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马达双支撑涡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934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9:42
液压马达双支撑涡轮,由导轮、轴承、内部支撑、外部支撑、罩轮、涡轮组组成,其特征在于涡轮组的外端部设置外部支撑,涡轮组的内端部设置内部支撑,涡轮组的外部设置罩轮,内部支撑的内部设置导轮,导轮的内部设置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液压马达双支撑涡轮结构受力合理,涡轮组件的轴承不易损伤,且故障率较低,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压机械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液压马达双支撑涡轮
技术介绍
目前,液力变矩器生产企业,在设计涡轮支撑结构时一般采用悬臂支撑结构,工作时,外部负载频繁通过超越离合器级轴传递到涡轮上,由于悬臂支撑结构受力不合理,常常使支撑涡轮组件的轴承受到损伤,造成这种液力变矩器故障率较高,悬臂支撑结构涡轮的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受力合理、涡轮组件的轴承不易损伤、且故障率较低的液压马达双支撑涡轮,其具体方案为所述的液压马达双支撑涡轮由导轮、轴承、内部支撑、外部支撑、罩轮、涡轮组组成,其特征在于涡轮组的外端部设置外部支撑,涡轮组的内端部设置内部支撑,涡轮组的外部设置罩轮,内部支撑的内部设置导轮,导轮的内部设置轴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液压马达双支撑涡轮结构受力合理,涡轮组件的轴承不易损伤,且故障率较低,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I.导轮,2.轴承,3.内部支撑,4.外部支撑,5.罩轮,6.涡轮组。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更好地掌握本技术的实施方法,本技术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所述的液压马达双支撑涡轮由导轮I、轴承2、内部支撑3、外部支撑4、罩轮5、涡轮组6组成,其特征在于涡轮组6的外端部设置外部支撑4,涡轮组6的内端部设置内部支撑3,涡轮组6的外部设置罩轮5,内部支撑3的内部设置导轮1,导轮I的内部设置轴承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液压马达双支撑涡轮结构受力合理,涡轮组件的轴承不易损伤,且故障率较低,使用寿命长。权利要求1 .液压马达双支撑涡轮,由导轮(I)、轴承(2)、内部支撑(3)、外部支撑(4)、罩轮(5)、涡轮组(6)组成,其特征在于涡轮组(6)的外端部设置外部支撑(4),涡轮组(6)的内端部设置内部支撑(3),涡轮组(6)的外部设置罩轮(5),内部支撑(3)的内部设置导轮(1),导轮(I)的内部设置轴承(2)。专利摘要液压马达双支撑涡轮,由导轮、轴承、内部支撑、外部支撑、罩轮、涡轮组组成,其特征在于涡轮组的外端部设置外部支撑,涡轮组的内端部设置内部支撑,涡轮组的外部设置罩轮,内部支撑的内部设置导轮,导轮的内部设置轴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液压马达双支撑涡轮结构受力合理,涡轮组件的轴承不易损伤,且故障率较低,使用寿命长。文档编号F16H41/24GK202612529SQ20122028365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7日专利技术者陈绍峰, 王广忠, 马绪强 申请人:山东沃克液力传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压马达双支撑涡轮,由导轮(1)、轴承(2)、内部支撑(3)、外部支撑(4)、罩轮(5)、涡轮组(6)组成,其特征在于涡轮组(6)的外端部设置外部支撑(4),涡轮组(6)的内端部设置内部支撑(3),涡轮组(6)的外部设置罩轮(5),内部支撑(3)的内部设置导轮(1),导轮(1)的内部设置轴承(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峰王广忠马绪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沃克液力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