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驱动自动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2843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主要用于互感器、变压器、放电线圈等线圈绕制的机械,尤其涉及双驱动自动绕线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包含绕线机构和排线机构,绕线机构包含绕线机构伺服电机,绕线机构伺服电机连接绕线轴,绕线轴上有可以用于锁紧待绕线轮的锁紧螺母,绕线轴非伺服电机一侧有可移动的顶尖;排线机构包含排线部分和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包含排线机构伺服电机,排线机构伺服电机伸出与绕线轴平行的丝杠,丝杠与排线部分用滑块连接,排线部分的线嘴可带线在绕线轴的待绕线轮上往复运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更加方便,快捷,质量更稳定。把质量交给设备。对人的操作技能的要求变低。节省人力,且双伺服电机驱动,使得制造出的产品质量均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主要用于互感器、变压器、放电线圈等线圈绕制的机械,尤其涉及双驱动自动绕线机。技术背景传统的绕线机,绕线机构一般采用交流变频电机驱动,变频调速。排线机构一直人工操作控制,排线节距人工操作控制,排线张力人工操作控制,手脚并用。对操作工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并且操作出来的产品均一性不高,人为数数也经常犯错。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单。对正在绕制的各种工艺参数有掉电记忆功能的台式绕线机。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包含绕线机构和排线机构,绕线机构包含绕线机构伺服电机,绕线机构伺服电机连接绕线轴,绕线轴上有可以用于锁紧待绕线轮的锁紧螺母,绕线轴非伺服电机一侧有可移动的顶尖;排线机构包含排线部分和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包含排线机构伺服电机,排线机构伺服电机伸出与绕线轴平行的丝杠,丝杠与排线部分用滑块连接,排线部分的线嘴可带线在绕线轴的待绕线轮上往复运动。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丝杠为滚珠丝杠。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绕线机构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绕线轴。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联轴器和绕线轴之间有可使绕线轴零到九十度旋转的活动联轴器。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排线部分包含有位于排线杆上的线轮。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顶尖被轴承固定在可移动的顶尖座上,其上有可使顶尖顶紧绕线轴的顶尖推进杆。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联轴器外部有电机控制芯片。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线嘴位于绕线轴上方。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丝杠位于导线方箱内部。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绕线机构和排线机构均位于操作台上。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用位置控制模式,程序控制,按照严格的位置关系,绕线轴旋转一周,排线机构沿排线方向移动一个设定节距。能完成这样一种功能是因为排线机构也是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控制。排线张力采用张力调节器调整,根据线的直径调整。使绕线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质量更稳定。把质量交给设备。对人的操作技能的要求变低。节省人力,且双伺服电机驱动,使得制造出的产品质量均一。附图说明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图I为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绕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排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排线机构的丝杠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导线方箱;2.滑块;3.丝杠;4.张力装置;5.线轮;6.排线杆;7.线嘴;8.绕线机构伺服电机;9.活动联轴器;10.绕线轴;11.锁紧螺母;12.顶尖;13.顶尖推进杆;14.轴承;15.排线机构伺服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结合图I、图2、图3和图4 ;包含绕线机构和排线机构,绕线机构包含绕线机构伺服电机8,绕线机构伺服电机8连接绕线轴10,绕线轴10上有可以用于锁紧待绕线轮的锁紧螺母11,绕线轴10非伺服电机一侧有可移动的顶尖12 ;排线机构包含排线部分和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包含排线机构伺服电机15,排线机构伺服电机15伸出与绕线轴10平行的丝杠3,丝杠3与排线部分用滑块2连接,排线部分的线嘴7可带线在绕线轴10的待绕线轮上往复运动。使用的时候,绕线机构和排线机构的伺服电机分别运动,从而实现待绕线轮上的绕线均匀可控。排线机构伺服电机15伸出的丝杠3正反转交替,从而带动排线机构往复运动,其线嘴7在待绕线轮上往复运动。因为待绕线轮在绕线机构伺服电机8的带动下旋转,该旋转为均速旋转,从而可以实现线圈的缠绕。所述丝杠3为滚珠丝杠。本处的滚珠丝杠不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造成限制。所述绕线机构伺服电机8通过联轴器连接绕线轴10。联轴器使得绕线机构伺服电机8的动力可以有效传递。所述联轴器和绕线轴10之间有可使绕线轴10零到九十度旋转的活动联轴器9。加上活动联轴器9,使得待绕线轮绕完后可以方便取下和装上。所述排线部分包含有位于排线杆6上的线轮5。多个线轮构成排线的基本路径。所述顶尖12被轴承14固定在可移动的顶尖座上,其上有可使顶尖12顶紧绕线轴10的顶尖推进杆13。顶尖12使得工作过程即绕线轴10的转动可以实现。可移动使得顶尖12的可调性大大增加。所述联轴器外部有电机控制芯片。该芯片可以控制电机,另外,该芯片还可以有记数的记忆功能以及其他功能拓展。所述线嘴7位于绕线轴10上方。所述丝杠位于导线方箱I内部。所述绕线机构和排线机构均位于操作台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 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驱动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含绕线机构和排线机构,绕线机构包含绕线机构伺服电机(8),绕线机构伺服电机(8)连接绕线轴(10),绕线轴(10)上有可以用于锁紧待绕线轮的锁紧螺母(11),绕线轴(10)非伺服电机一侧有可移动的顶尖(12);排线机构包含排线部分和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包含排线机构伺服电机(15),排线机构伺服电机(15)伸出与绕线轴(10)平行的丝杠(3),丝杠(3)与排线部分用滑块(2)连接,排线部分的线嘴(7)可带线在绕线轴(10)的待绕线轮上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驱动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含绕线机构和排线机构,绕线机构包含绕线机构伺服电机(8),绕线机构伺服电机(8)连接绕线轴(10),绕线轴(10)上有可以用于锁紧待绕线轮的锁紧螺母(11),绕线轴(10)非伺服电机一侧有可移动的顶尖(12);排线机构包含排线部分和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包含排线机构伺服电机(15),排线机构伺服电机(15)伸出与绕线轴(10)平行的丝杠(3),丝杠 (3)与排线部分用滑块(2)连接,排线部分的线嘴(7)可带线在绕线轴(10)的待绕线轮上往复运动。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驱动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3)为滚珠丝杠。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锋
申请(专利权)人:渭南秦亚印刷包装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