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组件和侧发光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85425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6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光板,包括平板本体,平板本体的两个板面为全反射面,平板本体的外周壁为出光面,平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平板本体的圆孔,圆孔从平板本体的一板面向另一板面的方向延伸出交汇于圆孔轴心的导光部,导光部远离平板本体的一端面为入光面;从入光面入射的光线经导光部导光而入射至平板本体的中,再经平板本体的两个板面的多次全反射传递至出光面出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和侧发光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光板,只需在其入光面处设置一个LED即可实现导光板的整个侧壁发光,最大程度的降低了LED的成本,同时,无需采用矩形状的PCB板,降低了PCB板的复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背光组件和侧发光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导光结构
,尤其涉及导光板、背光组件和侧发光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电子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子产品的市场也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大电子厂商为提高各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很多类电子产品上设计侧发光显示效果,以此来提高产品的美观和科技感,从而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现在大多数电子产品通常设计矩形发光、圆形发光等环绕式发光,这种设计需要使相应形状的整个侧边发光来实现。如图1所示,为常见的实现侧边发光的背光组件的示意图,该背光组件是采用矩形状的PCB板40,并在矩形状的PCB板四周的外侧壁上布满LED50,通过PCB板40上的LED50同时工作发光,形成矩形侧边发光效果。但是,这种实现侧边发光方式需要采用大量的LED50,成本高,同时矩形状的PCB板40上连接设置大量LED50,设计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导光板、背光组件和侧发光电子设备,旨在降低实现侧边发光的背光组件成本和复杂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平板本体,所述平板本体的两个板面为全反射面,所述平板本体的外周壁为出光面,所述平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平板本体的圆孔,所述圆孔从所述平板本体的一板面向另一板面的方向延伸出交汇于所述圆孔轴心的导光部,所述导光部远离所述平板本体的一端面为入光面;从所述入光面入射的光线经所述导光部导光而入射至所述平板本体的中,再经所述平板本体的两个板面的多次全反射传递至所述出光面出射。 优选地,所述出光面为散光面。 优选地,所述平板本体上设有一个所述圆孔时,所述圆孔设于所述平板本体的中心位置;所述平板本体上设有多个所述圆孔时,各个圆孔等间距分布于与所述平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中心线上。 优选地,所述导光部的内、外侧壁均为全反射面。 优选地,所述导光部为以所述圆孔轴心为中心线的回转体。 优选地,所述导光部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由多段依次相连的折线绕所述圆孔轴心旋转形成;靠近所述入光面所述折线与所述圆孔轴心的夹角角度大于靠近所述平板本体的板面的所述折线与所述圆孔轴心的夹角角度。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包括LED,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导光板,所述LED的发光面正对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 优选地,所述LED的发光面与所述入光面贴合,所述入光面覆盖所述LED的发光面。 优选地,所述LED的发光面中心位于所述圆孔的轴心上。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侧发光电子设备,所述侧发光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组件。 本技术的导光板、背光组件和侧发光电子设备,LED发光面发射的光从导光板的入光面射入导光部中,导光部的内、外侧壁对入射的光线进行反射导光,使光线从圆孔的内侧壁的各个位置多次反射之后进入平板本体中,进入平板本体内的光线经过平板本体的上下两个全反射面的多次反射后,最终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即实现了整个平板本体的外周壁(即导光板的侧壁)发光。