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油、撇渣管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92955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撇油、撇渣管的驱动装置,排污管由两端轴承可回转地设置在池体的液面高度,机座顶部固定有阀门装置,对丝杆进行回转驱动,机座的下部中央焊接固定有方形截面的导向管,连接块以对角线状态设置在导向管内并以导向管为轨道上下滑移,连接块上部通过上销轴与丝杆的下端相铰接,连接块下部通过下销轴与连杆的上端相铰接,连杆下端与固定在排污管外周的吊耳相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无需蜗轮、蜗杆等复杂加工件,维护安装方便,运行稳定,节省了人工和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不容易发生腐蚀与损坏,延长了设备的寿命,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撇油、撇渣管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撇油管一般用于收集隔油池液面的浮油,撇渣 管一般用于收集平流沉淀池或浮选池液面的浮渣、油、泡沫等漂浮物。如图I所示,本类设备(撇油、撇渣管)的排污管10由两端轴承13可回转地设置在池体的液面高度,排污管10管壁上设置有矩形开口,通过驱动装置I可以实现排污管10的翻转。现有的驱动装置I通常为蜗轮旋转机构,撇渣时旋转手轮带动丝杆的旋转,在丝杆下端连接的蜗杆被带动旋转,蜗杆带动固定在排污管上的蜗轮旋转,从而形成排污管的翻转,使排污管槽口单侧没入液面以下,从而使浮油、浮渣、泡沫等漂浮物进入开口流入管内,并通过与排污管10—侧连通的管路流出池外并进行收集。撇完油、渣后,反向旋转手轮,使槽口向上,槽口下沿高出液面停止排污。这种蜗轮蜗杆啮合的驱动装置,蜗轮蜗杆的制造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且金属材质的蜗轮蜗杆长期浸泡在污水或者暴露在空气中,极容易发生腐蚀,且损坏后难以拆卸,不易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蜗轮蜗杆啮合的驱动装置存在的成本高,维护麻烦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撇油、撇渣管的驱动装置,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撇油、撇渣管的驱动装置,排污管由两端轴承可回转地设置在池体的液面高度,机座顶部固定有阀门装置,对丝杆进行回转驱动,机座的下部中央焊接固定有方形截面的导向管,连接块以对角线状态设置在导向管内并以导向管为轨道上下滑移,连接块上部通过上销轴与丝杆的下端相铰接,连接块下部通过下销轴与连杆的上端相铰接,连杆下端与固定在排污管外周的吊耳相铰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排污管的竖直中面偏移机座的竖直中面一定距离L。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无需蜗轮、蜗杆等复杂加工件,维护安装方便,运行稳定,节省了人工和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不容易发生腐蚀与损坏,延长了设备的寿命,提高了使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I为是安装在平流沉淀池中的撇渣管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撇渣装置的主视图,非撇渣状态。图3为图2中A-A截面图。图4同图2,为右侧进渣状态。图5为图4中B-B截面图。图6同图2,为左侧进渣状态。图7为图6中C-C截面图。图中1、驱动装置;2、机座;3、丝杆;4、上销轴;5、连接块;6、下销轴;7、导向管;8、连杆;9、吊耳;10、排污管;11、槽口 ;12、阀门装置;13、轴承;14、底板;15、液面。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撇油、撇渣管 的驱动装置I的机座2通过螺栓及垫片安装于底板14上,底板14焊接固定在预埋钢板上,阀门装置12利用紧固件安装于机座2上,丝杆3配合在手动或电动的阀门装置12上并利用阀门装置12进行驱动;机座2的下部中央焊接固定有方形截面的导向管7,连接块5以对角线状态设置在导向管7内并以导向管7为轨道上下滑移,连接块5上部通过上销轴4与丝杆3的下端相铰接,连接块5下部通过下销轴6与连杆8的上端相铰接,连杆8下端与焊接在排污管10外周的吊耳9相铰接,排污管10位于池内液面高度,排污管10的竖直中面偏移机座2的竖直中面的距离L(参见图3)。