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管柱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8326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转向管柱出现较大振动的问题。本转向管柱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包括两个板状的支撑座,支撑座通过过紧配合的方式卡接在固定座的外圆周面上,支撑座连接在车身上,固定座与支撑座均采用铝合金材料铸造而成。本转向管柱与车身的连接结构能够提高转向管柱的安装稳定性,有效的减少汽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转向管柱的振动,提高驾驶舒适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转向管柱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现在公路上的急转弯随处可见,更不乏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因此,能够安全、正确、轻松的响应驾驶员的转向意图是每辆汽车的重要品质。而转向管柱设置在方向盘与转向器之间,起到了关键作 用。转向管柱除了在驾驶过程中传递转动意图,同时还兼具多项功能,如发生正面碰撞时能够吸收能量,保护驾驶员的生命安全;还能安装点火开关以及锁支架,防止车辆被盗;安装多功能杆以控制前大灯、挡风玻璃刮水器等。因此,转向管柱自身安装的可靠性尤为重要。目前,汽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方向盘会出现振动现象,而车辆振动与转向管柱的振动也会出现共振,影响了驾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转向管柱与车身的连接结构,该转向管柱与车身的连接结构能够提高转向管柱的安装稳定性,有效的减少汽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转向管柱的振动,提高驾驶舒适性。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转向管柱与车身的连接结构,所述转向管柱包括一管状固定座,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固定座与车身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两个板状的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的侧面上沿一边缘开设有若干个矩形通孔,所述固定座外圆周面上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槽型与支撑座上开设有矩形通孔的一侧边缘的轮廓相匹配,所述支撑座通过该边缘卡接在上述开口槽内。固定座上还连接有管柱上套管,支撑座呈板状,方便安装调节机构,并通过调节机构连接在车身上;支撑座卡接在固定座上,能够减少振动从车身到固定座的传递,同时能够保证固定座安装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支撑座的侧面上开设通孔既可以减少材料与重量,同时在支撑面卡接到开口槽内时,增加两者的接触面积,增加卡接的摩擦力。所述固定座与支撑座均采用招合金材料铸造而成。固定座和支撑座均通过招合金材料铸造能够提高它们的强度与刚度,所述矩形通孔的数量为三个。综合考虑支撑座与固定座卡接地牢固性、支撑座的用料与重量,开口槽的数量为三个时较佳。所述两个开口槽的长度方向与固定座轴向方向一致,所述两个开口槽设置在固定座的同一侧且径向对称。使支撑座安装到固定座上时能够在固定座的同一侧且径向对称,提高稳定性,同时保证在支撑座上安装调节机构后的调节功能。所述支撑座侧面上开设一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的条形方向与固定座的轴向方向一致。条形通孔上还要连接一调节机构,该条形通孔能够保证转向管柱的前后调节。所述固定座外圆周面上在两个开口槽之间轴向设有长条形的统槽一,所述的固定座端部外圆周面上在设有开口槽一侧周向设有长条形的铣槽二,所述铣槽二在中间位置与铣槽一垂直贯通。转向管柱通过支撑座安装到车身上,支撑座需要被夹紧安装,其两侧受力时,铣槽一与铣槽二能够吸收固定座受到支撑座夹紧而产生的变形,保证同轴度。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一用来固定控制压簧的螺孔。控制压簧为调节机构的部件之一,固定安装在支撑座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转向管柱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I、由于固定座与支撑座均采用铝合金材料铸造,提高了强度与刚度,所以减少了固定座的振动,稳定性更高。2、由于支撑座采用过紧配合卡接在固定座上,所以固定座的振动减少了。3、由于固定座外圆周面上设有铣槽,能够吸收受力时的变形,所以同轴度提高了。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固定座与支撑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固定座与支撑座的装配结构仰视图。图4是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支撑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I、固定座;2、支撑座;3、开口槽;4、铣槽一 ;5、铣槽二 ;6、矩形通孔;7、通孔;8、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I、图2、图3所示,一种转向管柱与车身的连接结构,转向管柱设置在方向盘与转向器之间,能够将方向盘的转动传递给转向器。转向管柱包括一管状固定座1,连接结构设置在固定座I与车身之间,包括两个板状的支撑座2,支撑座2卡接在固定座I的外圆周面上。支撑座2两侧还会安装有方向调节结构并安装到车身上,支撑座2采用过紧配合的方式卡接在固定座I上,能够减少振动从车身到固定座I的传递。支撑座2与固定座I均采用铝合金材料铸造而成,提高它们的强度与刚度,减少固定座I因为车体颠簸而产生的振动,保证固定座I安装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具体来说,如图4、图5所示,板状的支撑座2 —侧面上沿一边缘开设有三个矩形通孔6,减少材料与重量,同时增加固定座I与支撑座2的接触面积,增加卡接的摩擦力。固定座I外圆周面上开设有两个开口槽3,开口槽3的槽型与支撑座2上开设有矩形通孔6的一侧边缘的轮廓相匹配,支撑座2通过该边缘过紧配合的卡接在上述开口槽3内。板状的支撑座2卡接在开口槽3内,固定座I上因开设开口槽3而形成的凸体也卡接在矩形通孔6中,提高两者安装的牢固性。两个开口槽3设置在固定座I的同一侧且径向对称,其长度方向与固定座I轴向方向一致,使支撑座2安装到开口槽3里时能够在固定座I的同一侧且径向对称,提高稳定性。支撑座2的侧面上还设有长条状的通孔7,长条状的通孔7的条形方向与固定座I轴向方向一致,支撑座2上设有一用来固定控制压簧的螺孔8。在支撑座2上还会安装有调节机构,控制压簧为调节机构的部件之一,固定安装在支撑座2上,而上述的通孔7能够保证转向管柱的前后调节。固定座I外圆周面上在两个开口槽3之间轴向设有长条形的统槽一 4,固定座I端部外圆周面上在设有开口槽3 —侧周向设有长条形的铣槽二 5,铣槽二 5在中间位置与铣槽一 4垂直贯通。转向管柱通过支撑座2安装到车身上,支撑座2需要被夹紧安装,其两侧受力会被传递给固定座1,铣槽一 4与铣槽二 5能够吸收固定座I受到支撑座2夹紧而产生的变形,保证同轴度。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固定座I、支撑座2、开口槽3、铣槽一 4、铣槽二 5、矩形通孔 6、通孔7、螺孔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权利要求1.一种转向管柱与车身的连接结构,所述转向管柱包括一管状固定座(1),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固定座(I)与车身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两个板状的支撑座(2),所述的支撑座(2)的侧面上沿ー边缘开设有若干个矩形通孔出),所述固定座(I)外圆周面上开设有开ロ槽(3),所述开ロ槽(3)的槽型与支撑座(2)上开设有矩形通孔(6)的一侧边缘的轮廓相匹配,所述支撑座(2)通过该边缘卡接在上述开ロ槽(3)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向管柱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I)与支撑座(2)均采用铝合金材料铸造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向管柱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通孔(6)的数量为三个。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管柱与车身的连接结构,所述转向管柱包括一管状固定座(1),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固定座(1)与车身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两个板状的支撑座(2),所述的支撑座(2)的侧面上沿一边缘开设有若干个矩形通孔(6),所述固定座(1)外圆周面上开设有开口槽(3),所述开口槽(3)的槽型与支撑座(2)上开设有矩形通孔(6)的一侧边缘的轮廓相匹配,所述支撑座(2)通过该边缘卡接在上述开口槽(3)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军王晓芸刘巍潘之杰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