本技术的导光板,只需在其入光面处设置一个LED即可实现导光板的整个侧壁发光,最大程度的降低了 LED的成本,同时,无需采用矩形状的PCB板,降低了 PCB板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实现侧边发光的背光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导光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4为图2中A-A方向上的截面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导光部部分的局部图; 图6为本技术导光板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导光板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背光组件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参照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该导光板包括平板本体10,平板本体10的两个板面SI为全反射面,平板本体10的外周壁为出光面S2,平板本体10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平板本体10的圆孔11 (本实施例中优选两个为例),圆孔11从平板本体10的一板面SI向另一板面S2的方向延伸出交汇于圆孔11轴心L的导光部20,导光部20远离平板本体10的一端面为入光面S3,作为整个导光板的入光面S3,光源安装在入光面S3的位置处,入光面S3接收光源(以下描述中以LED为例)发出的光线;从入光面S3入射的光线经导光部20导光而入射至平板本体10的中,再经平板本体10的两个板面SI的多次全反射传递至出光面S2出射。本实施例中,两个导光部20优选位于平板本体10的同一侧,更方便LED的布置和PCB线路的设计;当然,导光部20也可以分别位于平板本体10的两侧。 本实施例的导光板,LED发光面发射的从入光面S3射入导光部20中,导光部20的内、外侧壁对入射的光线进行反射导光,使其从圆孔11处进入平板本体10中,进入平板本体10内的光线经过平板本体10的上下两个全反射面的多次反射后,最终从导光板的出光面S2出射,即实现了整个平板本体10的外周壁(即导光板的侧壁)发光。本实施例提出的导光板,只需在其入光面S3处设置一个LED即可实现导光板的整个侧壁发光,相较于现有实现侧壁发光的背光组件的方案而言,本实施例最大程度的降低了 LED的成本,同时,无需采用矩形状的PCB板,降低了 PCB板的复杂度。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出光面S2的出光更加均匀,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出光面S2为散光面,使光线从散光面的各个方向出射。散光面可通过对出光面S2进行蚀纹处理得到。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从入光面S3入射的部分光线从导光板的侧壁折射出去,保证入射的所有光线都从出光面S2射出,提高出光的光效,本实施例采用导光部20的内、外侧壁22(即导光板的内侧壁21和外侧壁22)均为全反射面。导光部20的内、外侧壁22可由多段面构成,以保证光线射到导光板的内、外侧壁22上的入射角度不小于全反射临界角。导光板可采用PMMA(Poly methyl Meth 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全反射临界角为39° )或PC(Poly carbonate,聚碳酸酯)材料(全反射临界角为42° )制成,不同材料制成的导光板的全反射临界角不同,对应的导光部20的内侧壁21和外侧壁22的面结构也不同。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导光部20从任何位置将光线导入至平板本体10中的能力相同,以确保从导光板导入到平板本体10中的光线分布均匀,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导光部20为以圆孔11轴心L为中心线的回转体。 [0031 ] 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导光部20靠近入光面S3的一端由多段依次相连的折线f(本实施例仅以两段折线为例,并不用以限定折线f的数量)绕圆孔11轴心L旋转形成;靠近入光面S3的折线f与圆孔11轴心L的夹角角度大于靠近平板本体10的板面SI的折线f与圆孔11轴心L的夹角角度,本实施例中,各段折线f与圆孔11轴心L的夹角角度,由入光面S3向平板本体10的板面SI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平板本体,所述平板本体的两个板面为全反射面,所述平板本体的外周壁为出光面,所述平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平板本体的圆孔,所述圆孔从所述平板本体的一板面向另一板面的方向延伸出交汇于所述圆孔轴心的导光部,所述导光部远离所述平板本体的一端面为入光面;从所述入光面入射的光线经所述导光部导光而入射至所述平板本体的中,再经所述平板本体的两个板面的多次全反射传递至所述出光面出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平板本体,所述平板本体的两个板面为全反射面,所述平板本体的外周壁为出光面,所述平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平板本体的圆孔,所述圆孔从所述平板本体的一板面向另一板面的方向延伸出交汇于所述圆孔轴心的导光部,所述导光部远离所述平板本体的一端面为入光面;从所述入光面入射的光线经所述导光部导光而入射至所述平板本体的中,再经所述平板本体的两个板面的多次全反射传递至所述出光面出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为散光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本体上设有一个所述圆孔时,所述圆孔设于所述平板本体的中心位置;所述平板本体上设有多个所述圆孔时,各个圆孔等间距分布于与所述平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中心线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的内、外侧壁均为全反射面。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TCL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