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720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该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包括衬底和功能层,所述衬底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区域,所述功能层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区域对应的位置上;所述衬底还包括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及第三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第三定位单元之间的三条连接线中的至少两条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区域上;所述功能层上具有一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为一与其粘合的面板上的一连接排线形状和大小对应的缺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触控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
技术介绍
在手机上应用电容式触摸屏已成为当今社会之主流趋势,电容式触摸屏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界面,逐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数字信息系统上,从小型产品如手机、PDA、数码产品、e-Book,到中型产品如车载导航仪、游戏机、家用电器、工控仪器,再到大型产品如POS系统、公共查询和自助系统、便携电脑、医疗仪器以及电视新闻节日中常用的触摸式PDP上都可以看到电容式触摸屏产品。因此,电容式触摸屏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电容式触摸屏通常由具有感应层的触控面板和用于保护所述触控面板的盖板组成。所述盖板通常采用玻璃材料经过钢化工艺制成。所述触控面板通过光学胶与所述盖板贴合在一起,形成所述电容式触摸屏。现在使用的光学胶通常先制作于一保护薄膜上,然后通过将该保护薄膜与所述盖板或触控面板贴合,进而将所述光学胶形成于所述盖板或触控面板表面。现有技术中,所述光学胶完全贴合于所述盖板或触控面板后,所述光学胶完全覆盖所述盖板或触控面板。然而,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盖板结合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将所述感应层与外部处理器连接的连接排线端。所述连接排线端吐出于所述触控面板表面,并与所述触控面板的表面形成台阶结构。当将所述触控面板与盖板贴合后,在所述连接排线端的边缘容易因所述台阶结构形成气泡,影响所述电容式触摸屏的外观效果,造成电容式触摸屏的良品率下降,同时,变相增加单一电容式触摸屏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有利于减少贴合工艺中产生的气泡的光学粘贴层结构。一种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包括衬底和功能层,所述衬底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区域,所述功能层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区域对应的位置上;所述衬底还包括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及第三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第三定位单元之间的三条连接线中的至少两条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区域上;所述功能层上具有一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为一与其粘合的面板上的一连接排线形状和大小对应的缺口。本技术提供的所述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中,所述第一表面还包括第一周边区、第二周边区、第三周边区及第四周边区,所述第一周边区、第二周边区、第三周边区及第四周边区分布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四周,并首尾相接共同围成所述第一区域。本技术提供的所述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中,所述衬底还包括第四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形成于所述第一周边区所在的衬底上,所述第三定位单元和第四定位单元形成于所述第三周边区所在的衬底上。本技术提供的所述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中,所述功能层呈方形薄片状,其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同,且其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合。本技术提供的所述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中,所述衬底呈方形薄片状,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第三定位单元及第四定位单元为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的通孔。本技术提供的所述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中,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第三定位单元及第四定位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周边区、第二周边区、第三周边区及第四周边区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域,或者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第三定位单元及第四定位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周边区、第二周边区、第三周边区及第四周边区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相交之处所在的衬底上;所述第一结合部形成于所述功能层上靠近所述第一周边区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结合部截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一周边区之间的相交线成两段。本技术提供的所述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中,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为平整的平面。本技术提供的所述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中,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远大于所述第一周边区、第二周边区、第三周边区、第四周边区中的任何一个区域的面积,且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周边区、第二周边区、第三周边区、第四周边区的面积之和。本技术提供的所述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中,所述衬底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制成,所述功能层为光学胶层。本技术提供的所述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中,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第三定位单元及第四定位单元为具有相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通孔,或者为具有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通孔。本技术提供的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中,通过在所述衬底的第一周边区和第三周边区中设置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第三定位单元及第四定位单元,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第三定位单元及第四定位单元与贴合装置的第一定位模块、第二定位模块、第三定位模块、第四定位模块配合,实现所述光学粘贴层结构的精确定位;并通过设置于所述贴合装置中的多个固定模块吸附所述光学粘贴层结构,实现将所述光学粘贴层结构固定于贴合装置上。另外,本技术提供的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通过在功能层上靠近所述第一周边区的位置上设置第一结合部,使其与待粘贴的面板上的连接排线配合,有效保证所述功能层粘贴的两面板之间具有均一的间距,防止出现台阶结构,进而有效抑制在所述连接排线处形成气泡聚集,提升面板的外观效果,提升良品率。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I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光学粘贴层结构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使用图I所示光学粘贴层结构的贴合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贴合装置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说明本技术提供的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阐述。请同时参阅图1,其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光学粘贴层结构的示意图。所述光学粘贴层结构100包括衬底110和形成于衬底110上的功能层120。所述衬底110整体呈方形薄片状,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3均为平整的平面。所述第一表面111包括第一区域111a、第一周边区111b、第二周边区111c、第三周边区llld、第四周边区llle,所述第一区域Illa呈方形,所述第一周边区111b、第二周边区111c、第三周边区Illd及第四周边区Ille分布于所述第一区域Illa的四周,并首尾相接共同围成所述第一区域111a。所述衬底110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区域Illa的面积远大于所述第一周边区111b、第二周边区111c、第三周边区llld、第四周边区Ille中的任何一个区域的面积,且所述第一区域Illa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周边区111b、第二周边区111c、第三周边区llld、第四周边区Ille的面积之和。所述功能层120呈方形薄片状,且其形成于所述衬底110的第二表面113上与所述第一表面111的第一区域Illa对应的位置上,所述功能层120与所述第一区域Illa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所述功能层120形成于所述第三表面113上后,其在所述第一表面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光学粘贴层结构,包括衬底和功能层,所述衬底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区域,所述功能层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区域对应的位置上;所述衬底还包括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及第三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第三定位单元之间的三条连接线中的至少两条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区域上;所述功能层上具有一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为一与其粘合的面板上的一连接排线形状和大小对应的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健闵祥伟申屠江民乐卫文姚晓洁王晓辉张平何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徕镀膜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