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3790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工设备,为气液分离筒。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利用离心力达到气液分离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气液分离筒包括筒体,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下端连接出液管,上端开设有气体出管,所述筒体内设置上下开口的分液筒,所述分液筒内设置内筒,挡板固定在分液筒的内壁上,挡板封堵内筒下端,内筒下端侧壁设置有出气孔,分液筒与内筒之间的挡板上均匀分布滴液孔,气液进口管穿过筒体上端和内筒连通,分液筒与内筒之间设置旋流板,旋流板与分液筒内壁和内筒外壁形成螺旋导气槽,分液筒筒壁设置有与螺旋导流槽连通的集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利用离心力将气液分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气液分离装置是化工生产系统常用的过程设备之一,为了使进入容器的气液混合物能够有效分离,通常使用的分离装置大多采用一次分离即降低流速、气液密度的不同而达到上述目的,这样就使设备直径和容积较大、设备投资费用高,同时气液分离效果也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利用离心力达到气液分离的装置。本技术气液分离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下端连接出液管,上端开设有气体出管,所述筒体内设置上下开口的分液筒,所述分液筒内设置内筒,挡板固定在分液筒的内壁上,所述挡板封堵所述内筒下端,所述内筒下端侧壁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分液筒与所述内筒之间的挡板上均匀分布滴液孔,气液进口管穿过所述筒体上端和所述内筒连通,所述分液筒与所述内筒之间设置旋流板,所述旋流板与所述分液筒内壁和内筒外壁形成螺旋导气槽,所述分液筒筒壁设置有与螺旋导流槽连通的集液孔。与现有技术先比本技术设置了旋流板,旋流板的螺旋导流槽能使气液在槽内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小液滴从集液孔甩出,达到了气液分离的目的。本技术气液分离筒,其中所述分流筒上端和下端各通过三块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筒体内壁上。采用此种结构是为了不仅可以节约材料,而且可以使从集液孔甩出的液体从固定块以外的空隙流到出液管。本技术气液分离筒,其中所述筒体下端为锥形。采用此种结构是为了使液体在筒体下端更各易汇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气液分离筒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气液分离筒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包括筒体1,筒体I下端为锥形连接出液管2,上端开设有气体出管7,筒体I内设置上下开口的分液筒3,分流筒3上端和下端各通过三块固定块10固定在筒体I内壁上,分液筒3内设置内筒4,挡板6固定在分液筒3的内壁上,挡板6封堵内筒4下端,内筒4下端侧壁设置有出气孔11,分液筒3与内筒4之间的挡板6上均匀分布滴液孔12,气液进口管5穿过筒体I上端和内筒4连通,分液筒3与内筒4之间设置旋流板8,旋流板8与分液筒3内壁和内筒4外壁形成螺旋导气槽,分液筒3筒壁设置有与螺旋导流槽连通的集液孔9。本技术在使用时气液混合物从气液进口管进入内筒4、气液遇挡板6改变方向从出气孔11处流出,少部分液体在自重情况下从挡板6滴液孔12处下行沿分液筒3经液体出液管2流出,大部分气液沿旋流板8往上走,气液在螺旋导流槽内离心作用下液体从集液孔9甩出,气体沿旋流板8方向从气体出管7排出,由于液体密度大于气体密度,液体从分液筒3的集液孔9流出并沿筒体I和分液筒3之间的空隙下行,经出液管2流出,达到了气液分离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ー种气液分离筒,包括筒体(I),所述筒体(I)下端连接出液管(2),上端开设有气体出管(7),所述筒体(I)内设置上下开ロ的分液筒(3),所述分液筒(3)内设置内筒(4),挡板(6)固定在分液筒(3)的内壁上,所述挡板(6)封堵所述内筒⑷下端,所述内筒(4)下端侧壁设置有出气孔(11),所述分液筒(3)与所述内筒(4)之间的挡板(6)上均匀分布滴液孔(12),气液进ロ管(5)穿过所述筒体(I)上端和所述内筒(4)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筒(3)与所述内筒(4)之间设置旋流板(8),所述旋流板(8)与所述分液筒(3)内壁和内筒(4)外壁形成螺旋导气槽,所述分液筒(3)筒壁设置有与螺旋导流槽连通的集液孔(9)。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液分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筒(3)上端和下端各通过三块固定块(10)固定在所述筒体(I)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筒,其特征在干所述筒体(I)下端为锥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化工设备,为气液分离筒。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利用离心力达到气液分离的装置。本技术气液分离筒包括筒体,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下端连接出液管,上端开设有气体出管,所述筒体内设置上下开口的分液筒,所述分液筒内设置内筒,挡板固定在分液筒的内壁上,挡板封堵内筒下端,内筒下端侧壁设置有出气孔,分液筒与内筒之间的挡板上均匀分布滴液孔,气液进口管穿过筒体上端和内筒连通,分液筒与内筒之间设置旋流板,旋流板与分液筒内壁和内筒外壁形成螺旋导气槽,分液筒筒壁设置有与螺旋导流槽连通的集液孔。本技术可以利用离心力将气液分离。文档编号B01D45/00GK202569810SQ20122011227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专利技术者周子业, 费忠诚 申请人:淮南舜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分离筒,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下端连接出液管(2),上端开设有气体出管(7),所述筒体(1)内设置上下开口的分液筒(3),所述分液筒(3)内设置内筒(4),挡板(6)固定在分液筒(3)的内壁上,所述挡板(6)封堵所述内筒(4)下端,所述内筒(4)下端侧壁设置有出气孔(11),所述分液筒(3)与所述内筒(4)之间的挡板(6)上均匀分布滴液孔(12),气液进口管(5)穿过所述筒体(1)上端和所述内筒(4)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筒(3)与所述内筒(4)之间设置旋流板(8),所述旋流板(8)与所述分液筒(3)内壁和内筒(4)外壁形成螺旋导气槽,所述分液筒(3)筒壁设置有与螺旋导流槽连通的集液孔(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子业费忠诚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舜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