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器齿环深度测量设备的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9538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步器齿环深度测量设备的调整方法。所述测量设备包括工作台、底座、压块、压块固定板、立杆、升降滑块、滑座及数显仪表。调整方法如下:步骤A.将待测工件放置在所述底座上;步骤B.粗调:将第一螺栓预拧紧,将第二螺栓紧固,使压块接触挤压待测工件并反复多次,直至在接触时没有出现待测工件单侧上翘现象为止;步骤C.细调:将第一螺栓紧固,松开第二螺栓到预拧紧状态,使压块接触挤压待测工件并反复多次,直至其连续三次读数重复误差小于0.02毫米为止;否则步骤D.重复步骤B和C的操作直到达到要求误差为止。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调整方法,使得同步器齿环深度测量设备在更换待检工件规格时调整方便、快捷,形成了系统的操作程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同步环制造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同步器齿环是车用变速器的重要部件,合格的同步器齿环需要满足多个加工精度指标,特别是齿环内锥某ー指定直径尺寸圆所在平面相对于齿环基准面的距离指标尤为重要,目前行业对该指标的测量采用三坐标测量仪或者专用测头,这两种测量方法由于检测操作麻烦,不能适应于同步器齿环的大批量测量筛选,而在对成品需要全部或者大部分测 量时,则使用同步器齿环专用检测设备,如图I所示,所述测量设备包括工作台I、底座2、压块9、压块固定板10、立杆8、升降滑块5、滑座4及数显仪表7,所述滑座4通过支架3固定在所述工作台I上,所述升降滑块5可上下滑动的连接在所述滑座4上;所述升降滑块5上固定设有测量头6,所述立杆8的上端通过第一螺栓11与所述升降滑块5连接,下端与所述压块固定板10连接,所述压块9通过第二螺栓12固定在所述压块固定板10上。当更换不同型号的エ件时,需要同时更换相应的底座和压块并进行同轴度调整。现有的调整方法是先将エ件在三坐标测量仪上测量得到測量结果,然后直接用于校对同步器齿环专用检测设备,如果测量结果不同,则对检测设备进行调整,结果一致即为调整到位,由于这种比对调整没有系统性的操作程序,没有整套的方向性,只是靠操作经验随机调整,所以非常费时费力,有时会需要两个班次的调整时间,这对连续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以快速调整检测设备的压块与底座之间的同轴度,提高检测设备的调整效率。进而能对齿环内锥某ー指定直径尺寸圆所在平面与齿环基准面之间距离进行快速检测。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设备包括工作台、底座、压块、压块固定板、立杆、升降滑块、滑座及数显仪表,所述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 :将待测エ件放置在所述同步器齿环深度測量设备的底座上,将压块固定在所述压块固定板上。步骤B :粗调将第一螺栓预拧紧,即允许立杆相对于升降滑块有较小窜动,将第ニ螺栓紧固,开启测量设备使升降滑块带动压块按常规测量动作接触挤压待测エ件,如果底座与压块之间轴线存在偏差,则会导致待测エ件的轴线偏离压块轴线,并使压块受待测エ件的反作用力会使立杆与升降滑块之间有所变位,以使压块的中心轴线适应底座的中心轴线,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压块在接触待测エ件时待测エ件不晃动,即在接触时没有出现待测エ件单侧上翘现象为止;步骤C :细调将第一螺栓紧固,松开第二螺栓到预拧紧状态,开启測量设备使升降滑块带动压块按常规测量动作接触挤压待测エ件,如果底座与压块之间轴线存在偏差,则会导致待测エ件的轴线偏离压块轴线,则压块受待测エ件的反作用力会使压块与压块固定板之间有所变位,以使压块的中心轴线适应底座的中心轴线,如此反复多次,并观察每次接触时本测量设备的数显仪表上测量读数,直至其连续三次读数重复误差小于0. 02毫米为止;否则步骤D :重复步骤B和C的操作,直到达到步骤C所述重复误差为止。步骤E :将待测エ件的标准件放置在经上述步骤调整好压块和底座的中心轴线后的检测设备上,进行测量数据校正,如果测量显示数据与所述标准件的标称数据不符,则通过调节測量设备的数显仪表零点及线性使测量显示数据与所述标准件的标称数据相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调整方法,使得同步器齿环深度測量设备在更换待检エ件的规格后,调整方便、快捷,形成了系统的操作程序。附图说明 图I为同步器齿环深度测量设备结构示意图;图2为待测エ件测量參数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工作台;2、底座;3、支架;4、滑座;5、升降滑块;6、测量头;7、数显仪表;8、立杆;9、压块;10、压块固定板;11、第一螺栓;12、第二螺栓;13、缓冲弹簧;14、待测エ件;A、基准面;A1、替代基准面;B、指定直径尺寸圆所在平面;X、待检测距离。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I到图2所示为同步器齿环深度测量设备结构和原理示意图。