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移动机器人小车的两自由度测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721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移动机器人小车的两自由度测速机构,该测速机构包括测速机构支架、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转轴和连杆,第一轴承安装在测速机构支架的中部,第一轴承与转轴啮合在一起,转轴的一端通过转轴联轴器与转轴编码器相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啮合在一起;在转轴上径向安装一连杆轴,该连杆轴的外端与连杆的一端铰装在一起,在连杆与转轴之间设有一个弹簧使连杆沿连杆轴转动,该连杆的另一端安装有随动轮支架、随动轮、随动轮编码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将其安装在小车的底部,解决了车轮空转情况下不能准确测速的问题,实现了对车体的精确测速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移动机器人小车
,尤其是一种用于移动机器人小车的两自由度测速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移动机器人小车测速方法通常是在主动轮上安装光电编码器,当电机旋转时,光栅盘与电机同速旋转,利用光电转换原理直接将位移或角度的模拟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脉冲或数字量,通过计算每秒光电编码器输出脉冲的个数就能反映当前电机的转速。这种将光电编码器安装在主动轮上的方法虽然可以测速电机速度,但是,当移动机器人小车遇到特殊情况,如地面上存在油溃和冰雪都会使地面摩擦力小于正常值,由于地面摩擦力小于正常范围而不足以推动车辆前进,致使移动机器人小车车轮出现打 滑空转现象,此时,安装在主动轮上的光电编码器虽然依旧能够正常输出脉冲并反映车轮的转速,但是,整个车体并没有发生任何移动,因此,会出现车体速度为零而车轮的速度大于零的车速测速的错误结论,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移动机器人小车的真实行进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移动机器人小车的两自由度测速机构,解决了车轮空转情况下不能准确测速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移动机器人小车的两自由度测速机构,包括测速机构支架、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转轴、转轴编码器、连杆、随动轮、随动轮支架、随动轮转轴和随动轮编码器,第一轴承安装在测速机构支架的中部,第一轴承与转轴啮合在一起,转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转轴联轴器与转轴编码器相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啮合在一起;在转轴上径向安装一连杆轴,该连杆轴的外端与连杆的一端铰装在一起,在连杆与转轴之间设有一个弹簧使连杆沿连杆轴转动,该连杆的另一端安装在随动轮转轴的两端,该随动轮安装在随动轮转轴上,该随动轮转轴一侧通过随动轮联轴器与随动轮编码器相连接,该随动轮编码器安装随动轮支架上,该随动轮支架与连杆的下端固装在一起。而且,所述的测速机构支架由第一横架、第二横架和纵架连接构成,第一横架安装在纵架一侧的中部并与第一轴承固装,第二横架安装在纵架的一侧的底部。而且,所述的第二轴承啮合安装在转轴的上端,所述的转轴编码器通过转轴联轴器安装在测速机构下端的第二横架上。而且,所述的第二轴承安装在测速机构下端的第二横架上,所述的转轴编码器通过第一轴承、转轴联轴器安装在转轴的上端。而且,所述的转轴编码器、随动轮编码器还与测速电路相连接,该测速电路包括微处理器、转轴编码器接口、随动轮编码器接口和通信接口,转轴编码器接口的输出端、随动轮编码器接口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相连接,微处理器根据两个编码器采集的信息进行速度计算并通过通信接口将测速结果进行输出。而且,所述的通信接口采用RS232接口、485接口或网口。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安装在车体底部,通过转轴和随动轮上的编码器实时采集转轴和随动轮编码器的数据,由于随动轮的动力来自于车体,车体移动随动轮才能转动,所以随动轮编码器读出的数据能够真实反映车体的速度,当地面摩擦力小于正常范围致使车辆打滑时,由于此时车体未能发生移动,随动轮也将不会转动,安装在随动轮上的编码器也将不会产生输出脉冲,解决了车轮空转情况下不能准确测速的问题,实现了对车体速度的精确测速 功能。