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7676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包括有压铸模具本体,特点是: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压铸模具本体的外围设有模具框体。并且,在模具框体上分布有辅助压点部件。由此,通过辅助压点部件的存在,能够有效确保压铸模具本体与各个部件之间有充分的接触面,提升了压铸模具本体实际生产中的压铸品质。特别是针对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的制造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辅助压点部件分布的区域为压铸模具本体的非结构成形面,既实现了压铸的完整性,又不会影响压铸的品质,值得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
技术介绍
就现有技术来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有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按所成型的材料的不同,模具可分为金属模具和非金属模具。金属模具又分为铸造模具(有色金属压铸,钢铁铸造)、和锻造模具等;非金属模具也分为塑料模具和无机非金属模具。而按照模具本身材料的不同,模具可分为砂型模具,金属模具,真空模具,石蜡模具等等。其中,随着高分子塑料的快速发展,塑料模具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塑料模具一般可分为注射成型模具,挤塑成型模具,气辅成型模具等等。模具结构设计和参数选择须考虑刚性、导向性、卸料机构、定位方法、间隙大小等因素。模具上的易损件应容易更换。对于塑 料模和压铸模,还需要考虑合理的浇注系统、熔融塑料或金属流动状态、进入型腔的位置与方向。为了提高生产率、减少流道浇注损失,可采用多型腔模具,在一模具内能同时完成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制品。在大批量生产中应采用高效率、高精度、高寿命的模具。但是,现有的模具制造领域中,特别是针对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由于其与模具其他设备缺少必要的接触部件,无法满足保压铸模具本体与各个部件之间有充分的接触面,铸造后广品的优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种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包括有压铸模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铸模具本体外围设有模具框体,所述的模具框体上分布有辅助压点部件。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其中,所述的辅助压点部件分布在模具框体的外侧。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其中,所述辅助压点部件的厚度为3 6毫米。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其中,所述辅助压点部件的厚度为4毫米。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其中,所述的辅助压点部件为圆柱状的压点柱,或是为圆锥状的压点柱,或是为立方体状的压点柱。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辅助压点部件的存在,能够有效确保压铸模具本体与各个部件之间有充分的接触面,提升了压铸模具本体实际生产中的压铸品质。特别是针对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的制造需求,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辅助压点部件分布的区域为压铸模具本体的非结构成形面,既实现了压铸的完整性,又不会影响压铸的品质,值得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附图说明图I是本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的构造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I压铸模具本体 2模具框体3辅助压点部件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的一种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包括有压铸模具本体1,其与众不同在于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压铸模具本体I的外围设有模具框体2。并且,在模具框体2上分布有辅助压点部件3。这样,能够有效实现辅助压点部件3分布的区域为压铸模具本体I的非结构成形面,不会对后续的浇铸制造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结合本专利技术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为了便于节省压铸模具本体I的压模与脱模时间,且能够采用最少数量的辅助压点部件3来满足实际的制造需要,本专利技术所采用到的辅助压点部件3分布在模具框体2的外侧。进一步来看,考虑到提高辅助压点部件3对压铸模具本体I结合紧密程度的支持,辅助压点部件3的厚度为3 6毫米。并且,通过多次对比试验后发现,辅助压点部件3的厚度为4毫米,可起到较佳的作用。再进一步来看,考虑到实际制造过程中薄壁件或是大腔体件铸件拥有不同的铸造需求,对辅助压点的外形构造亦有不同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辅助压点部件3为圆柱状的压点柱,或是为圆锥状的压点柱,或是为立方体状的压点柱。由此,各种铸造设备的装配要求,可有效适应压铸模具本体I与其他制造部件的加工密集性,确保铸造的合格率。并且,采用的辅助压点部件3至少有四个,两两分布在模具框体2的两侧。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专利技术后,通过辅助压点部件的存在,能够有效确保压铸模具本体与各个部件之间有充分的接触面,提升了压铸模具本体实际生产中的压铸品质。特别是针对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的制造需求,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辅助压点部件分布的区域为压铸模具本体的非结构成形面,既实现了压铸的完整性,又不会影响压铸的品质,值得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当然,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包括有压铸模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铸模具本体外围设有模具框体,所述的模具框体上分布有辅助压点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压点部件分布在模具框体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压点部件的厚度为3 6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压点部件的厚度为4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压点部件为圆柱状的压点柱,或是为圆锥状的压点柱,或是为立方体状的压点柱。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包括有压铸模具本体,特点是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压铸模具本体的外围设有模具框体。并且,在模具框体上分布有辅助压点部件。由此,通过辅助压点部件的存在,能够有效确保压铸模具本体与各个部件之间有充分的接触面,提升了压铸模具本体实际生产中的压铸品质。特别是针对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的制造需求,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辅助压点部件分布的区域为压铸模具本体的非结构成形面,既实现了压铸的完整性,又不会影响压铸的品质,值得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文档编号B29C45/26GK102794873SQ20111013618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4日专利技术者李明 申请人: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壁件及大腔体件用模具,包括有压铸模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铸模具本体外围设有模具框体,所述的模具框体上分布有辅助压点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