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棱镜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505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0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器件,特别涉及一种导光板、棱镜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容易出现亮暗不均的现象,进而影响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光板,其出光面包括至少一个水平出光面和倾斜出光面;其中,倾斜出光面包括多个用于对从该倾斜出光面射出且射入其内的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多个扩散结构能够对从导光板的倾斜出光面射出且经过该扩散结构的光线进行散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显示面板亮暗不均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棱镜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件,特别涉及一种导光板、棱镜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的液晶面板本身不会发光,而是依靠背光模组将光线射入液晶面板,以显示图像,背光模组的技术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亮度与色彩的呈现。背光模组通常采用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CCFL)或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作为光源。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11、导光板12(LightGuidePanel,LGP)、扩散膜13、棱镜膜14及光源15。背光模组在工作状态下,光源15发射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板12改变光线方向,从导光板12射出的光线进入扩散膜13,扩散膜13将导光板12散光点造成的小光斑均匀化,从扩散膜13射出的光线进入棱镜膜14,棱镜膜14利用折射的原理,使从棱镜膜14射出的光线集中于一个较小的角度内,起到增加出射光的方向性,并提高亮度的作用,从棱镜膜14射出的光线直接进入显示面板,反射片11的作用是对未散射的光线进行反射,使其进入导光板12中进行传输。为了保证光源15发射出的光线能够完全被导光板12利用,减少光源的光线的损失,一般情况下,使导光板12的厚度与光源的厚度保持一致。目前,液晶显示器越来越朝着薄型化的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减小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可将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进行薄型化处理,现有的薄型化导光板一般包括以下两种结构:一种是如图2所示的结构,导光板2的入光面21(导光板中靠近光源一面)的高度与光源的厚度保持一致,导光板2的出光面包括倾斜出光面22a和水平出光面22b,其中,导光板2中水平出光面22b所在的部分的厚度小于光源的厚度;另一种是如图3所示的结构,导光板3的入光面31(导光板中靠近光源一面)的高度与光源的厚度保持一致,导光板3的出光面包括两水平出光面32b和32c,以及位于两个两水平出光面32b和32c之间的倾斜出光面32a,其中,导光板3中水平出光面32b所在的部分的厚度等于光源的厚度,且水平出光面32c所在的部分的高度小于光源的厚度。以图3所示的导光板为例,对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光路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板42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42内,部分光线会通过导光板42的倾斜出光面射出,另一部分光线则通过导光板42的水平出光面射出,经由扩散膜43进入棱镜膜44;从导光板42的倾斜出光面射出的部分光线会直接进入棱镜膜44。如图5所示,棱镜膜44包括基材441和棱镜层442,其中,棱镜层442是由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棱镜条组成的。由于每个棱镜条为折线形结构或曲线结构,所以从导光板42的倾斜出光面射出并进入棱镜条的部分光线,会使棱镜条中靠近光源的一侧的亮度较强,如图5中的棱镜层一端的黑色部分所示,造成显示面板出现亮暗不均的现象,进而影响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综上所述,现有的光学膜结构中导光板一般为薄型化结构,则从导光板的倾斜出光面射出的部分光线会直接进入棱镜膜,从而在棱镜膜的靠近光源的一侧形成亮度较强,造成显示面板出现亮暗不均的现象,进而影响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棱镜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从导光板的倾斜出光面射出的部分光线会直接进入棱镜膜,从而在棱镜膜的靠近光源的一侧形成亮度较强,造成显示面板出现亮暗不均的现象,进而影响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的出光面包括至少一个水平出光面和倾斜出光面;其中,所述倾斜出光面包括多个用于对从所述倾斜出光面射出且射入其内的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结构。优选的,多个所述扩散结构分布于所述倾斜出光面上的出射光线强度大于设定阈值的区域。优选的,多个所述扩散结构均匀分布于所述倾斜出光面上。优选的,所述扩散结构为多面体结构,所述扩散结构的长、宽和高的取值范围均为5微米~10微米;所述扩散结构为旋转体结构,所述扩散结构的高和最大外径的取值范围为5微米~10微米;所述扩散结构为球体结构,所述扩散结构的最大外径的取值范围为5微米~10微米。