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级对称双筒消音发电排气管,在单级对称双筒消音排气管的主传音腔后面密封主消音发电器,主消音发电器包括振动隔膜、环形永磁体、电磁感生线圈和外壳;主消音发电器的振动隔膜固定在主传音腔的外侧,并与环形永磁体粘接,环形永磁体插入电磁感生线圈的间隙中,环形永磁体在电磁感生线圈的间隙中振动,外壳罩于振动隔膜、环形永磁体和电磁感生线圈之上;在单级对称双筒消音排气管的次传音腔后面密封和主消音发电器完全相同的次消音发电器,主、次两个电磁感生线圈的输出端并联后经过变压器、桥堆和直流继电器与蓄电池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磁电转换原理,并联发电,提高了声电转换效率,消音效果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消音发电排气管,特别ー种单级对称双筒消音发电排气管,属于载运工具领域。
技术介绍
汽车消音排气管是ー个及其成熟产品,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几十年几乎没有改变,新的、低价而性能良好的消音排气管的相关专利并不多见,人们对排气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音问题上,对噪声的回收利用方面主要注意比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单级对称双筒消音发电排气管,通过对单级对称双筒消音排气管的改进达到了消音和把噪声能量转换为电能的双重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单级对称双筒消音排气管的主传音腔3后面密封主消音发电器6,主消音发电器6包括振动隔膜9、环形永磁体10、电磁感生线圈11、外壳12 ;主消音发电器的振动隔膜9固定在主传音腔3的外側,并与环形永磁体10粘接,环形永磁体10插入电磁感生线圈11的间隙中,环形永磁体10在电磁感生线圈11的间隙中振动,外壳12罩于振动隔膜9、环形永磁体10和电磁感生线圈11之上;在单级对称双筒消音排气管的次传音腔4后面密封和主消音发电器6结构完全相同的次消音发电器5,主消音发电器的电磁感生线圈11和次消音发电器的电磁感生线圈19的输出端并联后经过变压器13、桥堆14和直流继电器15与蓄电池16连接。所述的单级对称双筒消音排气管为主传音腔3连通次传音腔4,次传音腔4连通尾部排气管7构成,是ー种公知产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I、消音效果好,能够把噪声能量转换为电能;2、主、次消音发电器并联发电,提高了声电转换效率;3、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主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次消音发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气管、2-夹层外壁、3-主传音腔、4-次传音腔、5-次消音发电器、6-主消音发电器、7-尾部排气管、8-透音隔板、9-发电器振动隔膜、10-环形永磁体、11-电磁感生线圈、12-主消音发电器外壳、13-变压器、14-桥堆、15-直流继电器、16-蓄电池、17-次消音器发电器振动隔膜、18-次消音器环形永磁体、19-次消音器电磁感生线圈、20-次消音发电器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如图I所示在单级对称双筒消音排气管的主传音腔3后面密封主消音发电器6,主消音发电器6包括振动隔膜9、环形永磁体10、电磁感生线圈11、外壳12 ;主消音发电器的振动隔膜9固定在主传音腔3的外侧,并与环形永磁体10粘接,环形永磁体10插入电磁感生线圈11的间隙中,环形永磁体10在电磁感生线圈11的间隙中振动,外壳12罩于振动隔膜9、环形永磁体10和电磁感生线圈11之上;在单级对称双筒消音排气管的次传音腔4后面密封和主消音发电器6结构完全相同的次消音发电器5,主消音发电器的电磁感生线圈11和次消音发电器的电磁感生线圈19的输出端并联后经过变压器13、桥堆14和直流继电器15与蓄电池16连接。強烈的声波使得主传音腔3后面密封主消音发电器6的振动隔膜9发生振动,振动隔膜9与环形永磁体10粘接为一体,使得环形永磁体10在电磁感生线圈11的间隙中振动,电磁感生线圈11固定于主消音发电器外壳12之上,间隙中的相对运动使得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出交变的感生电动势。如图2所示声波使得次传音腔4后面密封的次消音发电器5的振动隔膜17发生振动,振动隔膜17与环形永磁体18粘接为一体,使得环形永磁体18在电磁感生线圈19的 间隙中振动,电磁感生线圈19固定于次消音发电器外壳20之上,间隙中的相对运动使得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出交变的感生电动势。主消音发电器的电磁感生线圈11和次消音发电器的电磁感生线圈19的输出端并联后将感生电动势送入之变压器13内,变为13 —15伏特的高电压,经桥堆14转变为高于12V的直流电,该直流电为直流继电器15提供了工作电压,使得常开触点K闭合,充电电路导通,为车载蓄电池16充电。如果内燃机停止工作,噪声消失,那么直流继电器15的供电停止,直流继电器15处于底电位,ニ极管阻止电压回流,常开触点K断开。消音发电器隔膜吸收大部分声波能量之后,废气气流由主传音腔3、次传音腔4,经过尾部排气管7排出。本技术消音效果好,能够把噪声能量转换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转化和节约;同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本技术是通过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说明的,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代替,因此,本技术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过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级对称双筒消音发电排气管,其特征是:在单级对称双筒消音排气管的主传音腔后面密封主消音发电器,主消音发电器包括振动隔膜、环形永磁体、电磁感生线圈、外壳;主消音发电器的振动隔膜固定在主传音腔的外侧,并与环形永磁体粘接,环形永磁体插入电磁感生线圈的间隙中,环形永磁体在电磁感生线圈的间隙中振动,外壳罩于振动隔膜、环形永磁体和电磁感生线圈之上;在单级对称双筒消音排气管的次传音腔后面密封和主消音发电器完全相同的次消音发电器,主、次两个电磁感生线圈的输出端并联后经过变压器、桥堆和直流继电器与蓄电池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级对称双筒消音发电排气管,其特征是在单级对称双筒消音排气管的主传音腔后面密封主消音发电器,主消音发电器包括振动隔膜、环形永磁体、电磁感生线圈、夕卜壳;主消音发电器的振动隔膜固定在主传音腔的外侧,并与环形永磁体粘接,环形永磁体插入电磁感生线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蜀乔,陈虹,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