待测エ件14放置在底座2上后,其基准面A与所述底座2的上平面相贴,所述底座2为圆筒形,其内筒直径按待测エ件14的外锥面最大直径设计,一般该内筒直径超出待测エ件14的外锥面最大直径不大于0. 03毫米,当待测エ件14规范的放在底座2上后,即可认为二者基本达到同轴心。所述压块9为圆台形,压块9的大端端面封闭并通过第二螺栓12与所述压块固定板10连接,压块9的小端面开ロ。压块9的大端直径等于同步环齿环上某一指定直径尺寸圆所在平面B的直径。当測量设备的升降滑块5下行并带动压块9接触到待测エ件14后,即压块9的大端直径正好接触到エ件待测的平面,此时检测设备的测量头6与压块9同步位移,该测量头6与替代基准面Al之间的距离即为要检测的距离X。,所述测量设备包括工作台I、底座2、压块9、压块固定板10、立杆8、升降滑块5、滑座4及数显仪表7,所述滑座4通过支架3固定在所述工作台I上,所述升降滑块5可上下滑动的连接在所述滑座4上;所述升降滑块5上固定设有测量头6,所述立杆8的上端通过第一螺栓11与所述升降滑块5连接,下端与所述压块固定板10连接,所述压块9通过第二螺栓12固定在所述压块固定板10上;所述升降滑块5上还装有位移检测机构。所述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 :将待测エ件14放置在所述同步器齿环深度測量设备的底座2上,并目测或用水平尺找正。将压块9固定在所述压块固定板10上。步骤B :粗调将第一螺栓11预拧紧,即允许立杆8相对于升降滑块5有较小窜动,将第二螺栓12紧固,开启测量设备使升降滑块5带动压块9按常规测量动作接触挤压待测エ件14,如果底座2与压块之间轴线存在偏差,则会导致待测エ件14的轴线偏离压块9轴线,并使压块9受待测エ件14的反作用力会使立杆8与升降滑块5之间有所变位,以使压块9的中心轴线适应底座2的中心轴线,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压块9在接触待测エ件14时待测エ件14不晃动,即在接触时没有出现待测エ件14单侧上翘现象为止;本检测设备的第一螺栓11和第二螺栓12的螺栓孔均大于螺栓直径I 2毫米,有足够的左右调节空间。由于在所述立杆8上设有缓冲弹簧13,因此在反复接触待测エ件14时不会对待测エ件14造成损伤。步骤C :细调将第一螺栓11紧固,松开第二螺栓12到预拧紧状态,开启測量设备使升降滑块5带动压块9按常规测量动作接触挤压待测エ件14,如果底座2与压块9之间 轴线存在偏差,则会导致待测エ件14的轴线偏离压块9轴线,则压块9受待测エ件14的反作用力会使压块9与压块固定板10之间有所变位,以使压块9的中心轴线适应底座2的中心轴线,如此反复多次,并观察每次接触时本测量设备的数显仪表7上测量读数,直至其连续三次读数重复误差小于0. 02毫米为止;否则步骤D :重复步骤B和C的操作,直到达到要求误差为止。步骤E :将待测エ件14的标准件放置在经上述步骤调整好压块9和底座2的中心轴线后的检测设备上,进行测量数据校正,如果测量显示数据与所述标准件的标称数据不符,则通过调节測量设备的数显仪表7零点及线性使测量显示数据与所述标准件的标称数据相符,调整结束,然后进入エ件测量程序。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步器齿环深度测量设备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设备包括工作台(1)、底座(2)、压块(9)、压块固定板(10)、立杆(8)、升降滑块(5)、滑座(4)及数显仪表(7),所述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将待测工件(14)放置在所述同步器齿环深度测量设备的底座(2)上,将压块(9)固定在所述压块固定板(10)上;步骤B:粗调:将第一螺栓(11)预拧紧,即允许立杆(8)相对于升降滑块(5)有较小窜动,将第二螺栓(12)紧固,开启测量设备使升降滑块(5)带动压块(9)按常规测量动作接触待测工件(14),如果底座(2)与压块(9)之间轴线存在偏差,则会导致待测工件(14)的轴线偏离压块(9)轴线,并使压块(9)受待测工件(14)的反作用力会使立杆(10)与升降滑块(5)之间有所变位,以使压块(9)的中心轴线适应底座(2)的中心轴线,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压块(9)在接触待测工件(14)时待测工件(14)不晃动,即在接触时没有出现待测工件(14)单侧上翘现象为止;步骤C:细调:将第一螺栓(11)紧固,松开第二螺栓(12)到预拧紧状态,开启测量设备使升降滑块(5)带动压块按常规测量动作接触挤压待测工件(14),如果底座(2)与压块(9)之间轴线存在偏差,则会导致待测工件(14)的轴线偏离压块(9)轴线,则压块(9)受待测工件(14)的反作用力会使压块(9)与压块固定板(10)之间有所变位,以使压块(9)的中心轴线适应底座(2)的中心轴线,如此反复多次,并观察每次接触时本测量设备的数显仪表(7)上测量读数,直至其连续三次读数重复误差小于0.02毫米为止;否则:步骤D:重复步骤B和C的操作,直到达到步骤C所述重复误差为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秀苓刘恩绅葛林江张力芹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