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车架铰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83733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6 01:03
一种工程机械车架铰接装置,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前车架具有上平台、下平台两前立柱,后车架具有上顶板、下顶板、上底板、下底板以及两后立柱,上平台的轴孔中设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在下顶板、下定位套、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和上定位套的轴孔中设有上铰轴,下平台的轴孔中设有相背设置的第三圆锥滚子轴承和第四圆锥滚子轴承,在上底板、下铰轴轴承座、第三圆锥滚子轴承、第四圆锥滚子轴承、下铰轴轴承盖和下底板的轴孔中设有下铰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标准件的圆锥滚子轴承同轴相背设置代替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或定制的圆锥滚子轴承组件,所以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工艺性好,作业中不易发生松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车架铰接装置
技术介绍
铰接式工程机械或车辆的前车架和后车架构成铰接车架,铰接装置是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唯一的连接装置。在整机车作业和运行时,铰接装置承受由加速、运行、制动、作业、转向等工况产生的前后方向、第二方向、转动等载荷,具有低速、重载的运行特点。目前使用的轴向固定铰接结构,有用锥型轴套的结构,关节轴承的结构,有用轴肩等直接限制轴承内圈的轴向位置的结构等多种结构,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有机械加工和组装的工艺性欠佳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成本低、工艺性好的工程机械车架铰接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前车架具有上平台、下平台和固定在上、下平台之间的两前立柱,后车架具有上顶板、下顶板、上底板、下底板以及两后立柱,上、下顶板固定在两后立柱的上部,上、下底板固定在两后立柱的下部,所述前车架的上平台插在后车架的上、下顶板之间,所述前车架的下平台插在后车架的上、下底板之间,上顶板的顶面上设有盖板;上平台的底面上固定有上铰轴轴承座,上平台的轴孔中设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压在上铰轴轴承座的轴孔上部的扩孔底部,上平台顶面上连接有上铰轴轴承盖,上铰轴轴承盖通过轴孔下部的扩孔底部压在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上,上顶板的轴孔和上铰轴轴承盖的轴孔中设有卡在盖板和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之间的上定位套,上铰轴轴承座的轴孔中设有卡在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和下顶板之间的下定位套;在下顶板、下定位套、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和上定位套的轴孔中设有上铰轴,上铰轴的上端与盖板连接;下平台的顶面上固定有下铰轴轴承座,下平台的轴孔中设有相背设置的第三圆锥滚子轴承和第四圆锥滚子轴承,下铰轴轴承座通过轴孔下部的扩孔底部压在第三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上,下平台底面上连接有下铰轴轴承盖,第四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压在下铰轴轴承盖的轴孔上部的扩孔底部上;在上底板、下铰轴轴承座、第三圆锥滚子轴承、第四圆锥滚子轴承、下铰轴轴承盖和下底板的轴孔中设有下铰轴,下铰轴位于上底板轴孔中的部位上固定有上轴套,位于下底板轴孔中的部位上固定有下轴套,下铰轴的上端与上底板连接。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之间设有第一隔圈,第三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和第四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之间设有第二隔圈。所述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的周面上均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槽底部均匀分布有油孔,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的柱面上各设有注油孔,注油孔和隔圈上的环形槽相通。