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6481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该轴的本体由组装后位于摆线液压马达体壳内的大径段和伸出体壳外的小径段构成;大径段的内孔具有与液压马达联动轴传动啮合结构,且其外圆表面具有与体壳内孔动配合部位,动配合部位具有至少二段周向间断油槽;间断油槽的槽底由圆心与动配合部位外圆的圆心偏离工艺偏心距的偏心弧段构成,偏心弧段的半径大于动配合部位外圆的半径。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不仅有助于显著提高工效、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可以更好地形成油膜,增强径向受力支撑能力,并可保证润滑和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属于机械传动
。该轴的本体由组装后位于摆线液压马达体壳内的大径段和伸出体壳外的小径段构成;大径段的内孔具有与液压马达联动轴传动啮合结构,且其外圆表面具有与体壳内孔动配合部位,动配合部位具有至少二段周向间断油槽;间断油槽的槽底由圆心与动配合部位外圆的圆心偏离工艺偏心距的偏心弧段构成,偏心弧段的半径大于动配合部位外圆的半径。采用本技术后,不仅有助于显著提高工效、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可以更好地形成油膜,增强径向受力支撑能力,并可保证润滑和密封。【专利说明】一种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出轴,尤其是一种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同时还涉及其加工方法,属于机械传动

技术介绍
摆线液压马达是一种低速大扭矩马达,具有体积小、单位功率密度大、效率高、转速范围宽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轴配流液压马达,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十分适合压力等级不高、性价比要求高的场合。为了保证轴配流阀的润滑及形成理想的配流油膜和可靠的密封,其输出轴设置有周向的环形油槽,但这种结构的油槽不利于输出轴径向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结构改进,提出一种有利于保证径向承载能力,并且加工工艺简便、密封润滑效果好的线液压马达输出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包括主轴本体,所述主轴本体由组装后位于摆线液压马达体壳内的大径段和伸出所述体壳外的小径段构成;所述大径段的内孔具有与液压马达联动轴传动啮合结构,且其外圆表面具有与所述体壳内孔动配合部位,所述动配合部位具有至少二段周向间断油槽;所述间断油槽的槽底由圆心与所述动配合部位外圆的圆心偏离工艺偏心距的偏心弧段构成,所述偏心弧段的半径大于所述动配合部位外圆的半径。所述工艺偏心距根据设定的偏心弧段半径、间断油槽最大深度以及动配合部位半径,按下式确定:e=R+h~r式中e-工艺偏心距(mm)R-偏心弧段半径(mm)h-间断油槽最大深度(mm)r——动配合部位半径(mm)。上述工艺偏心距e以及偏心弧段的半径R根据设定的间断油槽最大深度h和外弧长I或该弧长所对圆心角以及动配合部位半径r,不难根据相应的几何关系,建立联立方程求出。采用本技术后,避免了输出轴被环形油槽隔段,因此有利于增强径向承载能力,并且借助四爪卡盘等常规工装夹具(或专用工艺装备),即可车或磨出所需的油槽,无需像周向间断等深油槽那样需要繁琐的铣削加工,从而有助于显著提高工效、降低制造成本,而且以中间向两端深度逐渐减小的偏心弧底油槽取代原先同心弧底的等深度油槽,从理论和实际上都更有利于油槽内的容油从油槽两端向主轴本体动配合部位相邻油槽之间的外圆段渗输,进而向两侧扩散,从而更好地形成油膜,保证润滑和密封。对于热处理后加工的油槽,则采用类似四爪卡盘的工位装备(或专用工艺装备)在磨床上进行磨削加工。【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输出轴1,键2,防尘圈3,轴封4,螺钉5,前盖6,阀体7,密封圈8,阀球9,体壳10,油口盖11,O型圈12,隔盘13,转定子副14,后盖15,螺塞16,胶垫17,钢垫片18,螺栓19,联动轴20,挡圈21,O型圈22,平面轴承23,前挡圈24。图2为图1实施例中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动配合部位箭头所示方向剖切的中间断油槽相关参数几何关系图。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摆线液压马达如图1所示,其中的输出轴I如图2所示,其主轴本体由组装后位于摆线液压马达体壳10内的大径段1-2和伸出所述体壳外的小径段1-1构成。