在撇渣过程中,阀门装置12驱动丝杆3上下移动,铰接在丝杆3上的连接块5被带动且限位在导向管7中升降,由于连接块5被限位在导向管7的对角线方向,因而在丝杆3与连接块5之间的铰接点处,丝杆3旋转时只向连接块5传递推力或拉力,而扭力和弯力被导向管7限位所克服,此时丝杆3与连接块5之间力的传递是同向的,避免了侧向力和扭力的影响,从而保证了丝杆3的平稳运行,降低了故障率。连接块5的升降驱动了下端铰接的连杆8摆动,连杆8传递一个刚性拉力或推力到吊耳9上,相对与排污管10形成一个扭转力,当扭矩克服排污管10两端轴承13的摩擦阻力扭矩时,驱动排污管10的转动,转动到一定角度后排污管10自行撇洛或停止撇洛。如图2、图3所示,为非撇渣状态,此时连接块5位于导向管7中部,连杆8使吊耳9大致处于水平位置,排污管10的槽口 11向上,槽口 11下沿高出液面15停止撇渣排污;如图4、图5所示,为右侧进渣状态,此时连接块5位于导向管7的下限点位置,连杆8压下吊耳9使排污管10的槽口 11向右翻转,使排污管10的槽口 11的右沿浸入液面15以下进行撇渣;如图6、图7所示,为左侧进渣状态,此时连接块5位于导向管7的上限点位置,连杆8提起吊耳9使排污管10的槽口 11向左翻转,使排污管10的槽口 11的左沿浸入液面15以下进行撇渣。由图3、图5与图7可以看出,方形截面的导向管7对连接块5与连杆8均起到限位和克服侧向力的作用。以上描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精神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权利要求1.一种撇油、撇渣管的驱动装置,排污管(10)由两端轴承(13)可回转地设置在池体的液面(15)高度,其特征在于机座(2)顶部固定有阀门装置(12),对丝杆(3)进行回转驱动,机座(2)的下部中央焊接固定有方形截面的导向管(7),连接块(5)以对角线状态设置在导向管(7)内并以导向管(7)为轨道上下滑移,连接块(5)上部通过上销轴(4)与丝杆(3)的下端相铰接,连接块(5)下部通过下销轴(6)与连杆(8)的上端相铰接,连杆(8)下端与固定在排污管(10 )外周的吊耳(9 )相铰接。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撇油、撇渣管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污管(10)的竖直中面偏移机座(2)的竖直中面一定距离L。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撇油、撇渣管的驱动装置,排污管由两端轴承可回转地设置在池体的液面高度,机座顶部固定有阀门装置,对丝杆进行回转驱动,机座的下部中央焊接固定有方形截面的导向管,连接块以对角线状态设置在导向管内并以导向管为轨道上下滑移,连接块上部通过上销轴与丝杆的下端相铰接,连接块下部通过下销轴与连杆的上端相铰接,连杆下端与固定在排污管外周的吊耳相铰接。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无需蜗轮、蜗杆等复杂加工件,维护安装方便,运行稳定,节省了人工和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不容易发生腐蚀与损坏,延长了设备的寿命,提高了使用可靠性。文档编号C02F1/40GK102786114SQ20121027083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日专利技术者张永中, 张菊平, 徐俊 申请人:江苏通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撇油、撇渣管的驱动装置,排污管(10)由两端轴承(13)可回转地设置在池体的液面(15)高度,其特征在于:机座(2)顶部固定有阀门装置(12),对丝杆(3)进行回转驱动,机座(2)的下部中央焊接固定有方形截面的导向管(7),连接块(5)以对角线状态设置在导向管(7)内并以导向管(7)为轨道上下滑移,连接块(5)上部通过上销轴(4)与丝杆(3)的下端相铰接,连接块(5)下部通过下销轴(6)与连杆(8)的上端相铰接,连杆(8)下端与固定在排污管(10)外周的吊耳(9)相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菊平张永中徐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