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导板对中测宽修正立辊辊缝设定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09981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0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侧导板对中测宽修正立辊辊缝设定的方法,包括:轧机二级控制系统接收钢板的尺寸信息,计算道次计划;判断立辊是否投入使用,若立辊投入使用,则进入有立辊道次工艺,若立辊没有投入使用,则进入无立辊道次工艺;在无立辊道次工艺中,计算钢板展宽轧制后的宽度,根据计算的宽度进行展宽轧制和侧导板对中操作,然后所述方法结束;在有立辊道次工艺中,计算钢板展宽轧制后的宽度,根据计算的宽度进行展宽轧制和侧导板对中操作,其中在侧导板对中操作中夹持力达到预定值时,测量侧导板的开度并作为实测的宽度,比较实测的宽度与计算的宽度,基于所述实测的宽度与计算的宽度调整立辊辊缝和轧制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工业领域,尤其涉及厚板生产中。
技术介绍
厚板轧制尺寸控制是一个用一定尺寸的板坯轧制成一定尺寸的钢板的过程,钢板的宽度一般较板坯宽度大很多,具有展宽轧制。现有技术中最常见的达到目标钢板尺寸的方式为图Ia和图Ib所示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方式如图Ia所示,先将板坯沿长度方向轧制,消除板坯厚度方向上的偏差,并进行成型MAS轧制;然后转钢、利用轧机前或轧机后的侧导板对中(即将板坯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轧机的中心线对齐),将板坯沿宽度方向进行轧制,轧制到目标宽度后再次 转钢、对中(即再次将板坯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与轧机中心线对齐),最后将轧制成目标钢板。第二种方式如图Ib所示,轧制前板坯先转钢,然后利用轧机前的侧导板对中(即先将板坯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轧机的中心线对齐),对中后将板坯沿宽度方向进行轧制,轧制到目标宽度后转钢、利用轧机前或轧机后的侧导板对中(即将板坯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与轧机中心线对齐),最后轧制成目标钢板。展宽过程完成后,厚板轧制采用精轧阶段立辊侧压工艺,立辊道次一般不超过两道次,对展宽结束后的钢板宽度进行侧压,提高宽度精度,改善同板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差。立辊位于轧机后方,反道次轧制时使用立辊侧压,然后同道次进行水平辊轧制。立辊的设备布局图如图2所示。设备布置在加热炉侧和热矫机侧之间。设备的中间是水平辊202,水平辊202的后侧是立辊204,在水平辊202的前方和立辊204的后方各自具有一对侧导板206。该设备的具体工艺如下首先确定钢板需用立辊的有效减宽,然后在展宽过程考虑此减宽量,展宽结束后到立辊使用前钢板设定宽度为轧制目标宽度+预计减宽量;立辊根据预计减宽量进行侧压,保证钢板达到轧制目标宽度。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的不足之处该方案中现场无法在轧制过程中得到实际钢板宽度。用于立辊辊缝设定计算的钢板宽度皆源于理论计算值,理论计算宽度误差较大,会造成立辊侧压时无法起到有效减宽,并且会出现出现轧制力过大的情况。由于板坯尺寸精度、宽度模型计算精度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钢板宽度存在一定偏差。轧制宽度3m以下的钢板计算误差为(-10,30mm),轧制宽度范围在(3m,3. 8m)范围的钢板计算误差为(-20,50mm),轧制宽度超过3. Sm的钢板计算误差为为(-30,80_)。轧制过程无精确的宽度测量仪器,无法得知钢板实际宽度。当钢板实际宽度大于设定宽度超过40mm时,立辊的实际侧压量较大,很容易造成钢板侧压时变形起不到提高宽度精度的作用,更有甚者出现异常材;另外,当宽度偏差很大时,侧压轧制会对立辊设备造成损害。图3为钢板受侧压较大时,钢板产生横向拱起,立辊起不到修正宽度的作用,并且会影响钢板的边部质量。有一些现有的厚板轧制工艺对此进行了改进,例如参考图4所示的一种现有的厚板轧制工艺的流程图。在该工艺中,采用了两级轧机控制系统的配置。工艺过程如下首先轧机二级控制系统接收钢板的尺寸信息并计算道次计划。判断立辊是否投入使用,若立辊投入使用,则进入有立辊道次工艺,若立辊没有投入使用,则进入无立辊道次工艺。在无立辊道次工艺中,参考图4的右侧分支所示,依次执行计算钢板展宽轧制后的宽度。向轧机一级控制系统发送执行轧制动作的指令进行展宽轧制。在展宽轧制完成后转钢并进入精轧阶段,轧机一级控制系统执行侧导板对中操作。在有立辊道次工艺中,参考图4的左侧分支所示,依次执行轧机二级控制系统计算立棍的预计减宽量。计算钢板展宽轧制后的宽度,计算立辊使用的总道次数和阶段。