小径段1-1上制有键槽,以便通过键连接传递动力和运动。大径段1-2的内孔具有与液压马达联动轴22传动的内花键啮合结构,其外圆表面两端具有具有与体壳10内孔动配合部位1-2-1。动配合部位1-2-1具有三段周向均布的间断油槽1-2-2 (如图2所示)。各间断油槽1-2-2的槽底由圆心O’与动配合部位1-2-1外圆的圆心O偏离工艺偏心距e的偏心弧段构成,该偏心弧段的半径R大于动配合部位1-2-1外圆的半径r。显然,e=R+h-r ;e——工艺偏心距(mm) ;R-偏心弧段半径(mm) ;h-间断油槽最大深度(mm),通常为0.3mm至1.0mm ;r-动配合部位半径(mm),不同系列液压马达配流轴的半径有所不同,例如BMP、BMR系列为定值21_至21.5mm。设计时,动配合部位的半径r、间断油槽的外弧长1、最大深度h均与现有设计的周向间隔、同心弧底等深油槽一致,根据余弦定理等数学常识,不难由图3找出相互之间的几何关系,建立联立方程求解出偏心弧段的工艺偏心距e和半径R,间断油槽的外弧长I所对圆心角A,通常在30°至65°之间,所述的间断油槽的截面结构可以为三角形或半圆形或U形。实践证明,本实施例的输出轴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优点:I)油槽为周向间隔设置,输出轴的径向支撑面未被油槽割断,有利于楔形油膜形成,因此有助于保证径向承载能力;2)与等深度油槽相比,更有利于容油从油槽两端向主轴本体动配合部位相邻油槽之间的外圆段渗输,有利于形成油膜,保证润滑和密封;3)油槽的加工可采用专用工装,方便高效,质量容易保证。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间断油槽的截面为口窄底宽的燕尾形,这样可以在尽可能保持足够动配合表面的前提下,充分容油。加工时,采用成形车刀或成形砂轮,在根据最大油槽深度进刀后,再沿轴向走刀即可加工出所需的燕尾形间断油槽。这种口窄底宽的油槽采用传统的等深度结构,将无法通过切削加工得到。因此本技术为根据设计需要扩大油槽的结构变化,奠定了基础。还有,本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应用于具有后滚针轴承、前滚针轴承的轴配流马达结构,同样可以有助于保证径向承载能力,也有利于保证润滑和密封。【权利要求】1.一种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包括主轴本体,所述主轴本体由组装后位于摆线液压马达体壳内的大径段和伸出所述体壳外的小径段构成;所述大径段的内孔具有与液压马达联动轴传动啮合结构,且其外圆表面具有与所述体壳内孔动配合部位,所述动配合部位具有至少二段周向间断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断油槽的槽底由圆心与所述动配合部位外圆的圆心偏离工艺偏心距的偏心弧段构成,所述偏心弧段的半径大于所述动配合部位外圆的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偏心距根据设定的偏心弧段半径、间断油槽最大深度以及动配合部位半径,按下式确定:e=R+h_r 式中 e-工艺偏心距(mm) R-偏心弧段半径(mm) h-间断油槽最大深度(mm) r——动配合部位半径(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断油槽的外弧长I所对圆心角A,通常在30°至65°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断油槽最大深度通常为0.3謹至1.Cta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断油槽的截面结构可以为三角形或半圆形或U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断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包括主轴本体,所述主轴本体由组装后位于摆线液压马达体壳内的大径段和伸出所述体壳外的小径段构成;所述大径段的内孔具有与液压马达联动轴传动啮合结构,且其外圆表面具有与所述体壳内孔动配合部位,所述动配合部位具有至少二段周向间断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断油槽的槽底由圆心与所述动配合部位外圆的圆心偏离工艺偏心距的偏心弧段构成,所述偏心弧段的半径大于所述动配合部位外圆的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生张智敏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大力液压马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