附图说明图I是测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测速机构的随动轮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测速机构与移动机器人小车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测速机构的测速电路方框图;图5是测速机构与移动机器人小车运动方向一致的状态不意图;图6是测速机构与移动机器人小车运动方向不一致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一种用于移动机器人小车的两自由度测速机构,如图I及图2所示,包括测速机构支架I、第一轴承6、第二轴承2、转轴3、转轴联轴器7、转轴编码器8、弹簧5、连杆9、随动轮11、随动轮支架10、随动轮转轴15、随动轮联轴器16和随动轮编码器17。测速机构支架包括第一横架13、第二横架12和纵架14,第一横架安装在纵架一侧的中部,第二横架安装在纵架的一侧的底部,第一横架的外侧与第一轴承固装在一起,第一轴承与转轴啮合在一起,转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6、转轴联轴器安装转轴编码器,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哨合在一起;第二轴承既可以安装在转轴的上端,也可以安装在转轴的下端,具体形式为第二轴承安装在转轴的上端,与此同时,转轴编码器通过转轴联轴器安装在测速机构第二横架上;或者,第二轴承安装在测速机构下端的第二横架上,与此同时,转轴编码器通过第一轴承6、转轴联轴器安装在转轴的上端。在转轴上径向安装一连杆轴4,该连杆轴的外端与连杆的一端铰装在一起,在连杆与转轴之间设有一个弹簧使连杆可以沿连杆轴转动,该连杆的另一端安装在随动轮转轴的两端,随动轮安装在随动轮转轴上,该随动轮和地面之间的距离靠弹簧调节,当地面凸起时,弹簧被缩短,当地面凹陷时,弹簧被伸长,随动轮转轴一侧通过随动轮联轴器与随动轮编码器相连接,该随动轮编码器安装随动轮支架上,该随动轮支架与连杆的下端固装在一起。本技术安装在移动机器人小车18下表面的中心位置上,实现对移动机器人小车的速度进行测速,如图3所示,移动机器人小车的车轮19及其随动轮均与地面紧密接触。由于本测速机构的第二轴承可以设在转轴的上端或下端,因此,本测速机构与移动机器人小车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安装方式是纵杆与移动机器人车体的底部固装在一起,同时将第二轴承与移动机器人车体的底部固装在一起;另一种安装方式是纵杆与移动机器人车体的底部固装在一起,同时将转轴编码器与移动机器人车体的底部固装在一起。本测速机构还包括一个测速电路,如图4所示,测速电路包括微处理器、转轴编码器接口、随动轮编码器接口和通信接口,转轴编码器、随动轮编码器均可以采用绝对值编码器,上述绝对编码器通过电源输入接口、数据接口和时钟接口与转轴编码器接口、随动轮编码器接口相连接,转轴编码器接口的输出端、随动轮编码器接口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相连接,微处理器根据两个编码器采集的信息进行速度计算并通过通信接口将测速结果进行输出,该通信接口可以采用RS232接口、485接口或网口。下面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本测速机构有两个自由度,第一个自由度是指连杆和转 轴的连杆轴处,第二个自由度是指连杆和随动轮转轴处。当车体转弯时,测速机构车轴在扭矩的作用下产生转动,这个扭矩来自于地面的摩擦力由于测速机构的车轴、连杆、随动轮在同一个平面内,当车体前进方向和测速机构平面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其随动轮方向和车体前进方向互为一个角度,由于这个角度的存在,使地面给随动轮产生一个摩擦阻力,这个摩擦阻力将沿着车体转动方向产生一个扭矩,扭矩作用在转轴上使转轴转动,并带动随动轮也跟着转动。由于测速机构随动轮、转轴、连杆始终保持在同一个平面内运动,当移动机器人小车作直线运动时,转轴、连杆、随动轮排列为一条直线并且和车体运动方向一致,如图5所示;当车体转弯运动时,由于地面无法立即提供随动轮的转弯力矩,连杆与车体将会产生一个夹角Θ,如图6所示,车体和测速机构都会产生一个瞬时半径和瞬时圆心,其中,圆心是共同的,角速度ω胃胃相同,而车体的转弯半径L2和测速机构的转弯半径LI是不相同的,由于车体转弯线速度V车=L2*co转弯,随动轮转弯线速度Vffe=LNco转弯,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移动机器人小车的两自由度测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速机构支架、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转轴、转轴编码器、连杆、随动轮、随动轮支架、随动轮转轴和随动轮编码器,第一轴承安装在测速机构支架的中部,第一轴承与转轴啮合在一起,转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转轴联轴器与转轴编码器相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啮合在一起;在转轴上径向安装一连杆轴,该连杆轴的外端与连杆的一端铰装在一起,在连杆与转轴之间设有一个弹簧使连杆沿连杆轴转动,该连杆的另一端安装在随动轮转轴的两端,该随动轮安装在随动轮转轴上,该随动轮转轴一侧通过随动轮联轴器与随动轮编码器相连接,该随动轮编码器安装随动轮支架上,该随动轮支架与连杆的下端固装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普智联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