构的C-V特征。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结构包括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之间有一层纳米缓冲层。所述衬底基片为Si单晶基片,其晶格取向可以为(001)或(111)方向,其多数载流子类型为电子,即η型半导体材料。所述缓冲层材料为ZnO或掺杂Al金属原子的ΖηΟ,其晶格取向为(002)方向。缓冲层的厚度在零到几百纳米之间连续可调。所述铁电薄膜层为LN或掺杂Mg金属原子的LN,其晶格取向为(006)方向。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ZnO缓冲层的制备(I)清洗基片;(2)高真空和沉积温度条件下,基片的热处理;(3)在真空环境下,通过脉冲激光剥离ZnO产生等离子体,在基片上沉积,获得ZnO缓冲层至第一预定厚度;(4)在氧气环境下继续沉积ZnO缓冲层至第二预定厚度;(5)在高氧条件下,对ZnO缓冲层进行原位退火处理;b. LN铁电薄膜的制备(6)调整至LN薄膜的制备工艺,完成LN铁电薄膜的沉积;(7)在高氧条件下,将基片温度降至100°C以下,完成集成器件结构的制备。·进一步的,步骤(I)为将Si基片分别在去离子水、高纯酒精和丙酮溶液中反复超声清洗;然后将Si基片浸泡于稀氢氟酸溶液(3-5%)中3分钟,去除Si表面非晶氧化层;最后,利用干燥氮气将基片吹干并快速转移至真空腔中。步骤(2)为将基片加热至600°C烘烤30分钟,烘烤过程中保持生室真空度保持为5X IO-4Pa,以除去基片表面残留的化学试剂。步骤(3)中,第一预定厚度为(Γ5纳米;步骤(4)中,第二预定厚度为O 几百纳米。步骤(4)的氧气环境为10 20Pa的氧气,步骤(5)和(7)的氧气环境为IXlO5Pa的氧气。步骤(6)的条件为氧气压为20Pa ;沉积温度为550°C。以下为更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铁电/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结构共有三层,包括衬底基片、铁电薄膜,及二者之间的缓冲层。所述的衬底基片为Si单晶,其晶格取向可以为(100)或(111)方向,其多数载流子类型为电子。所述缓冲层材料为ZnO或掺杂Al金属原子的ZnO,其晶格取向为(002)方向。缓冲层的厚度在零到几百纳米间连续可调。所述铁电薄膜层为LN或掺杂Mg金属原子的LN,其晶格取向为(006)方向。作为制备方法的实施方式,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PLD),使用半导体基片、缓冲层材料靶材、铁电材料靶材,分别制备缓冲层和铁电薄膜。本实施方式分为四个阶段完成。首先,在高真空条件下,在半导体基片上沉积第一层缓冲层薄膜。高真空的沉积条件可以有效避免半导体材料表面再次被氧化。其次,通入适当的氧气,在氧气氛条件下完成第二层缓冲层薄膜的沉积;第三,在沉积温度和高氧气氛条件下,对所制备的缓冲层薄膜进行原位退火,以消除缓冲层中的氧空位;最后,完成铁电薄膜的沉积。其具体过程如下(I)将按照标准工艺清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之间设置有纳米缓冲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郝兰众吴志鹏李言荣张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