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5138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8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块,导光板包括主体、数个第一微结构及数个第二微结构。主体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反射面。反射面相对于出光面。入光面连接出光面与反射面。第一微结构设于出光面或反射面上,且第一微结构沿着第一延伸方向排列。第二微结构设于出光面或反射面上,且第二微结构沿着第二延伸方向排列。其中,第二微结构与第一微结构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彼此交叉设置。每一个第二微结构呈单一条状形态,且每一个第二微结构的宽度从靠近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缩小。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ight guide plate and a backlight module, wherein the light guide plate comprises a main body, a plurality of first micro structures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micro structures. The main body comprises an entry face, a smooth surface and a reflecting surface. The reflecting surface is opposite to the smooth surface. The smooth fa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mooth surface and the reflecting surface. The first micro structure is arranged on the smooth surface or the reflecting surface, and the first micro structure is arranged along the first extending direction. The second micro structure is arranged on the smooth surface or the reflecting surface, and the second micro structure is arranged along the second extension direction. Wherein, the second micro structure and the first micro structure are arranged on the same plane and intersect each other. Each of the second microstructures is in a single strip shape, and the width of each of the second microstructures is gradually reduced from one end to the other end of the smooth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1310369663.6,申请日为2013年08月20日,申请人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题为具多向性结构的导光板的专利技术提出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以及反射面。光源所提供的光线由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为了使得经过导光板内部的光源能够更均匀地混合,通常会在导光板的出光面或反射面设置微结构,例如点状微结构或条状微结构。然而,一般设有点状微结构的表面的结构较粗糙,光线在接触结构表面后会形成漫射,使得光线在折射出导光板后的方向不一致且光能量不集中,进而导致辉度不佳。另一种技术则是通过分别在导光板出光面及反射面设置不同延伸方向的条状微结构。此种设有条状微结构的导光板所产生的辉度效果较设有点状结构的导光板佳,但却容易产生亮暗纹而影响导光板的光学外观。因此,亟需一种导光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多向性结构的导光板,通过交叉设置在导光板的同一面上的第一微结构及第二微结构来产生同时控制导光板的出光角度及光学趋势的功能,并可达到混光及出光更均匀的效果。再者,通过对第一微结构及第二微结构表面的粗糙化或雾化的处理,可提升导光板的整体出光外观的均匀性。此外,前述第一微结构及第二微结构皆可利用现有的微结构工艺及设备来制作,不需要额外购置新的工艺设备,因此不会造成工艺成本的负担。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具多向性结构的导光板,其包括主体、数个第一微结构及数个第二微结构。主体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反射面。反射面相对于出光面。入光面连接出光面与反射面。第一微结构设于出光面或反射面上,且第一微结构沿着第一延伸方向排列。第二微结构设于出光面或反射面上,且第二微结构沿着第二延伸方向排列。其中,第二微结构与第一微结构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彼此交叉设置。而且,每一个第二微结构呈单一条状形态,且每一个第二微结构的宽度从靠近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缩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第二微结构截断每一个第一微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上述第一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垂直。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一微结构或每一个第二微结构为凸状部或凹陷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当每一个第二微结构为凸状部时,凸状部的高度从靠近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缩小。当每一个第二微结构为凹陷部时,凹陷部的深度从靠近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缩小。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一微结构的剖面轮廓为V形或倒V形,且每一个第一微结构的二表面与出光面或反射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及第二夹角。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二微结构的剖面轮廓为V形、倒V形、圆弧形或梯形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上述第一微结构中的任相邻二者的间距为相同,且第二微结构中的任相邻二者的间距为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上述第一微结构中的任相邻二者的间距为相同,且第二微结构中的任相邻二者的间距为不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上述第一微结构中的任相邻二者的间距为不相同,且第二微结构中的任相邻二者的间距为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上述第一微结构中的任相邻二者的间距为不相同,且第二微结构中的任相邻二者的间距为不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上述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微结构的表面为雾面、纹面或粗糙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上述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微结构的表面为雾面、纹面或粗糙面。