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辋浇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96916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5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辋浇铸系统,下模、上模及边模围成轮辋浇铸型腔,所述边模右侧中部设置浇口,所述边模上部与上模间设有冒口,所述边模左侧中部设置暗冒口,所述上模底部下侧与下模之间设有水冷结构,所述上模底部上侧及边模上部暗冒口上方位置设有气冷结构。所述气冷结构分为第一气冷结构、第二气冷结构、第三气冷结构,所述第一气冷结构与第二气冷结构间设有挡风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综合采用合理的浇铸系统,冷却系统,暗冒口系统,彻底的解决了薄壁铸件在生产过程中的缩松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辋浇铸技术。
技术介绍
薄壁铸件在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缩松,尤其是三件式的轮毂,其中心毂部位与轮辋部位是分别加工生产的,由于轮辋相对来说属于薄壁的铸件,无中心毂部位及辐条的充型,因而在浇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缩松的问题。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201020120558. 0,公开日2010年12月12日)公开了一种低压铸造轮毂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侧模,所述的上模、下模和侧模组合后形成待铸造轮毂的铸造型腔,所述的下模上设有浇注口,所述上模、下模、和侧模的交界位置形成的区域是铸造轮毂的热节点,所述侧模的内侧位于热节点处镶嵌有冷却环,所述的冷却环内设有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上设有与外界连通进水道和出水道,所述冷却环上位于铸造型腔一侧的轮廓与待铸轮毂上该处的轮 廓相匹配。此模具结构既能保证型腔的完整性,又能在浇注后的凝固过程中,向冷却环中冲入冷却水,加快热节点的冷却速度,从而避免轮毂铸件毛坯产生缩孔,疏松等缺陷。但是由于此轮毂有无中心毂部位及辐条的充型,而对于三件式的轮毂的轮辋来说,仅仅在上模、下模、和侧模的交界位置设置冷却环,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缩松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轮辋浇注系统,解决薄轮辋在生产过程中的缩松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辋浇注系统,包括下模、上模及边模围成轮辋浇注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模右侧中部设置浇口,所述边模上部与上模间设有冒口,所述边模左侧中部设置暗冒口,所述上模底部下侧与下模之间设有水冷结构,所述上模底部上侧及边模上部暗冒口上方位置设有气冷结构。作为优选,所述水冷结构包括水盘,水盘内设置水道,所述水道由水管道循环供水,所述水道为环形水道,所述环形水道中设有一阻隔点),所述水管道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分别设于阻隔点两侧,所述进水口及出水口均连通冷却塔,出水口排出的热水通过冷却塔的冷却再通过进水口进入环形水道完成循环。作为优选,所述水道通过水道盖板封闭水盘上的开口水槽围成的空腔形成,水道盖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水盘焊接成一封闭的整体。作为优选,所述水道盖板采用以下加工方法首先将一圆钢弯成环状结构并装入水盘开口水槽中,然后放入450摄氏度的环境中保温3小时,最后取出将水道盖板与水盘进行焊接,完成后马上放入450摄氏度以上高温炉中随炉冷却。作为优选,所述气冷结构分为第一气冷结构、第二气冷结构、第三气冷结构,所述第一气冷结构与第二气冷结构间设有挡风板。作为优选,所述水冷结构及气冷结构的控制方式采用冷却开关从下至上延时开启的方式来控制至下而上冷却,具体冷却顺序为第一水冷结构--第二水冷结构--第一气冷结构--第二气冷结构--第三气冷结构。作为优选,所述上模浇口两侧半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铜柱。作为优选,所述模具采用前后开的双开式结构,所述边模设有L形的挡水条防止浇铸时的铝液外流,其中前侧或者后侧边模的一边设立凸条,另一边对应设置凹条,凸条与凹条配合形成挡水条。本专利技术综合采用合理的浇铸系统,冷却系统,暗冒口系统,彻底的解决了薄壁铸件在生产过程中的缩松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图I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3为水冷结构剖面图;图4为水冷结构主视图;图5为气冷结构剖面图;图6为气冷结构主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至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轮辋浇注系统的实施例,包括下模11、上模12及边模13围成轮辋浇注型腔1,所述边模右侧中部设置浇口 2,所述边模上部与上模间设有冒口 21,所述边模左侧中部设置暗冒口 22,所述上模底部下侧与下模之间设有水冷结构4,所述上模底部上侧及边模上部暗冒口上方位置设有气冷结构3。