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铰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15444 阅读:3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铰接系统,其包括前架、后架和转盘轴承,所述转盘轴承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外圈和内圈,所述前架和后架通过所述转盘轴承实现相互转动,所述后架包括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所述转盘轴承夹设在所述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之间,所述前架上形成有用于支撑转盘轴承的支撑部,所述前架与转盘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与转盘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圆周面上形成有复数与转盘轴承相固定连接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铰接系统结构紧凑、连接强度高、安全可靠,后架分体式结构设计合理,组装、维护方便,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铰接式客车用铰接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连接强度的铰接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规模的扩大,铰接式客车由于其载客量大、车厢面积利用率高等特点在国内外大中城市逐渐得到推广应用,铰接式客车一般由前后车厢、连接前后车厢的铰接棚和底盘铰接系统组成,底盘铰接系统一般由前架、后架和转盘轴承组成,前、后架通过转盘轴承的转动而转动,前架与前车厢,后架与后车厢连接,前后架的转动实现了前后车厢在行驶过程中的转向。为防止铰接式客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事故,对铰接系统的连接刚度要求较高,模块化结构的铰接系统各部件不仅刚度高,而且质量大,如何实现便捷安装、提高生产效率又成了新的难题。 再有,随着整车厂家对铰接系统性价比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实现铰接系统结构紧凑、成本合理化也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抗扭力强,连接强度高,且装配方便快捷的具有分体式后架结构的客车铰接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客车铰接系统,包括前架、后架和转盘轴承,所述转盘轴承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外圈和内圈,所述前架和后架通过所述转盘轴承实现相互转动,所述后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铰接系统,包括前架、后架和转盘轴承,所述转盘轴承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外圈和内圈,所述前架和后架通过所述转盘轴承实现相互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架包括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所述转盘轴承夹设在所述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之间,所述前架上形成有用于支撑转盘轴承的支撑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铰接系统,包括前架、后架和转盘轴承,所述转盘轴承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外圈和内圈,所述前架和后架通过所述转盘轴承实现相互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架包括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所述转盘轴承夹设在所述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之间,所述前架上形成有用于支撑转盘轴承的支撑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客车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架和所述第二后架与所述转盘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前架与所述转盘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客车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分别具有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所述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的外圆周面上分别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转盘轴承内圈的圆周面上形成有复数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的上下表面间分别形成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的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与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相接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庆军
申请(专利权)人:伊卡路斯苏州车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