所述上铰轴轴承盖的轴孔孔口处且处于上定位套的外周设有第一油封,所述上铰轴轴承座的轴孔孔口处且处于下定位套的外周设有第二油封,所述下铰轴轴承座的轴孔孔口处且处于下铰轴的外周设有第三油封,所述下铰轴轴承盖的轴孔孔口处且处于下铰轴的外周设有第四油封。所述下铰轴轴承座由主体和油封座组成,为T形的油封座处于主体轴孔上部的阶梯形部分中,油封座的轴孔与下铰轴配合,所述第三油封处于油封座上。所述盖板和上顶板之间设有第一调整垫片,上铰轴轴承盖和上平台之间设有第二调整垫片,所述下平台和下铰轴轴承盖之间设有第三调整垫片。在下顶板的底面用螺栓固定有处于上铰轴下方的挡圈。本技术采用标准件的圆锥滚子轴承同轴相背设置代替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或定制的圆锥滚子轴承组件,用隔圈的轴向尺寸保证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外圈被压紧后的轴向间隙,所以成本低。本技术的结构工艺性好,作业中不易发生松动,油封座的使用,方便了前车架轴孔的机械加工。通过调整垫片调整间隙,加工、装配都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立体视图。图2是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的上半部分。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的下半部分。图5是下铰轴视图。图6是隔圈视图。图7是另一立体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见图I至图4,本技术包括前车架I和后车架2,前车架I具有上平台1-1、下平台1-2和固定在上、下平台之间的两前立柱1-3,后车架2具有上顶板2-1、下顶板2-2、上底板2-3、下底板2-4以及两后立柱2-5,上、下顶板2_1、2_2固定在两后立柱2_5的上部,上、下底板2-3、2-4固定在两后立柱2-5的下部,所述前车架I的上平台1-1插在后车架2的上、下顶板2-1、2-2之间,所述前车架I的下平台1-2插在后车架2的上、下底板2-3、2-4之间,上顶板2-1的顶面上用螺栓固定有盖板7。所述上平台1-1底面上固定有上铰轴轴承座5,该固定可以是焊接。上平台1-1的轴孔中设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3-1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2,第一圆锥滚子轴承3-1的外圈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2的外圈之间设有第一隔圈10-1,用隔圈的轴向尺寸保证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外圈被压紧后的轴向间隙。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2的外圈压在上铰轴轴承座5的轴孔上部扩孔的底部5a上,上平台1-1顶面上用螺栓连接有上铰轴轴承盖4,上铰轴轴承盖4通过轴孔下部扩孔的底部4a压在第一圆锥滚子轴承3-1的外圈上。上顶板2-1的轴孔和上铰轴轴承盖4的轴孔中设有卡在盖板7和第一圆锥滚子轴承3-1内圈之间的上定位套9-1,上铰轴轴承座5的轴孔中设有卡在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2的内圈和下顶板2-2之间的下定位套9-2。在下顶板2-2、下定位套9-2、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_2、第一圆锥滚子轴承3_1和上定位套9-1的轴孔中设有上铰轴6,用螺栓把上铰轴6的上端与盖板7连接。所述下平台1-2的顶面上固定有下铰轴轴承座15,下平台1-2的轴孔中设有相背设置的第三圆锥滚子轴承3-3和第四圆锥滚子轴承3-4,第三圆锥滚子轴承3-3的外圈和第四圆锥滚子轴承3-4的外圈之间设有第二隔圈10-2。所述下铰轴轴承座15通过轴孔下部扩孔的底部15a压在第三圆锥滚子轴承3-2的外圈上,下平台1-2底面上用螺栓连接有下铰轴轴承盖14,第四圆锥滚子轴承3-4的外圈压在下铰轴轴承盖14轴孔上部扩孔的底部14a 上。在上底板2-3、下铰轴轴承座15、第三圆锥滚子轴承3-3、第四圆锥滚子轴承3 _4、下铰轴轴承盖14和下底板2-4的轴孔中设有下铰轴13,下铰轴13位于上底板2-3轴孔中的部位上固定有上轴套16-1,位于下底板2-4轴孔中的部位上固定有下轴套16-2。上述上轴套16-1和下轴套16-2的固定采用过盈配合。下铰轴13的上端设有连接板13-1 (见图4),连接板13-1用螺栓连接在上底板2-3上。下铰轴13与第三圆锥滚子轴承3-3、第四圆锥滚子轴承3-4的内圈在轴向上可浮动。所述第一隔圈10-1隔圈和第二隔圈10-2的周面上各设有环形槽IOa (见图5),环形槽IOa的槽底部均匀分布有油孔IOa-I,所述上平台1-1和下平台1-2的柱面上各设有注油孔la。由上的注油孔Ia注入的润滑脂进入隔圈的环形槽10a,通过各油孔IOa-I进入圆锥滚子轴承内。