所述水冷结构包括水盘42,水盘内设置水道43,所述水道由水管道41循环供水,所述水道为环形水道,所述环形水道中设有一阻隔点45,所述水管道的进水口 46及出水口47分别设于阻隔点两侧,所述进水口 46及出水口 47均连通冷却塔,出水口排出的热水通过冷却塔的冷却再通过进水口进入环形水道完成循环。所述水道通过水道盖板44封闭水盘上的开口水槽围成的空腔形成,水道盖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水盘焊接成一封闭的整体。所述水道盖板采用以下加工方法首先将一圆钢弯成环状结构并装入水盘开口水槽中,然后放入450摄氏度的环境中保温3小时,最后取出将水道盖板与水盘进行焊接,完成后马上放入450摄氏度以上高温炉中随炉冷却。所述气冷结构包括环形气道32,气道上设有若干出气孔33,一进气管31通过气道上进气口 34向所述气道供气。所述气冷结构分为第一气冷结构3a、第二气冷结构3b、第三气冷结构3c,其中第一气冷结构设置于所述上模底部上侧,所述第二气冷结构设置于上模底部上侧且位于第一气冷结构上方,第三气冷结构设置于边模上部暗冒口上方位置同时高于第二气冷结构,所述水冷结构分为第一水冷结构4a和第二水冷结构4b,第一水冷结构设置于所述上模底部下侧与下模之间右半圆侧,第二水冷结构设置于所述上模底部下侧与下模之间左半圆侧。所述第一气冷结构与第二气冷结构间设有挡风板35。所述水冷结构及气冷结构的控制方式采用冷却开关从下至上延时开启的方式来控制至下而上冷却,具体冷却顺序为第一水冷结构一第二水冷结构一第一气冷结构一第二气冷结构一第三气冷结构。另外,所述上模外侧环右侧半圆周均匀设有若干铜柱5。所述模具采用前后开的双开式结构,所述边模设有L形的挡水条23防止浇铸时的铝液外流,其中前侧或者后侧边模的一边设立凸条,另一边对应设置凹条,凸条与凹条配合形成挡水条。本专利技术采用合理的浇铸系统,冷却系统,暗冒口系统等等,彻底的解决了薄壁铸件在生产过程中的缩松问题。I、冷却系统水冷与气冷结合,冷却方式从下至上,上模采用两路水冷却的方式,上模采用三路气冷却,冷却顺序为至下而上,从左到右(浇口侧为右),冷却开关从下至上采用延时开启的方式来控制至下而上的冷却方式,水冷I—水冷2—气冷I—气冷2—气冷3的顺序延时开启,通过设立铜柱的方式来控制从左到右的冷却方式。2、暗冒口系统由于铸件属于薄壁产品,侧边的一个浇口浇铸容易导致浇口对位 缩松叫多,先采用暗冒口的方式,在浇口对位设一空腔,浇铸时在该空腔内充满铝液,用于对铸件的补缩,减少因缩松导致的报废;3、水盘的制作水盘采用环状水道的方式,在进出水口之间设有一阻隔塞,进水到出水形成一个循环;水盘制作时先加工出一个环形的水道,然后制作一水盘盖板,由于在盖板加工过程中,盖板容易造成变形和装入后造成漏水的现象,现采用以下加工方法首先将一圆钢弯成环状结构,将其装入水盘槽中,然后放入450摄氏度的环境中保温3小时,将其取出进行电焊,即将盖板与水盘进行焊接,完成后马上放入高温环境中进行随炉冷却,防止温度聚变导致的裂纹及漏水的现象。挡水槽浇铸时由于浇口间存在缝隙,导致铝液下流,故采用该挡水条防止铝液外流,该模具采用双开的方式,一边设立凸条,一边设立凹条,两边配合,防止铸液外流。铜柱由于冷却方式为从下至上,从左至右,故在以浇口为中心半圆周上设有若干铜柱。暗冒口 设立在浇口对位,起到轮辋补缩的所用,即设立了一空腔,在充型时在空腔内充满铸液,用于对铸件的补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辋浇注系统,包括下模(11)、上模(12)及边模(13)围成轮辋浇注形腔(1),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模右侧中部设置浇口(2),所述边模上部与上模间设有冒口(21),所述边模左侧中部设置暗冒口(22),所述上模底部下侧与下模之间设有水冷结构(4),所述上模底部上侧及边模上部暗冒口上方位置设有气冷结构(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辋浇注系统,包括下模(11)、上模(12)及边模(13)围成轮辋浇注形腔(1),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模右侧中部设置浇口(2),所述边模上部与上模间设有冒口(21),所述边模左侧中部设置暗冒口(22),所述上模底部下侧与下模之间设有水冷结构(4),所述上模底部上侧及边模上部暗冒口上方位置设有气冷结构(3)。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辋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结构(4)包括水盘(42),水盘内设置水道(43),所述水道由水管道(41)循环供水,所述水道为半环形水道,所述环形水道中设有一阻隔点(45),所述水管道的进水口(46)及出水口(47)分别设于阻隔点两侧,所述进水口(46)及出水口(47)均连通冷却塔,出水口排出的热水通过冷却塔的冷却再通过进水口进入半环形水道完成循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辋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43)通过水道盖板(44)封闭水盘上的开口水槽围成的空腔形成,水道盖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水盘焊接成一封闭的整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辋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炳灶李嘉董永平叶政琳唐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