优选的,所述扩散结构与所述导光板为一体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棱镜膜,包括:基材及位于所述基材上的棱镜层;所述棱镜膜还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基材上的扩散区域且用于对射入其内的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结构,其中,所述扩散区域为所述棱镜层外围的部分或全部区域。优选的,多个所述扩散结构分布于所述扩散区域中的入射光线强度大于设定阈值的区域。优选的,多个所述扩散结构均匀分布于所述扩散区域内。优选的,所述扩散结构为多面体结构、旋转体结构或球体结构。优选的,所述扩散结构为多面体结构,所述扩散结构的长、宽和高的取值范围均为5微米~10微米;所述扩散结构为旋转体结构,所述扩散结构的高和最大外径的取值范围均为5微米~10微米;所述扩散结构为球体结构,所述扩散结构的最大外径的取值范围为5微米~10微米。优选的,所述扩散结构采用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或聚碳酸酯材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导光板和/或棱镜膜;其中,所述棱镜膜的扩散区域至少包括所述光源与所述棱镜膜的棱镜层之间且位于所述棱镜膜的基材上的区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导光板的倾斜出光面上分布有多个扩散结构,该多个扩散结构能够对从导光板的倾斜出光面射出且经过该扩散结构的光线进行散射作用,从而减少了进入棱镜膜的棱镜层的光线,降低了棱镜膜中靠近光源的一侧的光线亮度,进而有效降低了显示面板亮暗不均的现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棱镜膜包括位于基材的同一个表面的棱镜层及多个扩散结构,该多个扩散结构能够对从导光板的倾斜出光面射出且经过该扩散结构的光线进行散射作用,从而减少了进入棱镜膜的棱镜层的光线,降低了棱镜膜中靠近光源的一侧的光线亮度,进而有效降低了显示面板中出现的亮暗不均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技术介绍
中第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
技术介绍
中第二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
技术介绍
中包括第二种导光板的背光模组的光路示意图;图5为
技术介绍
中棱镜膜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棱镜膜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棱镜膜中射入扩散结构的光路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棱镜膜的基材上设置多个扩散结构,从而对从导光板的倾斜出光面射出且经过该扩散结构的光线进行散射作用,从而减少了进入棱镜膜的棱镜层的光线,降低了棱镜膜中靠近光源的一侧的光线亮度,进而有效降低了显示面板中出现的亮暗不均现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导光板的倾斜出光面上设置多个扩散结构,从而对从导光板的倾斜出光面射出且经过该扩散结构的光线进行散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了显示面板中出现的亮暗不均现象。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棱镜膜6,包括:基材61;位于基材61上的棱镜层62;以及多个位于基材61上的扩散区域且用于对射入其内的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结构63,其中,该扩散区域为棱镜层外围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如图6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导光板、棱镜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包括至少一个水平出光面和倾斜出光面;其中,所述倾斜出光面包括多个用于对从所述倾斜出光面射出且射入其内的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棱镜膜,包括基材及位于所述基材上的棱镜层,所述棱镜层包括多个棱镜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膜还包括:扩散区域,所述扩散区域为所述棱镜层外围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多个位于所述扩散区域且用于对射入其内的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结构;各所述扩散结构位于所述棱镜条的延伸方向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膜,其特征在于,若进入所述扩散区域的光线的强度不均匀,则多个所述扩散结构分布于所述扩散区域中的入射光线强度大于设定阈值的区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膜,其特征在于,若进入所述扩散区域的光线的强度均匀,则多个所述扩散结构均匀分布于所述扩散区域内。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结构为多面体结构或旋转体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结构为多面体结构,所述扩散结构的长、宽和高的取值范围均为5微米~10微米;所述扩散结构为旋转体结构,所述扩散结构的高和最大外径的取值范围均为5微米~10微米。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结构为球体结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结构的最大外径的取值范围为5微米~10微米。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结构采用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或聚碳酸酯材料。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棱镜膜;其中,所述棱镜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威崔来友王子健翟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