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附图的说明如下: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具多向性结构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第一微结构的局部剖示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种第一微结构的局部剖示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第二微结构的局部剖示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种第二微结构的局部剖示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具多向性结构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与比较例1、比较例2及比较例3的光场分布曲线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与比较4及比较例5的光场分布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其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具多向性结构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0可应用于背光模块(图未示)上。导光板100可包括主体120以及复数个微结构,其中此复数个微结构可例如包括复数个第一微结构140以及复数个第二微结构160。通过设置在主体120上的第一微结构140及第二微结构160,可以同时改变并调整光线进入导光板100后射出的出光角度及光学趋势。在导光板100中,主体120可为透光板或其他等效的透光件。主体120主要包括入光面122以及至少一个主表面,其中此至少一个主表面可例如包括出光面124及反射面126,主表面具有一组成对且互相平行的第一端缘S1与第二端缘S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缘S1为主表面与入光面122连接的边缘,第二端缘S2为主表面远离入光面122的边缘。反射面126与出光面124分别位于主体120的相对两侧。此外,入光面122连接出光面124与反射面126,亦即入光面122的相对二边分别与出光面124的一边和反射面126的一边相接。其中,光源190设置在入光面122旁,且光源190所产生的光线可由入光面122进入导光板100。第一微结构140与第二微结构160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说,第一微结构140与第二微结构160同时设置在出光面124上或反射面126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在出光面124及反射面126上均同时设置第一微结构140与第二微结构160。而且,在同一面上的第一微结构140与第二微结构160呈彼此交叉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微结构160可截断每个第一微结构140。如图1所示,所有第一微结构140沿着第一延伸方向D1排列在出光面124上并且从第一端缘S1排列至第二端缘S2。另一方面,所有第二微结构160沿着第二延伸方向D2排列在出光面124上并且从第一端缘S1延伸至第二端缘S2。其中,每一个第二微结构160可呈单一条状型态。而且,每一个第二微结构160的宽度从靠近入光面122的一端往远离入光面122的方向逐渐缩小。由于同一面上的第一微结构140与第二微结构160呈彼此交叉设置,因此第二延伸方向D2不同于第一延伸方向D1。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第一微结构140所在区域即为第一区域A1,第二微结构160的所在区域即为第二区域A2,且第二区域A2相邻于第一区域A1。而且,由于第二微结构160与第一微结构140交叉设置,且每一个第二微结构160的宽度从靠近入光面122的一端往远离入光面122的方向逐渐缩小,因此,由图1可知,每一个第一区域A1的宽度从靠近入光面122的一端到远离入光面122的另一端逐渐增大,而每一个第二区域A2的宽度从靠近入光面122的一端到远离入光面122的另一端逐渐缩小。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方向D1与第二延伸方向D2垂直,但不以此为限。具体而言,图1以第一微结构140及第二微结构160同时设于出光面124上的实施例作为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包括:主体,包括:入光面;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所述入光面的主表面;复数个第一区域;复数个第二区域,与各个第一区域相邻,且所述复数个第一区域与所述复数个第二区域位于相同的所述至少一个主表面上;其中,每一个第一区域的宽度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增大,第二区域的宽度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缩小;以及其中,所述复数个第一区域与所述复数个第二区域的至少其中一部分区域布设有复数个微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包括:主体,包括:入光面;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所述入光面的主表面;复数个第一区域;复数个第二区域,与各个第一区域相邻,且所述复数个第一区域与所述复数个第二区域位于相同的所述至少一个主表面上;其中,每一个第一区域的宽度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增大,第二区域的宽度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缩小;以及其中,所述复数个第一区域与所述复数个第二区域的至少其中一部分区域布设有复数个微结构。2.一种导光板,包括:主体,包括:入光面;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所述入光面的主表面;至少一个第一区域;至少一个第二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区域相邻,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区域位于相同的所述至少一个主表面上;以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区域的至少其中一部分区域布设有复数个微结构,且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区域的所述微结构相切于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区域的所述微结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微结构包括复数个第一微结构,每一个第一区域布设有所述第一微结构,且所述第一微结构沿着所述第一延伸方向排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一微结构无间隔地连续排列。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微结构还包括复数个第二微结构,每一个第二区域布设有单一个第二微结构,且所述第二微结构沿着所述第二延伸方向排列,且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彼此交叉。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微结构截断每一所述第一微结构。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垂直。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微结构或每一所述第二微结构为凸状部或凹陷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板,其中当每一个所述第二微结构为所述凸状部时,所述凸状部的高度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所述端到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尹黄柏菖张智强张善富林信柏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