向轧机一级控制系统发送执行轧制动作的指令进行展宽轧制。在展宽轧制完成后转钢并进入精轧阶段,轧机一级控制系统执行侧导板对中操作。轧机二级控制系统根据计算的宽度调整立辊辊缝和轧制力。轧机一级控制系统和轧机二级控制系统根据立辊辊缝和轧制力进行 立辊侧压,该方法结束。该工艺的逻辑控制中增加了判定立辊是否使用,并确定钢板需用立辊的预计减宽量(overwidth)。在展宽过程考虑此减宽量,展宽结束后到立棍使用前钢板计算宽度(Wcl)为轧制目标值(Wt)+预计减宽量;立辊侧压在轧制的精轧阶段进行,模型根据当前钢板宽度、厚度和预计减宽量大小计算立辊所需使用的立辊道次数和立辊道次的辊缝速度及轧制力,立辊侧压使用后,系统默认钢板计算宽度(Wc2)=轧制目标值。由于考虑了预计减宽量,比之前介绍的厚板轧制工艺有了改进,但是在整个厚板轧制过程中,所使用的钢板宽度皆为计算值,并没有实际测量值的反馈,因此立辊宽度无法修正造成钢板侧部质量较差的问题依然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利用实际测量的钢板宽度对厚板轧制工艺进行改进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包括如下的步骤轧机二级控制系统接收钢板的尺寸信息,计算道次计划;判断立辊是否投入使用,若立辊投入使用,则进入有立辊道次工艺,若立辊没有投入使用,则进入无立辊道次工艺;在无立辊道次工艺中,计算钢板展宽轧制后的宽度,根据计算的宽度进行展宽轧制和侧导板对中操作,然后该方法结束;在有立辊道次工艺中,计算钢板展宽轧制后的宽度,根据计算的宽度进行展宽轧制和侧导板对中操作,其中在侧导板对中操作中夹持力达到预定值时,测量侧导板的开度并作为实测的宽度,比较实测的宽度与计算的宽度,基于实测的宽度与计算的宽度调整立辊辊缝和轧制力。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立辊道次工艺中不考虑立辊的侧压,该无立辊道次工艺包括计算钢板展宽轧制后的宽度;向轧机一级控制系统发送执行轧制动作的指令进行展宽轧制;在展宽轧制完成后转钢并进入精轧阶段,其中轧机一级控制系统执行侧导板对中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有立辊道次工艺包括轧机二级控制系统计算立棍的预计减宽量;计算出钢板展宽轧制后的宽度,计算立辊使用的总道次数和目前所处阶段并设定立辊道次为非展宽后第一道次;向轧机一级控制系统发送执行轧制动作的指令进行展宽轧制;在展宽轧制完成后转钢并进入精轧阶段,其中轧机一级控制系统执行侧导板对中操作;检测侧导板对中操作的夹持力,在侧导板对中操作中夹持力达到预定值时测量侧 导板的开度并作为实测的宽度;轧机二级控制系统比较实测的宽度与计算的宽度,如果实测的宽度与计算的宽度的差值超过设定的范围,轧机二级控制系统根据实测的宽度调整立辊辊缝和轧制力;如果实测的宽度与计算的宽度的差值不超过设定的范围,轧机二级控制系统根据计算的宽度调整立辊辊缝和轧制力;轧机一级控制系统和轧机二级控制系统根据立辊辊缝和轧制力进行立辊侧压;侧压结束后轧机一级控制系统再次执行侧导板对中操作,测量钢板宽度,该方法结束。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力的预定值为20吨。实测的宽度与计算的宽度的差值的设定的范围为30mm-50mm。在一个实施例中,轧机一级控制系统和轧机二级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包括轧机二级控制系统向轧机一级控制系统传送测宽标记和侧导板设定开度;轧机一级控制系统将测宽标记转化为侧导板对中信号中的一位;轧机一级控制系统执行侧导板对中操作,侧导板向内移动并接触钢板;轧机一级控制系统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侧导板与钢板的接触压力,在接触压力达到20吨时,利用位置传感器记录当前侧导板的位置,该位置记录在缓存中并在下次设定时清零;结束侧导板对中操作,侧导板向外移动离开钢板;轧机一级控制系统将记录在缓存中的位置提供给轧机二级控制系统,完成一轮数据通信。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导板对中测宽修正立辊辊缝设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轧机二级控制系统接收钢板的尺寸信息,计算道次计划;判断立辊是否投入使用,若立辊投入使用,则进入有立辊道次工艺,若立辊没有投入使用,则进入无立辊道次工艺;在无立辊道次工艺中,计算钢板展宽轧制后的宽度,根据计算的宽度进行展宽轧制和侧导板对中操作,然后所述方法结束;在有立辊道次工艺中,计算钢板展宽轧制后的宽度,根据计算的宽度进行展宽轧制和侧导板对中操作,其中在侧导板对中操作中夹持力达到预定值时,测量侧导板的开度并作为实测的宽度,比较实测的宽度与计算的宽度,基于所述实测的宽度与计算的宽度调整立辊辊缝和轧制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伟王全胜张栋林剑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