所述上铰轴轴承盖4的轴孔孔口处且处于上定位套9-1的外周设有第一油封11-1,所述上铰轴轴承座5的轴孔孔口处且处于下定位套9-2的外周设有第二油封11-2,所述下铰轴轴承座15的轴孔孔口处且处于下铰轴13的外周设有第三油封11-3,所述下铰轴轴承盖14的轴孔孔口处且处于下铰轴13的外周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程机械车架铰接装置,包括前车架(1)和后车架(2),其特征在于:前车架(1)具有上平台(1?1)、下平台(1?2)和固定在上、下平台之间的两前立柱(1?3),后车架(2)具有上顶板(2?1)、下顶板(2?2)、上底板(2?3)、下底板(2?4)以及两后立柱(2?5),上、下顶板(2?1、2?2)固定在两后立柱(2?5)的上部,上、下底板(2?3、2?4)固定在两后立柱(2?5)的下部,所述前车架(1)的上平台(1?1)插在后车架(2)的上、下顶板(2?1、2?2)之间,所述前车架(1)的下平台(1?2)插在后车架(2)的上、下底板(2?3、2?4)之间,上顶板(2?1)的顶面上设有盖板(7);上平台(1?1)的底面上固定有上铰轴轴承座(5),上平台(1?1)的轴孔中设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3?1)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2),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2)的外圈压在上铰轴轴承座(5)的轴孔上部的扩孔底部(5a),上平台(1?1)顶面上连接有上铰轴轴承盖(4),上铰轴轴承盖(4)通过轴孔下部的扩孔底部(4a)压在第一圆锥滚子轴承(3?1)的外圈上,上顶板(2?1)的轴孔和上铰轴轴承盖(4)的轴孔中设有卡在盖板(7)和第一圆锥滚子轴承(3?1)内圈之间的上定位套(9?1),上铰轴轴承座(5)的轴孔中设有卡在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2)的内圈和下顶板(2?2)之间的下定位套(9?2);在下顶板(2?2)、下定位套(9?2)、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2)、第一圆锥滚子轴承(3?1)和上定位套(9?1)的轴孔中设有上铰轴(6),上铰轴(6)的上端与盖板(7)连接;?下平台(1?2)的顶面上固定有下铰轴轴承座(15),下平台(1?2)的轴孔中设有相背设置的第三圆锥滚子轴承(3?3)和第四圆锥滚子轴承(3?4),下铰轴轴承座(15)通过轴孔下部的扩孔底部(15a)压在第三圆锥滚子轴承(3?3)的外圈上,下平台(1?2)底面上连接有下铰轴轴承盖(14),第四圆锥滚子轴承(3?4)的外圈压在下铰轴轴承盖(14)的轴孔上部的扩孔底部(14a)上;在上底板(2?3)、下铰轴轴承座(15)、第三圆锥滚子轴承(3?3)、第四圆锥滚子轴承(3?4)、下铰轴轴承盖(14)和下底板(2?4)的轴孔中设有下铰轴(13),下铰轴(13)位于上底板(2?3)轴孔中的部位上固定有上轴套(16?1),位于下底板(2?4)轴孔中的部位上固定有下轴套(16?2),下铰轴(13)的上端与上底板(2?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机械车架铰接装置,包括前车架(I)和后车架(2),其特征在于前车架(I)具有上平台(1-1)、下平台(1-2)和固定在上、下平台之间的两前立柱(1-3),后车架(2)具有上顶板(2-1)、下顶板(2-2)、上底板(2-3)、下底板(2-4)以及两后立柱(2-5),上、下顶板(2_1、2_2)固定在两后立柱(2_5)的上部,上、下底板(2_3、2_4)固定在两后立柱(2_5)的下部,所述前车架(I)的上平台(1-1)插在后车架(2)的上、下顶板(2-1、2-2)之间,所述前车架(I)的下平台(1-2)插在后车架(2)的上、下底板(2-3、2-4)之间,上顶板(2-1)的顶面上设有盖板(7);上平台(1-1)的底面上固定有上铰轴轴承座(5),上平台(1-1)的轴孔中设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3-1)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2),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2)的外圈压在上铰轴轴承座(5)的轴孔上部的扩孔底部(5a),上平台(1-1)顶面上连接有上铰轴轴承盖(4),上铰轴轴承盖(4)通过轴孔下部的扩孔底部(4a)压在第一圆锥滚子轴承(3-1)的外圈上,上顶板(2-1)的轴孔和上铰轴轴承盖(4)的轴孔中设有卡在盖板(7)和第一圆锥滚子轴承(3-1)内圈之间的上定位套(9-1),上铰轴轴承座(5)的轴孔中设有卡在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2)的内圈和下顶板(2-2)之间的下定位套(9-2);在下顶板(2-2)、下定位套(9-2)、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2)、第一圆锥滚子轴承(3-1)和上定位套(9-1)的轴孔中设有上铰轴(6),上铰轴(6)的上端与盖板(7)连接;下平台(1-2)的顶面上固定有下铰轴轴承座(15),下平台(1-2)的轴孔中设有相背设置的第三圆锥滚子轴承(3-3)和第四圆锥滚子轴承(3-4),下铰轴轴承座(15)通过轴孔下部的扩孔底部(15a)压在第三圆锥滚子轴承(3-3)的外圈上,下平台(1-2)底面上连接有下铰轴轴承盖(14),第四圆锥滚子轴承(3-4)的外圈压在下铰轴轴承盖(14)的轴孔上部的扩孔底部(14a)上;在上底板(2-3)、下铰轴轴承座(15 )、第三圆锥滚子轴承(3-3 )、第四圆锥滚子轴承(3-4 )、下铰轴轴承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惠锦
申请(专利权)人:常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